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尊重孩子尊严和自由:提升孩子自尊心的方法和路径

尊重孩子尊严和自由:提升孩子自尊心的方法和路径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希望自己的尊严和自由得到尊重。大人的辱骂更加重了孩子的这种认识,也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他们以在尊敬的客人面前表现出自己良好的行为而感到自豪。在“儿童之家”,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教师把用过的教具放回到盒子里,一个孩子就会走近盒子,并拿起教具,想模仿教师。我们可以将孩子的活动过程用一个曲线图来表示。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测量一个孩子在“儿童之家”所做的活动。

尊重孩子尊严和自由:提升孩子自尊心的方法和路径

有一次,我给孩子上一堂“如何擦鼻涕”的课。我教给他们多种运用手帕的方法,指导他们如何有礼貌地擦鼻涕。虽然这是一件有些搞笑的事情,但孩子们非常认真、尊敬地看着我做示范,没有一个人发笑。我刚示范完毕,他们就以热烈的掌声回馈我,这让我非常吃惊,我从来没有想到孩子们能这么热烈地鼓掌。

那天,正当我要离开学校的时候,孩子们突然对我大声说:“谢谢您,谢谢您给我们上这样一课!”当我走出学校的时候,孩子们一路静悄悄地跟着我直到大街上。他们在人行道上排列整齐地站着。我回头说:“回去吧!孩子们,路上小心!”然后,他们才转身离开。我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希望自己的尊严和自由得到尊重。

孩子擤鼻子经常被成人嘲笑,所以他们就敏感地认为擤鼻子是件很害羞的事情。大人的辱骂更加重了孩子的这种认识,也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家长为了防止孩子弄丢手帕,甚至强迫孩子把手帕别在围兜上,这样看起来非常搞笑,而且孩子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但是,从来没有人想过该如何教会他们正确地擦鼻子,所以当我认真地给他们讲解的时候,他们就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

有一天,一位老师提前通知我说,将有一个大人物来访,这位大人物想和这些孩子单独在一起,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他们。我只对那位老师说了一句话:“让孩子们顺其自然就好!”

然后,我对孩子们说:“明天将有一位客人过来,他要和你们待在一起,我希望你们在他眼里是世界上最棒的孩子。”

后来,那位老师向我反映这次访问的情况。她说:“孩子们表现得非常棒。他们请这位客人坐椅子时非常礼貌地说‘先生,您请坐’,还向他问候说‘早安’。在这位客人离开时,他们把头探出窗外,为客人送行,并一起喊‘谢谢您来访,再见’。客人十分满意地走了。”

我责备这位老师说:“我说过不要做什么准备工作,一切顺其自然,你为什么要教孩子们这么做呢?”

她回答说:“我并没有教孩子们这样做,是他们自觉地这样做的。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没想到这些孩子们能够这么懂礼貌。”

她还说,孩子们比平时表现得还要勤奋和出色,那位来访者都震惊了。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对那位老师的话将信将疑。我担心她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强迫孩子做准备工作,所以我一再问起她这件事。直到后来我才意识到,孩子们表现这么好是完全有可能的。孩子也有尊严,所以当陌生人来访的时候,他们会真诚友好地接待来访者。他们以在尊敬的客人面前表现出自己良好的行为而感到自豪。

虽然我对孩子们说,我希望他们被看成世界上最好的孩子,但这显然不是他们表现这么好的全部原因。即使我只说,明天有一位客人要来拜访你们,这些自尊自信的孩子也会像那天一样去接待客人。

那些普通的来访者也难以掩饰住兴奋的心情。例如,曾有一些衣着华丽、气质高贵的女士,她们像出席宴会一样来到这里。当她们看到这些天真活泼又彬彬有礼的孩子们时,不禁大加赞美。这些年幼的孩子为她们致欢迎词时,她们欣喜若狂。孩子们拉着女士们漂亮的衣角,拉住她们纤细美丽的手,气氛十分融洽。

当孩子们燃起对尊严的渴望时,他们就没有了过去的羞怯,与周围环境之间的障碍也消失了。这样,他们的生命如鲜花一样美丽,在阳光下盛放,散发着浓郁的芬芳。更重要的是,他们未来的发展道路也可能因此而畅通,他们不必再隐藏、畏惧或逃避什么。

事情就是如此简单——他们能迅速地适应环境。

孩子们表现得活泼可爱又镇定自若,随时能爆发出精神能量,让与他们接触的成人感到振奋。孩子会感激所有关爱他们的人,渴望给那些重要的人留下一个好印象,这样他们也就成了社会的关注点。

在“儿童之家”,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教师把用过的教具放回到盒子里,一个孩子就会走近盒子,并拿起教具,想模仿教师。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第一想法就是先让孩子回到座位上,于是他对孩子说:“别动,回到你的座位上。”(www.xing528.com)

在他这样说的时候,他一点儿都不知道,其实,孩子只是想通过这个来表达他们想成为“有能力的人”的欲望。对教师来说,这是教会孩子东西要摆放有序的最佳时机,可惜却被他错过了。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给予孩子一些自由行动的权利,然而遗憾的是,很多人,不管是父母还是教师,都不能很好地辨别和区分什么时候该给孩子自由,什么时候不该给。

就像我们学校的一个例子:

有一天,一群孩子有说有笑地围成一个圈,圈中间是一盆水,水里浮着一些玩具。有一个两岁半的小男孩,被挡在了圈外,很显然,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好奇。我在远方很有兴致地观察着他。

他首先走近那些孩子们,试图挤进去,但他不够强壮,根本挤不进去。接着他站在那里看着他的周围,他脸上的表情非常有趣。我真希望有一架照相机能把这个情景记录下来。

这个时候,他看到了一张小椅子。看他的样子,他似乎打算把它放在这群孩子的后面,然后爬到椅子上。他开始向椅子走去,脸上充满了希望。但就在这个时候,教师轻轻地抱起了孩子,把他举过其他孩子的头顶,让他看到了这盆水,说:“来,可怜的孩子,你也可以看到的。”

毫无疑问,小男孩看到了浮在水中的玩具,但他没有享受到用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所得到的快乐。对孩子来说,看到那些玩具并不是他真正想看到的结果,他为了看到那些玩具,自身所做的努力对他内心智慧的开发才是最为可贵的。

我们不得不遗憾地承认,在这个事例中,教师阻碍了孩子的自我发展,没有给他任何补偿的机会。这个小家伙本打算让自己成为一个征服者,但最后他却被压制在一双手臂之间,无能为力。孩子脸上那高兴、焦急和充满希望的表情慢慢地消失了,留在脸上的只是孩子知道别人会为他做任何事情的傻傻的表情。

我们可以将孩子的活动过程用一个曲线图来表示。在纸上画一条平行线,表示孩子正处于休息状态,平行线以上代表有纪律的活动,平行线以下代表随意乱玩、没有规律的活动,而曲线和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表示活动的规律程度,曲线的方向则表示时间的长短。用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将孩子每一个活动的时间长度和规律程度,用图形呈现出来,而孩子的活动过程,将会在图上形成一道曲线。

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测量一个孩子在“儿童之家”所做的活动。当孩子进入教室后,通常先安静一会,接着才开始找事情做。因此,曲线是先画到平行线以上,代表有规律的活动部分。然后孩子玩累了,活动开始变得有点混乱。这时曲线会画到平行线以下,一直下降到其活动没有规律的部分。接下来,孩子会换一项新的活动。举例来说,如果孩子接下来先玩圆柱体,接着拿起蜡笔认真画了一段时间,过了一会儿又去逗弄坐在旁边的孩子,这时候的曲线就必须再一次画到平行线的下方。接下来,孩子和玩伴斗嘴,这时候的曲线将继续停在活动没有规律的部分。再后来孩子觉得累了,随手拿起几个铃铛放在秤上,渐渐专心地玩了起来,孩子的活动曲线则再一次往上攀升到有活动规律的地方。等到孩子玩得不想再玩了,可又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的时候,孩子会烦躁地走到老师身边。

孩子的活动曲线当然无法显示出孩子是怎样玩每一种东西的,这一问题我在其他地方将会展开讨论。大多数无法专心的孩子,都与上述活动曲线的描述相吻合。这些孩子往往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他们通常漫无目的地从一项活动转换到另一项活动中,原本准备在半年时间里用到的教具,他们在几个小时内就玩遍了。孩子这种显得毫无章法的行为,是很平常的事。

过了一段时间,也许几天、几个礼拜或几个月,我们又重新替这个孩子做了一张新的活动曲线图,我们发现他已逐渐具备了专注的能力。

从活动曲线图上,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孩子的活动状况。他虽然没有非常严重的无序现象,但是离完全有规律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也就是说,孩子的活动曲线大致维持在有规律和没有规律的活动范围之间。这种类型的孩子在进入学校后,趋向于找比较容易的事情做,之后,他也许会从教具里找出一些他早已熟悉的东西,重复练习那些他已经学会的东西。过了一阵子之后,孩子看上去有点疲倦,似乎不知该做什么,这时他的活动曲线会下滑到代表休息状态的位置。以上的活动模式,不仅能从一个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甚至全班的孩子都是如此。

每个孩子都会处于一种精神的无序期,心理活动由混乱走向有序,家长和老师们应把握好“度”,让孩子得到应有的尊重。

真正幸福的孩子是那些获得了自由的孩子,他在生活中获得了尊重,所以他学会了尊重,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他在生活中体会到宽容,他就不会变得小肚鸡肠、心胸狭隘。他在生活中很少受到干涉,所以他拒绝干涉,不要别人干涉,也不去干涉别人;他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他就获得了把控自己的力量,不被坏习惯操纵,从而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