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派千手观音雕塑的艺术魅力

海派千手观音雕塑的艺术魅力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男演员反串女角,或是女演员反串男角是少见的。她分别反串过筱文滨、施春轩、王筱新、刘子云等前辈的唱腔,加上自己的唱腔,每一更唱一派。她善于抓住每个演员演唱的特点,学来惟妙惟肖,观众非常爱听,称她“海派千手观音”。等到她知道消息时,消息已经在观众中传开,无法收回。除了在老戏里反串男角、学唱各腔各派外,汪秀英还在剧团改编演出的《花弄影》一剧里反串过男角。

海派千手观音雕塑的艺术魅力

沪剧行当都是男女有别,各演各的。男演员反串女角,或是女演员反串男角是少见的。但也不无例外,每逢歇夏或封箱时节,或在会演、义演场合,剧团为了适应观众的好奇心理,从票房着眼,也组织一些反串剧目。

汪秀英平时喜唱各腔各派,注意揣摩别人表演,在后台常常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来,故而遇到反串节目时,往往被推上舞台演出。老戏里她反串过多次,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陆雅臣》里的“五派叹五更”。她分别反串过筱文滨、施春轩、王筱新、刘子云等前辈的唱腔,加上自己的唱腔,每一更唱一派。她平时细心观察,筱文滨的唱腔,以文静儒雅、悠扬婉转见长;施春轩干脆爽朗、吐字清晰,王筱新抑扬顿挫、诙谐风趣,刘子云唱来似断似续、高低音运用自如。她善于抓住每个演员演唱的特点,学来惟妙惟肖,观众非常爱听,称她“海派千手观音”。

汪秀英不仅擅演沪剧流派,别的剧种的唱腔学来也娴熟逼真。这源自数十年前的一段往事。1938年京剧正热演《纺棉花》,为了抢上这个戏,在汪秀英不知情的情况下,前台挂了牌子“下期公演:汪秀英《纺棉花》”。等到她知道消息时,消息已经在观众中传开,无法收回。这可把她急坏了,因为演这个戏,要会唱京剧、越剧、评剧、大鼓、评弹等各个剧种的曲调,所谓南腔北调,应有尽有,才能吸引观众。她虽善学申曲的各腔各派,但其他剧种尚未唱过,真把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应付。幸好剧团请来了各路老师,由他们选定唱腔唱段,京剧唱《借东风》,越剧学“戚雅仙派”,评弹则学“徐云志调”,还学唱评剧和大鼓,就在短短半个月时间里,她拼命学习唱段、唱腔,连吃饭、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一天到晚背背唱唱,终于闯过难关。这一番辛苦,使汪秀英初步了解和熟悉了其他戏曲表演艺术,对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大有好处。(www.xing528.com)

除了在老戏里反串男角、学唱各腔各派外,汪秀英还在剧团改编演出的《花弄影》一剧里反串过男角。剧中的角色叫方嘉伴,本为女性,父母为争夺遗产从小把她改装为男性人物。在她身上要体现出一个生理上是女性而行动和生活习惯上具有男性特征的两面人。她的双重身份,要在特定的舞台情景中随着交往对象的不同而作不同的流露,时而是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的小生,时而是温柔多情、亭亭玉立的花旦,同一人物的双重外型和性格,在整个戏里甚至在同一场戏里要反复突变。这对她来说,难度确实不小,主要在于扮演男角时的分寸较难掌握,穿男式西装上台,总觉得手脚拘束,不知所措。在这个戏的角色创造上,她花了不少气力,观众看了十分满意。票房价值也相当不错。

熟悉汪秀英的观众都爱听她演唱的赋子板,常常有人来信到电台,点播她的《史红梅》“谈判”。这个唱段近百句唱,从人物情节发展的需要出发,根据自己多年的舞台经验,妥善把握咬字轻重和节奏快慢的变化,最后如江河决堤,一泻千里,声情并茂,气势夺人。让观众听来非常过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