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事诉讼概述:深入理解法院解决民事争议的过程

民事诉讼概述:深入理解法院解决民事争议的过程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事诉讼由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解决民事争议。民事诉讼的强制性既表现在案件的受理上,又反映在裁判的执行上。民事诉讼则不同,只要原告的起诉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无论被告是否愿意,诉讼均会发生。民事诉讼中的原告有权依法处分其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被告也有权处分其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

民事诉讼概述:深入理解法院解决民事争议的过程

民事诉讼俗称“打官司”,是指当事人之间因民事权益矛盾或者经济利益冲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经人民法院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及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审理的特殊案件的活动,以及这些诉讼活动中所产生的法律关系的总和。通俗地讲,就是当事人人身和经济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通过打民事官司,达到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目的。诉讼参与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证人、鉴定人、勘验人等。

民事诉讼由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解决民事争议。它既不同于群众自治组织性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以调解方式解决纠纷,也不同于由民间性质的仲裁委员会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与调解、仲裁相比,民事诉讼有如下特征:

(1)强制性。民事诉讼的强制性既表现在案件的受理上,又反映在裁判的执行上。调解、仲裁均建立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只要有一方不愿意选择上述方式解决争议,调解、仲裁就无从进行。民事诉讼则不同,只要原告的起诉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无论被告是否愿意,诉讼均会发生。诉讼外调解协议的履行依赖于当事人的自觉,不具有强制力。法院裁判则不同,当事人不自动履行生效裁判所确定的义务,法院可以依法强制执行

(2)程序法定。无论是法院还是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都需要按照民事诉讼法设定的程序实施诉讼行为,违反诉讼程序常常会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如法院的裁判被上级法院撤销,当事人就失去为某种诉讼行为的权利。诉讼外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的程序性较弱,人民调解没有严格的程序规则,仲裁虽然也需要按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但其程序相当灵活,当事人对程序的选择权也较大。

(3)对象具有特定性。民事诉讼解决的争议是有关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伦理上的冲突、政治上的争议、宗教上的争议或者科学上的争议等不能成为民事诉讼调整的对象。

(4)权利的自由处分。民事诉讼中的原告有权依法处分其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被告也有权处分其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对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胜诉的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执行,也可以不申请执行。但是,在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情况则不同,刑事诉讼中公诉人与被告人不能进行和解或调解,行政诉讼中就行政法律关系的争议,也不适用调解方式解决,作为当事人一方的行政机关胜诉后也无权放弃自己的权利。

附件:民事起诉状格式

民事起诉状

原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明基本情况)

被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xing528.com)

(写明基本情况)

诉讼请求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实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本状副本____份

起诉人:(签名或者盖章)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