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读史识中华》:托于林,成书于魏

《读史识中华》:托于林,成书于魏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魏源自述是受林则徐委托。1841年6月,承担鸦片战争失败责任的林则徐被道光皇帝革职,并遣戍新疆伊犁地区。林则徐将自己在广州时组织人手翻译的《四洲志》等资料交给魏源。魏源事后感慨良深,赋诗两首,描述了这次不平常的会晤。遵照老友的嘱托,魏源立即动手,埋头著书。之后,魏源继续搜集各种最新的材料,广采外人著述,于1852年补成一百卷,刊行于高邮。

《读史识中华》:托于林,成书于魏

魏源(1794—1857年),字默深,湖南邵阳人。和清朝大多数读书人一样,他希望通过层层科举考试走上仕途。但1822年高中举人之后,他在科场上颇不顺利,屡试不第。1825年起,魏源长期在江苏担任布政使、巡抚的幕僚,并襄助他们在漕粮改海运和推行盐政改革等方面取得成功。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向来究心时务的魏源关注着这一场战事。8月,魏源应邀至宁波军营审讯英俘安突德(Captain Peter Anstruther)。1841年初,他加入两江总督、钦差大臣裕谦的幕府,到浙东定海前线参谋战事。岂料朝廷和战不定,而前方也是兵骄将怯,指挥无方,魏源十分失望,数月之后便辞归扬州

为什么要写《海国图志》这本书?魏源自述是受林则徐委托。

1841年6月,承担鸦片战争失败责任的林则徐被道光皇帝革职,并遣戍新疆伊犁地区。不久,他在赴戍途中经过京口(今江苏镇江)时,与老友魏源相晤。两人同宿一室,对榻倾谈。林则徐将自己在广州时组织人手翻译的《四洲志》等资料交给魏源。林则徐预感自己可能没有机会继续编写《四洲志》了,希望魏源进一步编辑整理,编撰一部新书。

魏源事后感慨良深,赋诗两首,描述了这次不平常的会晤。

江口晤林少穆制府二首

(一)

万感苍茫日,相逢一语无。

风雷憎蠖屈,岁月笑龙屠。

方术三年艾,河山两戒图。

乘槎天上事,商略到鸥凫。(www.xing528.com)

(原注:时林公属撰《海国图志》)

(二)

聚散凭今夕,欢愁并一身。

与君宵对榻,三度雨翻萍。

去国桃千树,忧时突再薪。

不辞京口月,肝胆醉轮囷。

遵照老友的嘱托,魏源立即动手,埋头著书。1843年初,《海国图志》五十卷本初版于扬州。与八万多字的《四洲志》相比,约计五十七万字的《海国图志》的内容丰富了许多。《海国图志》“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岛志”即中国古代有关域外的地理著作和其他有关的著述,“夷图”“夷语”即外文地图和外文著作。魏源增补的内容主要来自史书记载、明代以后的“岛志”,以及明末清初时来华的早期传教士的著作和鸦片战争前后传教士们的最新著述。

1845年,魏源中进士。虽已年过半百,但毕竟踏上了真正的仕途。之后他历任东台、兴化知县,两淮盐运司海州分司运判,高邮州知州等职。1846年夏,魏源的母亲去世,他因为需要丁忧而暂时离开官场。此后,魏源作岭南之游,还游览了澳门、香港等地。澳门和香港的整洁、有序给了他很深的印象。

1847年,魏源将《海国图志》扩充为六十卷本,达六十余万字,在扬州刊行。最早传入日本的《海国图志》,即为六十卷本。之后,魏源继续搜集各种最新的材料,广采外人著述,于1852年补成一百卷,刊行于高邮。《海国图志》百卷本达到八十八万余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