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县令
《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续汉书·百官志》:“凡县主蛮夷曰道。公主所食汤沐曰邑。县万户以上为令,不满为长。侯国为相。皆秦制也。丞各一人。尉大县二人,小县一人。本注曰:丞署文书。典知仓狱。尉主盗贼。凡有贼发,主名不立,则推索行寻,案察奸宄,以起端绪。各署诸曹掾史。本注曰:诸曹略如郡员,五官为廷掾,监乡五部,春夏为劝农掾,秋冬为制度掾。”
县令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听讼断狱。《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北海靖王兴“试守缑氏令。为人有明略,善听讼,甚得名称”。
县尉。《续汉书·百官志》:“尉主盗贼。凡有贼发,主名不立,则推索行寻,案察奸宄,以起端绪。”
狱掾。《曹参传》:“曹参,沛人也。秦时为狱掾。”《薛宣传》:“池阳令举廉吏狱掾王立,府未及召,闻立受囚家钱。宣责让县,县案验狱掾,乃其妻独受系者钱万六千,受之再宿,狱掾实不知。掾惭恐自杀。”
汉代的郡县以及诸侯国皆设狱史,专门处理刑狱。《路温舒传》:“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稍习善,求为狱小吏,因学律令,转为狱史,县中疑事皆问焉。”由此可知,温舒为县狱史。《丙吉传》:“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治律令,为鲁狱史。”由此可知丙吉曾为鲁国狱史。狱史一职承秦而来。《项籍传》:“梁尝有栎阳逮,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史司马欣,以故事皆已。”
(二)乡、亭
《汉书·百官公卿表》:“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续汉书·百官志》:“乡置有秩、三老、游徼。本注曰:有秩,郡所署,秩百石,掌一乡人;其乡小者,县置啬夫一人。皆主知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平其差品。三老掌教化。……游徼掌徼循,禁司奸盗。又有乡佐,属乡,主民收赋税。”(www.xing528.com)
乡三老负责乡里的教化,一般推选年高有德之人担任。《汉书·高帝纪》:“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文帝纪》:诏曰:“三老,众民之师也。”“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214]
乡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有的乡设有秩。《朱邑传》:“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少时为舒桐乡啬夫,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
游徼徼循禁贼盗。《赵广汉传》:“广汉奏请,令长安游徼狱吏秩百石,其后百石吏皆差自重,不敢枉法妄系留人。”
亭长。《高帝纪》:“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高祖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薛治,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刘氏冠也。” 《急就篇》:“变斗杀伤捕伍邻,亭长游徼共杂诊。”[215]《汉旧仪》:“设十里一亭,亭长、亭侯;五里一邮,邮间相去二里半,司奸盗。亭长持三尺板以劾贼,索绳以收执盗。”
求盗。《汉书·高帝纪》注引应劭曰:“求盗者,亭卒。旧时事有两卒,一为亭父,掌开闭扫除,一为求盗,掌逐捕盗贼。”《淮南王传》:“又欲令人衣求盗衣,持羽檄从南方来,呼言曰‘南越兵入’,欲因以发兵。乃使人之庐江、会稽为求盗,未决。”汉代求盗一职承秦而来。睡虎地秦简《封诊式·盗马爰书》:“市南街亭求盗才(在)某里曰甲缚诣男子丙,及马一匹,骓牝右剽;缇覆(複)衣,帛里莽缘领袖,及履,告曰:‘丙盗此马、衣,今日见亭旁,而捕来诣。’”[216]
市长、市啬夫。《汉官·典职仪式选用》:“延熹中,京师游侠有盗发顺帝陵,卖御物于市,市长追捕不得。周景以尺一诏召司隶校尉左雄诣台对诘,雄伏于庭答对,景使虎贲左骏顿头,血出覆面,与三日期,贼便擒。”[217]对市场上的盗贼和犯罪,市长务必逮捕。《汉书·何武传》:“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市啬夫求商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何武认为市啬夫求商逮捕何显,是“奉公吏”,“不亦宜乎”,可见,市啬夫有权逮捕不纳市租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