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永川凌阁堂:明代壁画墓的历史与艺术魅力探索

永川凌阁堂:明代壁画墓的历史与艺术魅力探索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足乌》《奉盘玉女》《仙鹿》凌阁堂壁画的整体构图简洁、色彩鲜艳,内容题材在全国同时期中也十分罕见,人物描绘尤为传神。凌鸿儒之后,族人多葬于他处,因此凌阁堂壁画墓的墓主极可能就是凌珂或凌鸿儒。该墓的发现对于川渝地区明清时期的壁画艺术、丧葬制度、宗教信仰和服饰研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永川凌阁堂:明代壁画墓的历史与艺术魅力探索

该墓为长方形岩坑竖穴砖砌双层券顶单室墓,墓室内长2.8米、宽1.4米,四周墙壁用单砖黏抹石灰错缝砌筑,墓壁表面抹有一层薄白石灰,其上绘制图案。边壁壁画由数幅单图组成,内容有玉女、侍从、瑞兽、花瓶、东仓、西库、三足乌、红日和后龛牌楼等。顶壁壁画以墨书粗体“福”字为核心,外环两周墨笔圆圈,圆圈外接八瓣变形莲花图案。底纹以墨绘卷草纹带组成的菱形藻井为界,分为内外两圈,内圈装饰白叶红花的花枝纹,外圈装饰云纹。藻井东西两角各吊缀一圆形方孔钱,其上有宋体墨书铭文,东为“门户清秀”、西为“子孙贵贤”。

《三足乌》

《奉盘玉女》

《仙鹿》

凌阁堂壁画的整体构图简洁、色彩鲜艳,内容题材在全国同时期中也十分罕见,人物描绘尤为传神。壁画中譬如瓶、注、莲瓣纹、东仓西库等元素,折射出始于唐代的儒释道三教合流发展至明代的兴盛和世俗化,以及与民间信仰产生交融后对丧葬习俗潜移默化的影响。各幅图相互独立又形成联系,构成了一幅“导引成仙图”,反映出墓主人死后祈求能进入仙界、获得长生的美好愿望。(www.xing528.com)

由于该墓曾被盗扰,墓内仅出土随葬品6件,包括青花瓷碗、釉陶魂瓶、灰陶镇墓兽等。从墓葬建筑规模和随葬品看,墓主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财富。据光绪本《永川县志》和现存凌氏族谱的记载,凌氏家族第一世为凌珂,明成化从湖广黄州府麻城孝感乡入蜀,第二世凌鸿儒任巡城兵马司,之后到清代,家族数代都有人出仕为官,因此凌氏家族是当地的世家大族。凌鸿儒之后,族人多葬于他处,因此凌阁堂壁画墓的墓主极可能就是凌珂或凌鸿儒。该墓的发现对于川渝地区明清时期的壁画艺术、丧葬制度、宗教信仰和服饰研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东苍》

《仙马》

墓室顶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