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育:探讨人类生活内容的被规定性

学育:探讨人类生活内容的被规定性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孩童阶段,学习应当是主要的生活内容。24小时里除了睡觉,就应是读书、学习,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以这种标准,去衡量农村的有些小孩,上山砍柴、钓鱼、游戏等,是否要有相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性规定。当物质不再成为人之存在的唯一需要时,估摸着人类的生活内容,不再是那样的唯一,更多的是一种选择,一种根据自身自愿的选择。学育,就是在于鼓励在没有唯一规定性中,学会选择。

学育:探讨人类生活内容的被规定性

什么样的内容,才是人类真正的生活内容。而且这些内容我们是否可以加以规定性的让所有人去学习、体验以及参照。明确的生活内容,可能对今后的人生、人类未来的整体发展,有促进作用并赋予人类作为事物存在性的意义。这在物质性时代,显然是可以做得到的,因为此时的人类社会发展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物质性的丰富(丰富的达于人的可以选择)。但在未来的思想性时代(前期是精神时代),人类的生活内容,有必要规定吗?能够有统一性规定的现实吗?值得人们非常之深思。哪一种是人类存在的真正目标?哪一种是要摒弃的?这相对于未来时代,很难有个选择。在物质时代,不同身份的人,有着大致相同形式的生活内容和形式,可以是一种现实。在孩童阶段,学习应当是主要的生活内容。24小时里除了睡觉,就应是读书、学习,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以这种标准,去衡量农村的有些小孩,上山砍柴、钓鱼、游戏等,是否要有相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性规定。也就是在这么多的选择里,是否可以规定哪一种是孩童阶段的真正生活内容?当物质不再成为人之存在的唯一需要时,估摸着人类的生活内容,不再是那样的唯一(没有“唯一”作为条件的存在性,是无法对其规定的),更多的是一种选择,一种根据自身自愿的选择(不是迎合人类物质性发展的选择)。教育,是一种帮助人迎合人类物质性发展的选择。学育是指导人在于个体者兴趣与爱好上与外在性吻合的意义选择。这种选择,决定了人类生活的内容,不再是规定性,而是选择性。因为它没有了物质作为唯一的规定性。

哪一种生活内容,才能真正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相对于生命的含金量达到最高。物质阶段,对此有一个很高度的社会共识。这个类识,那就是能否为整个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人类的发展、为物质财富的创造和积累做出贡献。或者说为整个人类社会构成和谐的团体增加了哪些融合剂,做了哪些应尽的义务。我们把这些作为人类生活的内容,这是物质阶段的一种客观性要求,也是一种现实性的必然。那么到了物质满足的非物质阶段,以个性鲜明为主要标志的存在体的时候,每一个人的表现情况都不一致,不能再用统一的、共性的标准来进行规范和规定,以其统一人们的价值取向,显然是做不到的。这个时候,什么是真正的个体者的生活内容,就值得思考了。它可能渗透于每个人的内在性世界,具有千姿百态的方式和方法,实现实现每一个人的自身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很难有一个标准去进行规范。学育,就是在于鼓励在没有唯一规定性中,学会选择。(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