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的目标:能否自我设定?

教育的目标:能否自我设定?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可否在上升阶段助长事物的进一步发展。教育能否有自身的意志和愿望,有自身的规律。教育在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都会提出自身的目标和要求,教育就要为这个社会性的阶段目标和要求提供服务。由此,人类社会性的教育,就有人类的本质性学育所替代。为此,教育就要为这个终极目标服务。宗教有未来世界的终极假设,社会主义教育有着它的终极设想,资本主义社会也有终极目标。教育,应负有对其地球世界终极目标的责任。

教育的目标:能否自我设定?

综观过去,教育只是作为一种手段,有人形象说,教育是狗腿子,是一件衣服。那么,教育能否有自己的目标呢?社会发展有其自然的演变规律,教育要不要促进这个演变规律更有效,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呢?规律有上升阶段,也有低俗阶段,更有消亡阶段。教育可否在上升阶段助长事物的进一步发展。在低俗阶段,使之规律演变趋于平缓。在趋向消亡阶段,能否做到了阻止事物的死亡?教育能否有自身的意志和愿望,有自身的规律。这种规律是不是已包括在自然性规律之中呢?换个角度说,教育的规律,是自身固有的呢,还是派生的呢?这些问题的正确回答,对今后的教育发展,可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正如有个学者所看到的,兔子野狼吃掉的残忍情景,非常感慨。他人看到而不去阻止,因为他人认为弱肉强食是正常的。是呀!食物链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兔子四脚朝天拼命挣扎,虽然值得同情,但我们不能违背规律。现在我们的教育好忙乱。看到环保危机,教育赶紧为环保服务。社会遭遇经济困难,教育连忙为发展生产力服务。当某些集团开始争斗的时候,教育又要为政治服务。教育在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都会提出自身的目标和要求,教育就要为这个社会性的阶段目标和要求提供服务。那么,教育真正属于自己的终极目标又是什么呢?

人类是群居动物,正因为是群居,才能够战胜野兽以及自然灾害等,才能够有教育。从生物学角度来讲,人类只是众多生命中的一个小个体类,但为什么能够产生这么大的力量呢?这跟人类的思想是分不开的。有些动物也是群居的,但没有这种力量(力量,是有思想性向外物质性作用的力量),因为它们没有思想,这是人与动植物的本质性区别。原始社会里,人类相互联系密切,离开群体就会面临死亡的可能。在封建社会,人类被束缚在土地上,与土地之间又发生关系(绑架在土地上)。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的关系又纯粹建立在货币的基础上(成了经济关系的附属品)。到了人类社会主义初期,人之间的关系,成了一种纯粹人性之意义的关系(此人成为他人关系的一种纯粹)。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将是与自然环境(包括一切事物性的存在现象。即动植物等的存在)和谐宁静,共同演绎的关系(在这里的人类自身,已成为一种非常密切的整体)不同的历史阶段,将有不同的教育要求,也由此成就为教育的本身之固有的属性(即便是江河中的“沙”,也会积淀为一种“沙层”)。

在这里很有必要借题再谈一个问题:婚姻家庭问题。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单位,也谓是细胞。婚姻有什么好处呢?它使人类走向群体,是社会凝聚力最为核心的内容和本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更重要的是家庭这个细胞可以分裂(呈数列指数之递增),分裂开后不得了,子子孙孙的人类得以延续。这个家庭的这个男丁,同那个家庭的那个女孩的结合,才使两个家庭(男与女各属的家庭)密切起来。人类就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分不开,离不开。没有男女之间的交合,没有一个个新家庭的产生,人类会越来越离散。我们发现,随着人类文明和经济的发展,人类的凝聚力越来越差。经济越不发展的地区越原始,凝聚力就越明显。而发达地区人类聚合力,则越来越薄弱。现在发达城市的出生率,开始出现负数。有些男女不愿意结合,不愿意再形成新的整体,这就意味着“家庭链”断了。断了以后,人们就会孤立自己(在这里,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成就了人之“个”的独立性)。人类不但在家庭方面断裂,还在很多方面,也出现类似问题。现在人类又创造了很多条件,使自己能够孤立(孤立,包括着独立)起来,包括物质条件和外部环境。人类沉湎在网络世界的虚幻里,越来越离群索居,越来越有可能致使单体人的独立性存在。孤立、单独,就意味着人类作为类的现象性存在,将走向毁灭,那么谁来拯救呢?或者说,人类作为一种现象性存在,即人类社会的存在,在未来有它的可能或必要吗?人作为人类的一种本质性存在,就是对于人之存在的肯定,无须有这种“社会”的现象性存在意义。由此,人类社会性的教育,就有人类的本质性学育所替代。一切事物的演化,都是从它自身的现象性走向它自身的本质性,由此完全自身一个周期的存在,人类社会作为一种事物,是否也是如此。

现在回过头来考虑,教育若是没有自身的目的,只是依附于其他事物,这种可怜的教育,根本不可能有它的未来。教育要有自己的终极目标。这是关乎教育生存的根本问题,也关乎着世界相对于人类存在的本质性问题。因为教育可以担负拯救人类历史的责任,更是有承接人类社会在于未来发展的使命。整个人类和整个星球都在发展,最终要达到一个目的:人类的健康存在。为此,教育就要为这个终极目标服务。尽管,终极目标有很多的假设,但人类的思想有足够的信心,寻求其正确答案。宗教有未来世界的终极假设,社会主义教育有着它的终极设想,资本主义社会也有终极目标。那么,教育要选择哪一个终极目标呢?终极目标,是人类的选择问题?还是自然规律性所以决定的问题?不管那个角度,都要在于把握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类与其他事物共同生存发展的问题。教育应当从大宇宙的角度,来看地球这个小小星球的存在问题,要远远撇开现行的教育,来重新建构未来教育(学育)的目标体系。(www.xing528.com)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许多环境污染问题,以后要用“后科学”来扭转前科学导致的不利人类生存的因素和影响。以后治理污染的费用是高达几倍,甚至几十倍。现在科学发展很快,是不是也在做这种蠢事呢?核聚变的能量很神奇。一小块东西,产生的能量巨大,几十万倍的煤都比不止。但是要想想,今后治理核污染要不要花费更多的金钱和时间。人类只是在片面强调科学发展,没有达到综合治理的这种愿望,这实则是对地球的巨大破坏。教育,应负有对其地球世界终极目标的责任。至少是向人类提个醒,提醒我们不能这样做,进而确保人类的健康发展。

综述之,教育应当有自己的终极目标,有自身的规律性(当然,此等自身规律性,可以包括着容纳它事物规律的胸怀)不能再给它事物利用了。现在的教育,好像成了各阶层、各团体手中掌握的冲锋枪一样,四处扫射,歼灭异己,抢占地盘。这样不行,教育必须要有自己的目标,要有自己的功能,更要有自己的终极关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