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梦想与自然的魅力

探索梦想与自然的魅力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自然的产物,“树”就像给与生命的太阳,更多的是与自然的其他方面联系在一起。但是树,就像其他形式的自然世界一样,并不会根据白和黑的标准来看待这个世界。11休斯的梦想就是生活在崇尚自然、简朴的世界里。显然,休斯的梦想与20世纪20年代美国黑人遭受的非人待遇和歧视形成鲜明对比。

探索梦想与自然的魅力

诗歌形式来看,“梦的变奏”分为两个诗节。每一节使用几乎完全相似的词语是该诗的主要特点。每节在用词方面稍微的变化则赋予该诗明显的意象特征。在意象方面最显著的区别在于诗的第一节到第二节的变化。在“梦的变奏”第一节中,诗中的“我”(在诗中对读者说话的声音)“在高高的树下”歇息;而在第二节中,通过运用暗喻,诗中的叙事者从“我”变成为“一棵树”。但哪一个在“休息”:是夜还是高而细的树?如果是树呆在那儿不动,说话人可能是在把自己想象成树。像树一样,他可以在阳光下尽情伸展双臂,或像树那样在阳光下伸展枝叶,还可以在地球上找到一片宁静、安全和长久的栖息之地。只是通过使用意义模糊的省略符号,休斯打消读者去考虑说话人在哪儿、用什么与他作比较这一念头。虽然读者可能会认为说话人并不真的就是一棵树,但说话人视野的转换却暗示,他只有在想象中才能获得片刻的宁静和永恒的感受。仔细比较这两节诗会发现代表自然的“树”是第一节诗中的话语人物所努力追求的理想。

在这两节诗中除了第一行完全相似外,其他诗行都有些改变。第一节中的“在阳光下的某地”在第二节中变成“面对着太阳”。作为自然的产物,“树”就像给与生命的太阳,更多的是与自然的其他方面联系在一起。正因如此,“树”总是面对着太阳,而人仅仅生活在阳光下的“某个地方”。第一诗节中的“旋转,跳舞”到了第二诗节中语气逐渐加强,变成“跳舞!旋转!旋转!”这种更有力的语气。当诗中的人物是一棵树时,其跳舞和旋转更显活力。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想法,因为在物质世界中,人应该比“树”更有运动能力。然而通过分析这首诗的上下文语境,我们可以明白休斯通过赋予树以更大的自由运动的空间,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有根基的自然生长的树比在白人社会生活的黑人拥有更多的自由。

第一节第四行的“白天”变成第二节第四行“快速运转的一天”是这两节诗最显著的区别。白天一般是不被描绘成“白色的”,休斯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样可以赋予特殊的内涵,或者说,在这首诗中,它有了特殊的情感意义。在第一节诗中,白天之所以是“白色的”,是因为黑人生活在白人世界中,往往会被迫把世界都看成是白色的。但是树,就像其他形式的自然世界一样,并不会根据白和黑的标准来看待这个世界。相反,对于树来说,每天的日子是依据时间的流逝来看待的;一天的时间在它漫长的生命当中,实际上被看成是“飞快地”度过的。

每一诗节中后半部分的意象都是用以强化非洲是纯洁、自然之都的想法。在这两节诗中,夜晚被看成是一种平和或温柔的力量,在第一节诗中,夜晚“像我一样暗”,在第二节诗中,夜晚“像我一样黑”。诗中的人物,无论是“树”还是说话的人,都与黑夜的颜色和黑夜的舒适相认同,象征着非洲具有保护性品质。这不同于休斯所描写的白人世界,其中的“黑暗”或者与“黑色”有关的所有东西都被看成是不真实的或者被看作是劣等的。这些例子足以说明人性的不自然状态(尤其是存在于有着种族压迫的美国)与通过理想的非洲家园体现出来的纯洁自然的区别。

在休斯的其他诗歌当中,休斯常常攻击美国白人,用愤怒的语言表达他对种族歧视的看法。但这首诗不同,休斯从不同的方面表达他对种族歧视的看法。“歧视并不总是能够激起休斯愤慨的诗歌语气,”詹姆斯·伊曼纽尔曾这样评论休斯的诗,“他有时转向自然,转向各种纯真的生命形式,来说明种族歧视是人为的、异常规则的混合物。”11休斯的梦想就是生活在崇尚自然、简朴的世界里。这种简朴通过诗歌的形式得以强调。第一节比第二节多出一行这种头重脚轻的结构说明,休斯试图通过诗行的演进状况来说明诗人的“梦想在缩减”。12第一节多余的一行足以告知读者,诗中的人物实际上是在做梦。如果事实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没有与其他的诗行一起在诗的第二节反映出来呢?这是因为第二节诗中的人物其实是一棵树。如果读者的思路正如休斯所努力营造的那样,就会很自然地想到,既然自然就是理想,那么树,作为自然的一种形式,其实已经在实践着理想,根本就不需要再去做梦。以此,休斯把“黑皮肤的人”与在苍白的夜色中歇息的“树”联系在一起,并在第二节中通过那棵静静地正在歇息的“树”实现了第一节中“黑皮肤的人”所无法实现的梦想。

在休斯眼中,美国黑人无法实现自由、幸福的美国梦。许多美国黑人倾向于从非洲本土去寻找实现梦想的希望。通过这首用心创作的诗,以及在诗歌意象和格式方面的具体区别,休斯表达了他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在自然状态下过上一种无拘无束、无种族歧视的生活;这种理想生活又集中体现在他眼中那自然的非洲传统。在“梦的变奏”和其他诗中,休斯捕捉到了正在寻找精神家园的美国黑人所表达的重要情感,热情地赞扬了理想中的非洲家园,认为非洲正是他们所寻找的不以肤色来评判他们,而能够平等地接受和对待他们的理想之地。显然,休斯的梦想与20世纪20年代美国黑人遭受的非人待遇和歧视形成鲜明对比。在他眼里,美国并不是一个可以实现梦想的国度,相反,生活在美国的黑人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获得自由。

参考文献

1.Arnold Rampersad,The Life of Langston Hughes,Volume II.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p.418.

2.3.7.Marilyn Miller,“Rhythm and Blues:The Neo-American Dream in Guillén and Hughes.”Comparative Literature,51.4(1999),p.325;p.325;p.325.(www.xing528.com)

4.Paul Oliver,“Can’t Even Write:The Blues and Ethnic Literature.”MELUS10.1(1983),p.8.

5.Onwuchekwa Jemie,Langston Hughes:An Introduction to the Poetr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6,p.44.

6.Langston Hughes,“Songs Called the Blues.”The Langston Hughes Reader.New York:Braziller,1958,p.160.

8.Langston Hughes,“Dreams,”in The Collected Works of Langston Hughes Volume 1:The Poems:1931—1940,edited by Arnold Rampersad.Columbia:University of Missouri Press,2001,p.154.

9.Langston Hughes,The Dream Keeper and Other Poems.New York:Alfred A.Knopf, 1996,p.26.

10.Langston Hughes,“Dream Variations,”in Selected Poems of Langston Hughes.New York:Alfred A.Knopf,1974,p.14.

11.James A.Emanuel,Langston Hughes.Boston:Twayne Publishers,1967.

12.Baxter Miller,The Art and Imagination of Langston Hughes.Lexington: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20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