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明确设定教师的仿写目标:指南和策略

如何明确设定教师的仿写目标:指南和策略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如,在学习完八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背影》后,教师要求“仿照这篇文章写作文,题目为《那一幕,我难以忘怀》,要求通过一件小事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感悟”。在仿写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学生很难找到切入点。根据教师给出的仿写要求,有学生在这篇习作中希望通过描写爸爸在圣诞夜等“我”这件小事,表达父亲对自己的爱。

如何明确设定教师的仿写目标:指南和策略

仿写到底因何而仿?难道只是为了应付习作、应付考试吗?显然不是。一半学生清楚地知道仿写目标,其他人不太清楚甚至根本就不清楚仿写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贸然提供一篇范文,学生难免感到无所适从,造成“不知要仿什么”“仿了又能学到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出现。李保初先生指出:“并不是每次作文都要借鉴范文。”他主张在作文题目比较难,不提供范文学生就难以下笔的时候;初练某种文体或写法,而学生对其形式很不熟悉的时候;或者是教师极需要学生掌握某种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时候提供范文为宜。

可见,提供范文之前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要通过仿写范文达成什么目标,以便确定提不提供范文、何时提供范文、提供什么样的范文。同时也必须使学生明确在本次仿写教学中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方法。若教师不明确、不指明教学目标,学生在仿写时就会感到迷茫。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背影》后,教师要求“仿照这篇文章写作文,题目为《那一幕,我难以忘怀》,要求通过一件小事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感悟”。《背影》的篇幅并不短,其中写了多个事件,而教师并未指出要仿写哪件事、需要使用哪种写作手法。在仿写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学生很难找到切入点。根据教师给出的仿写要求,有学生在这篇习作中希望通过描写爸爸在圣诞夜等“我”这件小事,表达父亲对自己的爱。他写道:“时间飞快过去,将近三个小时的狂欢结束,在我抬头时看到爸爸的车还停在那里,难道他等了我三个小时?为什么不回家?我带着疑问和恼火冲进了车。问道,‘为什么不回家等我,偏偏要在这里等我三个小时?!’爸爸等了一会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还不是怕你一个人等不安全。’我的眼眶湿润了,投入了爸爸的怀抱。”(www.xing528.com)

此段是学生对爸爸担心“我”的安全,坚持在门口等“我”这件事的描写,除此段外,学生先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圣诞夜突然要举办活动,并对自己在活动中玩得怎样进行了详细描写,但对核心事件的描写却只用了寥寥数笔。显然,这篇文章除了详略安排不恰当以外,描写也比较平淡,并没有学习到《背影》“望父买橘”片段中使用动作描写刻画父亲形象、体现父子之情的写作手法,因此这位学生的文章很难以其父女之情打动读者。这并非个例,究其原因,是学生并不清楚要通过仿写学习《背影》中的哪种写法,才导致仿作与范文没有关联,学生不得其法。可见,在仿写开始之前,教师必须为学生指明仿写的具体目标,才能使仿写教学有效开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