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验与自省:深度探讨学育感悟

体验与自省:深度探讨学育感悟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感悟,主要通过两种方法:一是体验;二是自省。所以,学育相对于受教育者的个体,有两大根本性的特征:体验与内省。因此,“体验”成为学育感悟中,信息反馈的第一途径。所以,在此再重申,学育应当是以感悟为核心,通过体验和自省两条途径使整个人类和个人在这样的氛围过程中不断增加浓厚的生活情趣,充分展示快乐和愉悦的人生过程(强调的是个体者的人生,而非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历史过程。

体验与自省:深度探讨学育感悟

学育主要是通过受教育者(在这里的受教育者,没有他所应对的教育者。这里的教育者,是自然,是能够解读事物存在性的自由选择者。实际上是思想者)自身个性的感悟,以期达到自身的思维启迪与思想觉悟。感悟,主要通过两种方法:一是体验;二是自省。所以,学育相对于受教育者的个体,有两大根本性的特征:体验与内省。这两点(体验与内省)集中反映在个体人身上,就是对教育时代所成为的知识和周边事物把握的根本核心。也就是学育要务的根本落实手法,就是一种感悟。我们可以这样说,学育的根本体现方式,是“感悟”。教育的根本方式是“灌输”。两者有截然的不同。学育重在于人之内在性思想与其外在性物质客观的相对于自然性为平台的达到一致。而不是像教育一样,通过灌输和强化,按照一定的格式对其内在性思想压迫的程序不断巩固与攀升、使内在性发生根本性扭曲与变化。学育,主要是自我的内在性感悟,是在对外界理解基础上自身认识的提高和突然性的领悟,并由此而激发新想想和新构架。个人自我感悟,是学育的核心。并以此核心构建知识体系,包容生存和生命的一种机制性系统,这就是学育。

体验,是实现自我感悟的重要途径。它通过自身亲自活动或劳动实践(活动是一种泛指。劳动实践,主要在于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过程)。实际上,在这里强调的是一种亲身经历、直接性的情感体验。重要的是不断的在过程中领悟到事物的那种有节律跃动的脉搏,以此感到由衷的兴奋与欣然。而不是通过第三者或者通过自身以外的借用,而获得的一种快乐(这里的借用,同样包括人之灵魂或思想的对其猴子肉体的借用。实际上,这里是在说,人之肉体所获得的感受:痛苦与快乐,不是人的一种情感体验,它只是所以借用的附属意识)。包括科技、课堂、课本和教师那里所借用过来而获得的知识。譬如关于树的生长原理,教育会把原理抽象化,组成知识体系,并通过教师、课堂、多媒体等形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这棵树的生长原理。这不是受教育者的感悟过程,而是教育所固有特征性的灌输过程。学育主要感知感悟掌握这棵树的生长原理,我们可以举例这样做:学生来到户外,通过种树、浇树、护理等观察树的生长,体悟到树的生长原理。当然,在树的生长过程中,学生还可以体验到其他很多事情。学育它主要重在于受教育者个体的自我感悟。学育在促使个体者感悟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氛围、条件、材料、相关的知识补充,以及带有前瞻性的牵引作用等。学育所以强调的宗旨,是与自然性为条件,以人的思想性为根本,不同于教育所以强调的“教”之本性。学育重在过程,体验周期长;教育讲求效率,直达目的。这是学育与教育的其中一点区别。

学育重在参与的氛围。所有的意义和价值就是在这氛围过程中体现,不在终端,跟教育不一样。教育的高效率与时代和人类社会对它的迫切要求相关,只有迅速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能生产更丰厚的物质,以期满足自身(人和人类)的需要。正是这强迫的背景下,教育不得不讲求效率,把原理抽象化,打包成简单的包裹,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而学育存在的时代,整个人类社会背景已经不存在效率要求,也不存在面包要求,就是它可以不需要以迅速掌握知识,再生产丰厚物质为人类服务的目的。它只是为个体者的爱好体验与情爱内省,作应有的相配套工作。此时,支撑人类的个体生存和生活载体以及方式和过程,物质性的现象,已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种情况下,了解“树”的生长原理的进程,不必太快,在树的漫长生长过程中,体悟有限生命的精彩,这尤为重要。如果短时间内掌握原理了,体悟过程势必要提前结束,又要选择新的过程。选择新的过程,也是一种精力的耗费和烦恼。其实,所选择的过程不必多,选择的什么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是能完成体悟生命存在的意义,且能跟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追求(爱好)相一致就够了。选择不一定要多样,能够体现自己光彩的生命,就可以达到幸福了。因此,“体验”成为学育感悟中,信息反馈的第一途径。(www.xing528.com)

自省,是实现自我感悟的另外一种途径。自省是内心的反省、反思、沉淀、判断。是自我安慰体系中的相对于思想性与自然性达到一致的网络构架。个体把很多的信息汇总过来,独自、安静地享受信息的分类、联合和重组的快乐。比如个体观察树的生长过程以后,回过头来再进行比较,对事物在思维的角度上进行演绎和猜测,然后再把这个演绎结果和猜测(演绎与猜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一种自然性),通过某种途径再去实践与体验,从中自觉的与内在思想性自省结合起来(第二次的有意识性活动,这种活动的基础,就是自觉。什么是自觉?自觉就是思想性与自然性保持着高度的一致),形成一整套充满生活(生命的存在)乐趣的生活过程。所以,自省能够使个体者在于感悟上,得到进一步提升(所谓的提升,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思维走向思想;二是物质走向自然)。所以,在此再重申,学育应当是以感悟为核心,通过体验和自省两条途径使整个人类和个人在这样的氛围过程中不断增加浓厚的生活情趣,充分展示快乐和愉悦的人生过程(强调的是个体者的人生,而非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历史过程。人之存在的演绎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人是以人类社会作为存在性的相对于人之外在性物质的追求过程。这个过程,强调的是人的一种外在性存在过程。由此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第二个阶段,人是以人自身的存在为根本性。此等存在,是以人的内在性思想为根本出发点(根据),同时也为是回归点。在于此时,人的外在性物质,只是为提供人的思想性觉悟服务,也就是成为一种跳板的作用意义。人的一切活动,以回缩于人的内在性思想为其自身存在的根据,从而,“内省”(也称之为“自省”)与体悟成为人之感悟的重要途径,也是人之思想性觉悟的根本前提。这个阶段的人之思想性觉悟的主要体现,是达于人之内在性思想的自由与发挥。这个阶段的相对于教育阶段,应是学育的时代。教育相应存在于人的第一个阶段,即人类社会的历史阶段。学育则是对应于人的第二个阶段,即人之思想的自由与发挥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