首页 理论教育 汉代书法与文化:流光溢彩的艺术成果

汉代书法与文化:流光溢彩的艺术成果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流光溢彩的汉代书法与文化汉高祖刘邦画像从汉代文化的时空背景看,汉代书法受到时代精神的辐射,反映了汉民族对于雄强豪放气势的崇尚,是人的力量对象化的体现。至公元前195年,刘邦因箭伤复发而死,在位仅8年,但其建立的统一的西汉王朝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繁荣时代“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汉代书法与文化:流光溢彩的艺术成果

(三)流光溢彩的汉代书法文化

汉高祖刘邦画像

从汉代文化的时空背景看,汉代书法受到时代精神的辐射,反映了汉民族对于雄强豪放气势的崇尚,是人的力量对象化的体现。

正是在这样的文化心理时空中,我们看到了铺采摛文、气度恢宏的汉赋,霍去病墓前那气势古拙、浑穆质朴的兽雕群。隶书的出现是书法发展史的一大关捩,它完全改变了篆书线条的整齐划一。隶书的波磔运笔中所含的“S”形运动意味明显加强,使人们心里久久积蕴的情感运动节律得以痛快淋漓地展示出来,渗透了书家的意兴,有了更为丰富鲜明的生命意态的内涵之美。于是,作为造型材料的点线,逐渐演变为抽象的抒情符号,成为蕴含民族审美理想和审美习惯的有生命意义的形式。

1.刘邦——泗水亭长坐龙廷

汉高祖刘邦是沛县丰邑中阳里人。姓刘,字季,娶妻吕雉。刘邦自小不事劳动生产,喜欢结交志士。刘邦成年后担任泗水亭长,为沛县送役徒去骊山修始皇陵墓。役徒中途逃亡,刘邦无法交差,带领十几人聚集山林,后参加反秦起义军,在反秦的斗争中逐渐壮大,被封为汉王。刘邦在消灭了秦朝的残余力量和各地割据势力以后,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消灭了楚霸王项羽,统一了全国。公元前202年刘邦即皇帝位,建立西汉王朝。至公元前195年,刘邦因箭伤复发而死,在位仅8年,但其建立的统一的西汉王朝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繁荣时代“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斫琴图》描绘古代文人学士正在制作音色优美、颇具魅力的古琴的场景。画中有14人,或断板、或制弦、或试琴、或旁观指挥,还有几位侍者(或学徒)执扇或捧场。因画中表现的多是文人,所以都长眉修目、面容方整、表情肃穆、气宇轩昂、风度文雅。人物衣纹的线条细劲挺秀,颇具艺术表现力。此画与顾恺之的其他作品一样,画面中如春蚕吐丝般的线条既能传神地勾勒出人物的形象特征,也能恰到好处地把握人物的内在性情。

(晋)顾恺之《斫琴图》

2.吕雉——刚毅毒辣醋皇后

吕后姓吕名雉,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吕公的女儿,为刘邦的结发妻子。刘邦做了西汉第一代皇帝之后,其被封为皇后,在巩固西汉初期的中央政权斗争中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公元前195年刘邦病死,吕后儿子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年仅17岁。汉惠帝刘盈生性仁弱,大权被其母吕后操纵。吕后为人刚毅而毒辣,刘邦刚死就把高祖的宠妃戚夫人斩去手足挖去双眼,灌入哑药扔到猪圈中,称之为“人彘”。然后毒死了戚夫人所生的儿子赵王刘如意,又杀死了许多皇子、皇孙及刘姓宗族。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死,吕后专权当政前后达15年。

(汉)皇后之玺为玉质,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之印。玉玺正面刻有“皇后之玺”4个篆文,是在汉高祖长陵附近发现的。

吕雉画像

(汉)皇后吕雉之印(皇后之玺)

3.竹木简书——读它太费力气

(1)合阴阳木简

合阴阳木简为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竹简,长23厘米,宽1厘米余,内容书写了房中养生术的技巧。其用笔讲究,横画的方起尖收,折笔方圆并重,结字中宫紧凑,四周舒展左右避让,上下呼应顾盼有情,布局随意自然、疏朗有致,是汉初文字隶化的代表性之作。

合阴阳木简图

居延汉简图(一)

居延汉简图(二)

(2)居延汉简

居延汉简为居延地区出土的汉简,书于东汉武帝刘秀建武三年(公元前27年),其行笔起落利索,含有汉隶、章草行书笔意,为隶书向章草、行书的发展嬗变提供了依据。

4.帛书——费用昂贵的书本

老子乙本帛书》,除竹简之外,帛书是汉代另一种重要的书写形式。《老子乙本帛书》出土于马王堆三号墓,大约书写于汉惠帝吕后时代。从字体和书写看,有些带有先秦古隶的特点,笔画有波势属今隶。

马王堆帛书存有大量的异体字、通假字和当时的手写体。同一字有多种写法,也有一些不同部首的字混合为同一部首,这些都反映了由篆至隶的隶变阶段的文字特征。

《老子乙本帛书》图

5.蔡伦造纸封侯

公元前二世纪的西汉中国人已发明了用麻皮造纸,其主要工艺流程有9道:①浸沤②切碎 ③草灰水浸泡 ④舂捣 ⑤洗涤 ⑥打槽 ⑦抄纸 ⑧晒纸 ⑨揭纸。

东汉和帝的宦官蔡伦改进了工艺,用取材广泛的树皮、麻头、破布和破渔网造纸。蔡伦造的纸轻便且便于书写,并且价格低廉。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和帝封蔡伦为龙亭侯。以此,后人称蔡伦造的纸叫蔡侯纸。

蔡伦造纸示意图(资料图片)

昭君出塞图(资料图片)

6.昭君出塞

——美女和番

西汉初期,北方匈奴势力强大,经常侵扰汉朝西北边境。在汉武帝时,汉朝国力强盛,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兵讨伐大败匈奴,把匈奴势力逐出漠北,匈奴臣服。汉元帝时,匈奴呼韩邪请求与汉通婚,元帝把后宫美女王昭君嫁于呼韩邪单于(匈奴君主)。

王昭君姓王名嫱,字昭君,人称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据说,因不愿贿赂宫廷画师而被埋没后宫,后嫁往匈奴封为“宁胡阏氏”,与呼韩邪单于生有一子,名栾提伊屠智牙师,被封为右逐日王。王昭君出塞远嫁,为汉、匈和平相处与边境几十年安宁做出了巨大贡献。

7.莱子侯刻石——古隶老翁(www.xing528.com)

《莱子侯刻石》为王莽天凤三年二月刻石,字体左斜扁方,笔画粗细较均匀,苍劲简质朴茂自然。

王莽系西汉成帝刘骜母亲王太后的侄儿(兄弟之子)。成帝、哀帝先后病死,王莽独掌政权,毒死年仅13岁的汉平帝,废去5岁的孺子婴,自立为皇帝,定国号为新朝。新朝仅存13年,被东汉光武帝刘秀所推翻。

《莱子侯刻石》图

8.轪侯妻墓帛画——辛追夫人升仙

《轪侯妻墓帛画》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工笔重彩画。帛画自上而下分成三个部分:上部绘天界,绘有龙、神仙、怪兽、日月和扶桑;中部绘人间,有一老妇人拄杖而行,即墓主人生前形象;下部绘一力士,赤裸身体托举世界

《轪侯妻墓帛画》

9.刘秀重续汉室皇统

西汉末年,王莽窃取政权。在王莽统治的十几年里,政局动荡,经济凋敝,天灾频繁,人民穷困,从而激发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南阳豪强刘氏宗族刘秀,在河北收编了部分溃散的农民起义军,势力逐渐壮大。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经过十余年战争,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

汉武帝画像

10.汉武帝独尊儒术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被尊崇为“至高无上”的圣人,称谓“文宗始祖”,儒家的《四书》《五经》被尊为经典学说,全国各地建有孔庙、文庙,作为朝拜圣地。曲阜孔庙大成殿规模宏伟,其规格仅次于故宫太和殿

儒学对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和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深邃的作用,其伦理思想深入到中国人的精神、情感内部,直至今天。而孔氏家庭世代繁衍成为中国最大的家族,人称中国有“两家半”,其中一家为孔氏家族,皇帝则只能算半家。

《汉·盘龙石砚》图

《汉·盘龙石砚》直径33.3厘米,高18.2厘米。1978年河南南乐出土,石砚选型典雅、庄重,刻工精湛。

11.东汉——喜欢树碑立传的朝代

曹全碑》全称《合阳令曹全纪功碑》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立,字体华滋、典雅,用笔圆多余方、藏多于露,刚柔相合。

《张迁碑》全称《汉故古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立。笔画以方为主、四角撑满,笔力强健,结构欹险,波画平稳不扬、朴拙浑厚。

《曹全碑》局部

《张迁碑》局部

《华山碑》是东汉桓帝六年(公元163年)刻的,立于西岳华山庙。此碑用笔方圆兼备,笔画丰满厚重,笔势富有变化,章法整肃。

《乙瑛碑》东汉桓帝永兴三年(公元153年)所刻,立于山东曲阜孔庙,字体整肃。

《礼器碑》局部

《石门颂》局部

《礼器碑》又名《韩敕碑》刻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156年),现在曲阜孔庙。用笔挺健廋劲、方圆相济,近似于西汉简牍之风神。

《石门颂》全称《汉司隶校尉杨君石门颂》,是陕西褒斜谷石门崖壁上的石刻。汉桓帝四年(公元148年)刻。中锋用笔舒展大度,骨干平整而结法欹险,结字疏朗宽松。

《乙瑛碑》局部

12.张芝——超前绝后草圣人

张芝(?— 公元前192年),汉灵帝时代人,父张奂为桓帝时著名将领,后任大司农(相当于现在的农业部长)。

张芝勤学好古善书,尤长章草,被后人称为“草圣”。《冠军帖》用笔淋漓酣畅,点画起止分明,收放有度,虚实相宜,字势奇崛,振人心神。此帖是否为张芝书,说法不一,但其精妙的艺术价值一直为后人推崇。

张芝章草《冠军帖》(局部)

[释文]

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冠军终畅释,当不得极踪。

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处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