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辽金元时期遗址探索: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辽金元时期遗址探索: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6月17日被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地表暴露的遗物较少,采集的遗物有辽代白釉铁锈花碗残片,辽代布纹瓦残片,辽代瓜棱罐残片,金代白釉铁锈花罐残片,金代褐釉盘残片,金代白釉铁锈花罐底,元代铁锈花碗残片等,属于辽金、元时期聚落遗址。该遗址属于辽金时期聚落遗址。

辽金元时期遗址探索: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1.东长岗子遗址

东长岗子遗址位于沈阳市辽中区老大房镇后鸭鸡房村东北400米,东5000米为辽河,西3000米为柳河。遗址现为农耕地,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40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土质为白沙土。地表散布的遗物不是很多,采集有辽代的纹陶片、褐陶片,金代的白瓷片,明代的青花瓷片等。该遗址于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被发现,据当地村民介绍此地原为大沙岗,上种有杂树,现已被推平。属辽金、明时期聚落遗址。

图五十二 东长岗子遗址

图五十三 东长岗子遗址出土遗物

2.小房身遗址

小房身遗址位于辽中区肖寨门镇大兰坨村东北500米,西为大棚地,东、南为耕地,北为村路,该遗址东西长100米,南北宽80米,分布面积8000平方米,大体呈长方形,现为农村大棚地,土质为沙土。地表散布的遗物较少,采集有辽代布纹瓦残片,灰陶盆口沿器底等。该遗址于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被发现,属辽金时期聚落遗址。2013年6月17日被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五十四 小房身遗址

图五十五 小房身遗址出土遗物

3.大兰地遗址

大兰地遗址位于沈阳市辽中区茨榆坨街道,偏堡子村南100米,北为偏堡子村村民的棚菜基地,东为田间小路,南、西为村民的农耕地,种植有花生、玉米等农作物。遗址现为农作物耕地,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00米,面积20000平方米,西南部有相对2米高的沙丘,土质为黑油沙土。地表暴露的遗物较少,采集的遗物有辽代白釉铁锈花碗残片,辽代布纹瓦残片,辽代瓜棱罐残片,金代白釉铁锈花罐残片,金代褐釉盘残片,金代白釉铁锈花罐底,元代铁锈花碗残片等,属于辽金、元时期聚落遗址。

图五十六 大兰地遗址

图五十七 大兰地遗址出土遗物

4.孟家遗址

孟家遗址位于沈阳市辽中区老大房镇、自然屯孟家村南200米,北为墓地,南为杂树林,东为松树林,东距辽河3000米,西200米有一条孟家村到獾子洞村的砂石路。遗址现为农作物耕地,东西长约50米,南北宽约30米,面 积1500平 方米,呈长方形,地理形势为高岗地,土质为白沙土。采集的遗物有金代白釉瓷双系壶残片,辽代白釉瓷碗残片、鸡腿罈残片、灰陶残片,明代青花碗残片等。孟家遗址发现于1981年,面积现已大大减小,遗物也很少。属于辽、金、明时期的聚落遗址。

图五十八 孟家遗址

图五十九 孟家遗址出土遗物

5.黄旗堡叶家坟遗址

黄旗堡叶家坟遗址位于沈阳市辽中区潘家堡镇黄旗村南200米,东为县级公路,西、北、南与耕地相连。遗址现为农作物耕地,东西长400米,南北 长300米,面 积 约120000平方米,大体呈长方形,地势较平坦,土质为灰沙土。地表暴露的遗物残片非常丰富,分布面积较大,采集的遗物有金代铁锈花王字碗残片、白釉碗残片、白釉盆残片、青釉碗残片,辽代的钻孔陶残片、附加堆纹陶片、陶罐口沿等。该遗址是1981年普查时发现的,现面积有所减少,保存较好,属辽金时期聚落遗址。

图六十 黄旗堡叶家坟遗址

图六十一 黄旗堡叶家坟遗址出土遗物

6.营城子遗址

营城子遗址位于沈阳市辽中区大黑岗子镇营城子村东南80米,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150米,面积约45000平方米,大体呈长方形。遗址现为农作物耕地,土质为灰沙土。地表暴露的遗物较多,采集有辽代的白釉碗残片,金代的铁锈花碗残片、布纹瓦残片、灰陶罐残片等。该遗址发现于1981年,现在面积、遗物均比发现时有所减少,过去是高岗地,现为平地。此遗址为辽金时期的聚落遗址。

图六十二 营城子遗址

图六十三 营城子遗址出土遗物

7.欧力岗子遗址

欧力岗子遗址位于沈阳市辽中区满都户镇前鸭鸡房村村西400米,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50米,面积7500平方米,大体呈长方形。遗址及四周均为耕地,相对高度为1米,土质为白沙土。地表暴露的遗物不是很多,从地表收集的遗物有金元时期的铁锈花器底、白釉盆沿、白釉口沿,金代的白釉器底、酱釉器底,明代的青花瓷片等。该遗址于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被发现,属辽金、明时期聚落遗址。

图六十四 欧力岗子遗址

图六十五 欧力岗子遗址出土遗物

8.小东岗遗址

小东岗遗址位于沈阳市辽中区冷子堡镇高力房村村东200米,南、北为农耕地,西为果树林,东为水田。遗址现为农作物耕地,呈长方形,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00米,面积为20000平方米,土质为灰沙土,地势平坦。遗址内遗物的分布量不大,地表采集有辽代灰陶罐口沿、附加堆纹陶片、弦纹陶片,金代的白釉罐残片、铁锈花碗底、墨彩碗底、白釉碗口沿等。该遗址发现于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据村民介绍20年前此地出土一个六耳铁锅。此遗址属于辽金时期的聚落遗址。

图六十六 小东岗遗址

图六十七 小东岗遗址出土遗物

9.韭菜岗遗址

韭菜岗遗址位于沈阳市辽中区六间房镇韭菜岗子村南200米,遗址及四周均为农作物耕地,南北长约40米,东西宽约20米,面积为800平方米,土质为灰油沙土,地势平坦,遗物很少。地表采集的遗物有辽代布纹瓦残片,金代白瓷盘残片、白釉瓷片等。该遗址发现于1981年,地表遗物有白瓷片、寿字纹碗,布纹瓦残片。此遗址属于辽金时期的聚落遗址。

图六十八 韭菜岗遗址

图六十九 韭菜岗遗址出土遗物

10.古城子遗址

古城子遗址位于沈阳市辽中区满都户镇,古城子村南400米,四周均为农作物耕地,南50米有一田间小路,东500米有一柏油路。遗址现为农耕地,南北长约50米,东西宽约30米,面积为1500平方米,地势平坦,土质为黏土,遗址上有一高约20米的烟囱。遗址内遗物较少,采集有辽代灰陶口沿,金代铁锈花王字碗残片、白釉瓷片等遗物。该遗址发现于1981年,当时暴露地表的遗物较多,也很集中,据村民介绍过去此地叫高丽城,村南有长50米疑似城墙的土包,现已不存在。该遗址属于辽金时期聚落遗址。

图七十 古城子遗址

图七十一 古城子遗址出土遗物

11.东林子遗址

东林子遗址位于沈阳市辽中区养士堡镇养前村东1500米,东为蒲河古河道,北为废弃的鞭炮厂,西、南两侧为农田。遗址原为国有林地,现在部分开垦为农田,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100米,面积15000平方米,大体呈长方形,土质为灰沙土。地面散布的遗物较少,且残片较小,采集的遗物有辽代灰陶口沿,金代铁锈花王字碗残片、白釉瓷片等。该遗址于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被发现,属于辽金时期聚落遗址。

图七十二 东林子遗址

图七十三 东林子遗址出土遗物

12.林业队遗址

林业队遗址位于沈阳市辽中区冷子堡镇周徐村北300米,西为辽中至新民的公路,东、北为水田。遗址现为果树林,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面积为60000平方米,大体呈长方形,土质为灰沙土。遗址内遗物分布较少,采集有金代铁锈花碗残片、兔毫碗残片。该遗址于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被发现,属于金代聚落遗址。

图七十四 林业队遗址

图七十五 林业队遗址出土遗物

13.南园地遗址(www.xing528.com)

南园地遗址位于沈阳市辽中区牛心坨镇花牛沟村南20米,东为防汛路,南为防风杨树林,西为农用耕地,东西约长50米,南北宽约40米,面积2000平方米。遗址现为农作物耕地,土质为灰沙土,地势平坦。地表暴露的遗物较少,采集有金代白釉瓷片、白釉铁锈花盘残片,明代青花碗残片等。该遗址于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被发现,属金、明时期聚落遗址。

图七十六 南园地遗址

图七十七 南园地遗址出土遗物

14.腰岗地遗址

腰岗地遗址位于沈阳市辽中区杨士岗镇三王堡村东2000米,西为农用耕地,东南200米为京沈铁路,北为墓地。遗址现为农作物耕地,东西长400米,南北宽300米,面积约120000平方米,大体呈长方形,地势较平坦,土质为黑油沙土。该遗址发现于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地表暴露的遗物较多,采集的遗物有金元时期的白釉铁锈花双圈碗残片,金代白釉铁锈花器底、酱釉缸胎器底、灰陶器底、布纹瓦残片等,属金元时期聚落遗址。

图七十八 腰岗地遗址

图七十九 腰岗地遗址出土遗物

15.刀片地遗址

刀片地遗址位于沈阳市辽中区杨士岗镇德兴堡村南100米,西为团结水库,北为光明架线器材厂,东为村柏油路,南为耕地。遗址现为水田地,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约60000平方米,西北角有一鱼塘。该遗址发现于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据村民介绍,开水田前,田里陶片非常多。普查队员在遗址内采集的遗物有金元时期的瓷器器底,白釉瓷碗口沿,金代灰陶罐口沿、灰陶片、布纹瓦口沿等,该遗址属于金元时期的聚落遗址。

图八十 刀片地遗址

图八十一 刀片地遗址出土遗物

16.业兴遗址

业兴遗址位于沈阳市辽中区冷子堡镇业兴村北200米,东邻公路,西1000米为辽河,南为防风林。遗址现为农作物耕地,中心有一条田间小路,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220米,面积为13000平方米。地表暴露的遗物较少,采集有金代白釉碗底、白瓷片、白釉双黑圈碗残片、白釉铁锈花双黑圈碗残片。该遗址发现于1981年,遗物和面积有所减少,保存状况也比较差,此遗址为金代聚落遗址。

图八十二 业兴遗址

图八十三 业兴遗址出土遗物

17.白家兰子遗址

白家兰子遗址位于沈阳市辽中区杨士岗镇三王堡村的东北部,西为村民夏立功家,东至村民李少玉家,南至村民佟祥义家,北至村民钟起尧家。遗址现为村民宅院,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50米,面积30000平方米,土质为黑沙土。该遗址发现于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据村民民介绍,此处原为大沙岗,近年由于村庄扩建,成为三王堡村村民的宅基地。遗址内暴露的遗物较少,采集的遗物有元代白釉黑花器底、白釉口沿、酱釉缸胎器底等,该遗址属于元代聚落遗址。

图八十四 白家兰子遗址

图八十五 白家兰子遗址出土遗物

18.化家村房身地遗址

化家村房身地遗址位于沈阳市辽中区六间房镇,化家村东南300米,面积为17000平方米,土质为黑油沙土,地势平坦,遗物很少。地表采集的遗物有辽代布纹瓦残片,金代白瓷盘残片、白釉瓷片等。该遗址发现于1981年,当时地表的白瓷片、布纹瓦残片很多。此遗址属于辽金时期的聚落遗址,目前已消失。

19.梁家村东老坟遗址

梁家村东老坟遗址位于沈阳市辽中区六间房镇,梁家村东南500米,面积为15000万平方米,土质为黑油沙土,地势平坦,遗物很少。地表采集的遗物有白瓷盘残片、白釉瓷片等。该遗址发现于1981年,当时地表的白瓷片、布纹瓦残片很多。此遗址属于辽金时期的聚落遗址,目前已消失。

20.吴家岗遗址

吴家岗遗址位于沈阳市辽中区蒲东街道,吴家岗村西北400米,面积为9000平方米,土质为黑油沙土,地势平坦,遗物很少。地表遗物有白瓷盘残片、白釉瓷片等。该遗址发现于1981年,此遗址属于辽金、明时期的聚落遗址。

图八十六 吴家岗遗址

图八十七 吴家岗遗址出土遗物

21.石碑岗遗址

石碑岗遗址位于沈阳市辽中区满都户镇,古城子村北,面积为7800平方米,采集有灰陶口沿,白瓷片等遗物。该遗址发现于1981年,当时暴露地表遗物较多,该遗址属于辽金时期遗址,目前已消失。

22.双山子遗址

双山子遗址位于沈阳市辽中区城郊街道双山子村东2000米。面积为60000平方米,采集有白釉瓷片、褐釉瓷片、布纹瓦等遗物。该遗址发现于1981年,该遗址属于辽金时期遗址,目前已消失。

23.漾子泡遗址

漾子泡遗址位于漾子泡村村南50米,该遗址东西长100米,南北宽50米,大体呈长方形。这里地势平坦,土质为黄沙土,该遗址曾出土过大量古钱币。根据地表采集的金代铁锈花王字碗残片,白釉瓷片等文物残片分析,该遗址为金、元时期遗存。该遗址发现于1981年,此次普查发现遗物比以前减少很多。

图八十八 漾子泡遗址

图八十九 漾子泡遗址出土遗物

24.小黑岗遗址

小黑岗遗址位于沈阳市辽中区牛心坨镇小黑村内西北部,以村民赵金秋家为中心,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约300米,面积约60000平方米。该遗址是1981年6月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土质为黑油沙土。村民在取土时发现有铜佛、铜铃铛、铁链、扎枪、长矛、马镫、农具等,还曾出土过两缸铜钱。在调查中征集到1965年出土的一件黑釉四系壶,一个兽面瓦当,并在遗址中采集到许多布纹瓦、辽代的器耳残片,金代瓷碗残片、瓷盘残片,明代的青花菊花纹碗残片等。该遗址发现于1981年,据村民介绍从前此地的文物残片非常丰富。此遗址属于辽、金、明代不同历史时期的聚落遗址且以辽金时期为主。

图九十 小黑岗遗址

图九十一 小黑岗遗址出土兽面瓦当

图九十二 小黑岗遗址出土遗物

25.桃沟子遗址

桃沟子遗址位于沈阳市辽中区老大房镇老大房村西500米,南为杨树林,西为村民墓地,北2000米为孟家岗子村,东1000米为辽河。遗址现为农作物耕地,南北长约50米,东西宽约40米,面积为2000平方米,土质为灰沙土,地势平坦。地表暴露的遗物较多,采集有青铜时代的夹砂红陶片,金代铁锈花碗残片,明代青花碗残片等。该遗址于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被发现,属于青铜时代,金、明时期共存的聚落遗址。

图九十三 桃沟子遗址

图九十四 桃沟子遗址出土遗物

26.靠山遗址

靠山遗址位于杨士岗镇靠山村西侧,遗址面积30000平方米,采集辽金时期黑瓷片和布纹瓦等。

27.忙前遗址

忙前遗址位于沈阳市辽中区冷子堡镇忙前村北1500米,面积为20000平方米。采集辽金时期黑瓷片和布纹瓦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