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本方法教授物理规律

基本方法教授物理规律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规律本身,还要对规律的建立过程、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进行深入了解,更重要的是如何应用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对不同的物理规律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是因为在验证规律时,学生已知问题的答案,对于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及方法已经清楚,所以更加有的放矢。因此,在理论规律教学中应采用“理论推导法”。

基本方法教授物理规律

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规律本身,还要对规律的建立过程、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进行深入了解,更重要的是如何应用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对不同的物理规律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实验规律的教学方法

(1)探索实验法

探索实验法就是根据某些物理规律的特点,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使学生得出“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加速度、外力和质量间的关系,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采用探索实验法,不但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牢固记忆实验总结出来的规律,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更重要是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2)实验验证法

实验验证法是采用证明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教师指导学生并和学生一起通过观察有关现象、分析实验结论,验证物理规律。

在“力的合成”的教学中,可采用如下的方法和步骤:

①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题,提出问题。以天花板上的吊灯受力分析为例,可用一根绳子吊住灯,使它不掉下来,也可用两根绳子吊住它。用一根绳子吊灯时,灯受一个拉力作用;用两根绳子吊时,灯受两个拉力作用。可以看出两个拉力作用的总效果跟一个拉力产生的效果相同。

教师提出问题:“合力与分力二者间有何关系?”

②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探讨,得出合力大小与方向的表达式。实验验证法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学习十分主动。这是因为在验证规律时,学生已知问题的答案,对于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及方法已经清楚,所以更加有的放矢。

(3)演示实验法(www.xing528.com)

演示实验法就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如在“焦耳定律”的教学中,可采用如下的方法:

①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经验,分析出电热Q与电流强度I、电阻R和通电时间t有关。

②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当电流I、通电时间t相同时,研究电热Q与电阻R的关系;当电阻R、电流I相同时,研究电热Q与通电时间t的关系;当电阻R、通电时间t相同时,研究电热Q与电流I的关系。

③通过演示实验找出Q与I、R、t的关系。这个演示实验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实验的可见度。我们用实物投影仪将温度计液柱的升降情况直接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全体学生都能看到温度计液柱的变化。由实验得出结论:当I与t一定时,R越大,Q越大;当R与t一定时,I越大,Q越大;当I与R一定时,t越大,Q越大。

④根据演示实验结论,分析得出焦耳定律。这种方法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

2.理想规律的教学方法

理想规律是在物理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推理至理想情况而总结出的物理规律。因此在教学中也可以应用“合理推理法”。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在不同表面上做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实验,发现平面越光滑,摩擦阻力越小,小车滑得越远。如果推理到平面光滑、没有摩擦阻力的情况下,小车则将永远运动下去,且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从而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又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也是在理想条件下得出的。

3.理论规律的教学方法

理论规律是由已知的物理规律经过推导,得出的新的物理规律。因此,在理论规律教学中应采用“理论推导法”。

如在“动能定理”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质量为m的物体在外力F的作用下,由速度v1,经过位移s,达到速度v2,请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找出外力所做的功跟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规律,都能运用“理论推导法”推导出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