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兴趣的魅力

探索兴趣的魅力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兴趣与幸福感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同,但是兴趣却超脱于为求生存的功利目的。一般而言,兴趣并无功利的羁绊,是一种内在动力,驱使人们自觉、连续地进行某种活动。物质奖励作为保健因素,其激励作用仅仅在于预防员工产生不满的情绪,而兴趣直接关系员工满意度的提升,使工作内容本身成为更有效、更充分的激励手段。在企业内部,责任与兴趣相伴而生。

探索兴趣的魅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乐趣的孪生兄弟,对有兴趣的事物人们总是乐此不疲。兴趣是成功的开始,而成功的体验则又会将兴趣转变成为志趣或是矢志奋斗的理想。

1)兴趣与幸福感

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同,但是兴趣却超脱于为求生存的功利目的。一般而言,兴趣并无功利的羁绊,是一种内在动力,驱使人们自觉、连续地进行某种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兴趣与职业联系起来,或者说一旦兴趣与专业联系起来,将大大促进其发展或成功,成为快乐与幸福的源泉。庄子逍遥游》中的“无己”“无名”“无功”的境界所描述的正是自由地选择兴趣所指引的无功利之事,按照自己的理想和爱好做事做人,不为己忧,不为物喜。工作之所以为员工带来幸福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其提供了一个发掘兴趣、专注激情的空间,这是物质报酬很难涉足的境界。物质奖励作为保健因素,其激励作用仅仅在于预防员工产生不满的情绪,而兴趣直接关系员工满意度的提升,使工作内容本身成为更有效、更充分的激励手段。拥有较高员工忠诚度的公司(如惠普、3M)并没有提供给员工第一流的丰厚物质回报,而是将企业建成寻求理想、一展所长的梦想之地。

2)兴趣与使命感(www.xing528.com)

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这种满足伴随着一定的情感过程,由此产生的内在性激励会更持久、更经济、更有效。在企业内部,责任与兴趣相伴而生。兴趣源于为实现个人目标而进行的努力,责任则源于为企业创造价值和实现共同的愿景,当两者可通过管理层的激励与工作设计形成融合时,员工就会被巨大的使命感驱策,以主人翁的精神迸发出积极奉献的动力,投入创新性的工作。

3)兴趣与自我价值实现

马斯洛说:“音乐家必须演奏音乐,画家必须绘画,诗人必须写诗,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什么样的角色从事什么样的事情,我们将这种需求称为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人们对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的渴望,来源于对自己潜力充分发挥的内在需要。叶莺出任柯达全球副总裁,在柯达开拓中国市场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其根本动力来自于她对色彩世界的执著兴趣,对于“红酥手、黄滕酒”境界的向往与痴迷。自我价值的衡量来自于内心的尺度,兴趣作为价值观的初级形式,不仅仅为如何衡量自我价值提供了标准,更能与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相结合,促使个体挖掘自身潜力,迸发出追求事业顶峰的激情和活力,真正成为激励的有效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