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隆德县凤岭乡于河村砖雕艺术:魏氏砖雕的魅力与影响

隆德县凤岭乡于河村砖雕艺术:魏氏砖雕的魅力与影响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夕阳西下,隆德县凤岭乡于河村镀上了一层金色,房檐瓦石上活灵活现的花鸟祥禽,遒劲有力的苍松翠柏,映照着砖雕艺人的匠心,为古朴的村庄增添了些许韵味。魏氏砖雕作品具有极强的立体感,而这则得益于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多样的雕刻技法。在旁观者看来似乎不消耗精力的制作,却倾注着匠人无尽的心血。魏氏砖雕的继承、发展,改变了卜文俊一家的命运,改变了于河村的命运,也改变了更多人的命运。

隆德县凤岭乡于河村砖雕艺术:魏氏砖雕的魅力与影响

夕阳西下,隆德县凤岭乡于河村镀上了一层金色,房檐瓦石上活灵活现的花鸟祥禽,遒劲有力的苍松翠柏,映照着砖雕艺人的匠心,为古朴的村庄增添了些许韵味。生活在这里的魏氏家族,历经四代,制作砖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凡是见过魏氏砖雕的制作过程,没有人不感叹,一堆普通的泥巴,在艺人们的手中竟会神奇地变为精美的砖雕作品。

魏氏砖雕作品具有极强的立体感,而这则得益于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多样的雕刻技法。“捏活”和“刻活”是魏氏家族雕塑艺术主要的两种创作手法。无论哪一种,泥坯的制作首当其冲,经过选土、过筛、和泥,将和好的红土油胶泥掺杂少量的棉花、飞麻、马毛等材料以保证泥坯细腻的质地,之后便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创作手法。“捏活”是将加工配置好的泥巴,用手和模具制成各种图案,然后入窑焙烧成品。“刻活”则是在已经烧制完成的青砖之上,用刀、凿等工具钻、磨、刻、雕出各种单幅图案,然后拼接成各种画幅。精细的花纹和粗犷的纹路分别需要使用不同的工具刻制,也需要手艺人掌握好力度的大小。在旁观者看来似乎不消耗精力的制作,却倾注着匠人无尽的心血。一凿一刻间,阴线刻、凹面线刻、凸面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镂空式透雕等多种雕刻技法的灵活运用,皆体现着手上的功夫与劲道。

魏氏砖雕传到卜文俊已经是第四代了。卜文俊的岳父魏世祥膝下5个女儿,年事渐高后,秉承魏氏祖训“砖雕技艺传儿不传女”的魏世祥老人常醉酒自叹,没有养下一儿,魏氏砖雕休矣。给岳父打下手做过十几年泥坯的卜文俊对于砖雕有着特殊的感情,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将家族的手艺传承下去。在卜文俊和当地文化部门工作人员的多次劝说下,魏世祥老人终于摒弃了老旧观念,将这门手艺亲自传给了女儿魏凤萍和女婿卜文俊。2011年,在隆德县政府的支持下,卜文俊成立隆德魏氏砖雕有限公司。他在遵循古法的基础上大胆对砖雕工艺进行改进,使魏氏砖雕产量翻了一番,产品销到甘肃、陕西、青海等地,并广泛用于仿古建筑及新农村建设。不仅如此,卜文俊还吸纳了多名于河村村民学习砖雕艺术,其中大部分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些空巢老人、留守妇女残疾人也成为卜文俊的学徒。魏氏砖雕的继承、发展,改变了卜文俊一家的命运,改变了于河村的命运,也改变了更多人的命运。(www.xing528.com)

“无雕不成屋,有刻斯为贵。”正是因为这些砖雕艺人的传承与发展,昔日只在皇室后宫达官贵人宅院出现的砖雕,如今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随处可见斗拱雀替、墙垣影壁、门楼屋脊等精美的砖雕作品,以及苍松翠柏、梅兰竹菊、奇花异草这些原本依土而生的植物,也都以砖雕的形式成为当地家居装饰中的亮点,表达着隆德百姓对家族兴旺的企盼、对富裕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时代的风潮掠过固原,保留传统文化血脉的手艺被擦亮,散发出异样色彩。数百载的朝夕相伴,他们以泥为坯,以时光为笔,任凭岁月风雨的打磨与历练,不变的初心就像那一抹青砖的质朴,早已融入隆德这片土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