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族意识形态的书写策略:深度解析与应用

国族意识形态的书写策略:深度解析与应用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类型电影往往以国族的名义来展开叙事,以意识形态正确的方式来讲述故事。中共、军统、日伪等特工是主要的类型角色。《风声》和《秋喜》双双成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也从另一个方面表明了主导意识形态对这一叙事策略的肯定。这一国族叙事可以看成是当前两岸关系逐步走向缓和,对话与交流日趋频繁的形势下,在银幕上重建民族认同、政治和解和国家统一的新努力。

国族意识形态的书写策略:深度解析与应用

国族即以政治文化等方式将血缘、语言历史文化等接近的不同民族凝结为同一个国家的族群概念,作为形塑特定文化与政治主张之理念基础,具有政治统一性和地域一体性。中国类型电影往往以国族的名义来展开叙事,以意识形态正确的方式来讲述故事。

从十七年时期开始拍摄的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叙述对象,并以此为叙事依据观照相关的历史活动,形成了一些固定的叙事套路和电影修辞策略,以配合国家意识形态的表述。在几十年的拍摄实践中,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一方面建构起国家和政权的历史,塑造着民众对于中国的历史认知;另一方面,在意识形态层面,它提供了一整套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并以此作为民众构建自身主体意识的一套信仰体系。[12]

中国灾难片也大多采取泛政治化的宏大叙事,建构了大一统的民族精神和国家意志,堪称“打着灾难片旗号的主旋律电影”。它们往往聚焦灾难中模糊了个体性、人性而凸显了集体性、党性的救援者,而本应作为灾难片主体的灾难却沦为叙事背景;歌颂的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党和政府的指挥若定,人民解放军、专家、医护工作者等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表现的是最终取得抢险救灾的胜利,经受住了灾难的严峻考验;反映的是官方意识形态宣导的主流思想和核心价值观。在这种“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以及传统的英雄模板中,只见集体不见个人,只见英雄不见人性,只见斗志昂扬不见基于人性中必须有的悲伤、脆弱和个体生命的正当诉求。这种中国主流电影文化所询唤的灾难片仅是国家和集体在灾难来临时重塑形象和权威的途径之一,是用集体力量、团结协作来解决危机的主流文化模式的一种阐释。灾难意识和普世价值由此消弭在了战天斗地的伟大场景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中,因而缺乏一种对生存、灾难、人性和人类未来等的忧患与本质性的思考。[13](www.xing528.com)

21世纪以来的谍战片虽然在反特片的基础上发生了许多改写,充当了其他不同的意识形态功能,但仍试图为当下重建或树立一种信仰、一种理想式的超越性价值。如《风声》《秋喜》《东风雨》讲述的都是我方特工打入敌人内部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主要情节冲突则是围绕一方要获取重要情报,另一方则要破获地下情报网络展开,双方处在尖锐的二元对立的矛盾冲突中。中共、军统、日伪等特工是主要的类型角色。这三部影片选择的题材故事和人物本身都具有很强的“革命性”和“主旋律性”。影片的开始均建立了一个二元对立的价值体系,最终正面人物(主要是中共特工)除掉与之对抗的反面人物及其所代表的价值体系,重点仍然是表现中共特工在谍海风云中体现出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勇于奉献和牺牲的精神。谍战片通过这种方式从根本上保证了意识形态话语的正确性,有意无意中在意识形态的询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风声》和《秋喜》双双成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也从另一个方面表明了主导意识形态对这一叙事策略的肯定。除了政治正确之外,这三部谍战片通过对“信仰”“奉献”“牺牲”等主流价值的表述,适应了当前的社会心理和主流观众的欣赏口味,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形成了有效对接,在类型内部完成了对社会道德和信仰的重塑,成为一种现代神话和仪式。除此之外,这三部谍战片还暗含了一条“国族叙事”的线索。如《东风雨》中,国民党军统特工可以在民族存亡的时刻与中共特工一起通力合作、一致对外,最终舍生取义,完成了对国人的承诺。这一国族叙事可以看成是当前两岸关系逐步走向缓和,对话与交流日趋频繁的形势下,在银幕上重建民族认同、政治和解和国家统一的新努力。[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