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市井生活本色展演:深度解析与体验

市井生活本色展演:深度解析与体验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袁牧之的电影没有着意去塑造某种英雄形象或经典人物,电影发展史也证明,其作品并非以刻画人物形象而见长,其真正的魅力在于对作为大都市的上海其底层民众生活的本色化的人性写照。袁牧之在其电影作品中对都市民众周旋于金钱并以之为中心的功利性生活价值观念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讽刺中同情、笑中藏泪,可谓袁牧之对都市民众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整体态度。

市井生活本色展演:深度解析与体验

提到上海就让人立马想到繁华而奢华的景象,但上海的另一面却是绝大部分“小市民”的市侩和世俗。袁牧之作为20 世纪30 年代活跃于上海的著名影剧人士,深受当时普罗文艺思想的影响,从一开始就站在普罗文艺思想的立场,全面而极为客观地展现当时上海民众在现代社会中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他对都市生活的经济与繁荣有着自己独到的把握,通过电影镜头这种现代社会媒介整体地表达出来,并将镜头对准上海弄堂阁楼里的市民生存境况。

袁牧之的上海主题电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老上海众生的平淡生活图景。

影片《马路天使》描绘了吹鼓手、妓女、报贩、剃头匠、卖唱女等底层百姓的日常生活,其中交织着他们的痛苦与希望、悲伤与快乐。这几个小人物,居住在贫民窟里,从事着吹号、卖报、卖身、卖唱等最底层的劳作。他们每天都需要为了生活奔波,经受各种苦难,却仍旧真挚满怀地去寻求生活中的乐趣。对窗而居的生活,眉眼间情感的传递,含羞纯洁的歌声便是平凡市井间的纯朴爱情。陈少平无法支付高昂的律师费,只好采用民间戏剧性的办法解决问题:与自己的心上人小红一逃了之。影片中一个个小人物的经历和命运,折射出上海海派文化中的芸芸众生相,倾注了导演对都市民众的人文关怀,歌颂了他们内心的善良。

《都市风光》描述外乡人拖家带口准备去上海,在西洋镜中看到了自己都市生活的未来图景,尽管为生活绞尽脑汁、勤奋刻苦,但仍无法摆脱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略显悲剧的下场,于是在出城和进城的火车同时来临时,他们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回老家还是去上海。影片对都市民众的生活艰辛进行了感同身受的描述,塑造出李梦华、张小云及其丫鬟、当铺股东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他们有着都市民众的底色,为自己的某种欲望而努力奋斗,虽然他们所采取的方式令人啼笑皆非,甚至工于心计,狡诈欺瞒,违背社会的道德规范,就连最纯洁的爱情也是金钱的,为人所不齿。但导演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并没有采取极端的批判态度,而是有所理解与同情,甚至悲悯,与批判和讽刺交织而成,着力体现他们作为小人物的本色生活,成为一曲浮生乱世的扼腕哀歌。

在两部影片中,袁牧之都是将都市的繁华景象作为背景,用一个镜头意象或一组蒙太奇镜头予以揭示,然后再通过对比,着力展现上海市民五味杂陈的日常生活。两部电影也不乏对富商和地痞等社会恶势力的批判。《都市风光》中的茶栈经理王俊三及其秘书,《马路天使》中的律师、流氓头子古成龙等都是现代社会物质欲望化的畸形恶果,他们或是商海泛舟、狡诈成性、利益至上,或是独霸一方、金钱万能、为非作歹。(www.xing528.com)

袁牧之的电影没有着意去塑造某种英雄形象或经典人物,电影发展史也证明,其作品并非以刻画人物形象而见长,其真正的魅力在于对作为大都市的上海其底层民众生活的本色化的人性写照。

袁牧之在其电影作品中对都市民众周旋于金钱并以之为中心的功利性生活价值观念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其最经典的桥段莫过于《都市风光》中房东太太、女管家、房东先生还有其他房客等人对穷酸书生李梦华付不起租金所表现的态度,他们没有一句台词,却处处显示出“秒杀”对方的眼神以及诸如窥视骚扰和在楼梯门口阻挡拦截等行为上。李梦华不小心掉下一块硬币在地板上,还在吃饭的他们端起饭碗蜂拥而至,将房门围住紧盯着李梦华的一举一动,李梦华不得不用口香糖放在靴子底下黏住硬币走出房门。通过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话语与行为展示他们的自私狭隘,为金钱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置社会生活的伦理规范于不顾,甚至将做人的起码准则都抛诸脑后。但电影又呈现出清新活泼、幽默诙谐的都市小品风格,有意去除表面化的片面的极端态度,将作品引入带笑、带悲、带怒、带痛的理性思考中。讽刺中同情、笑中藏泪,可谓袁牧之对都市民众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整体态度。《都市风光》于前者更为强烈,而《马路天使》则以后者见长。在此,与其说袁牧之对外乡人在都市生活中只顾追求物质利益的意识行为进行严厉批判,不如说对这些生活于都市的外乡人怀有一种更为深沉隐蔽的同情,他们比《马路天使》中那些居住在都市弄堂之中的民众有着更大的生活压力和更为急迫的自我实现需求。

《马路天使》海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