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挑山女人:平凡母亲的伟大母爱描绘

挑山女人:平凡母亲的伟大母爱描绘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宝山沪剧团于2012年10月首演的新剧目《挑山女人》,看了深受感动,既为这个优秀作品在沪剧舞台的产生,感到由衷的欣喜。这个戏在艺术上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对一个草根女性、平凡母亲的鲜活塑造。女主人公遭遇虽不幸,却未堕其志,未折其锋。《挑山女人》首演四年多来,演出共达240场,观众超22万人次。四度进京,拿下了从五个一工程奖、文华优秀剧目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和中国戏曲学会奖等国内各个重量级文艺奖项。

挑山女人:平凡母亲的伟大母爱描绘

宝山沪剧团于2012年10月首演的新剧目《挑山女人》,看了深受感动,既为这个优秀作品在沪剧舞台的产生,感到由衷的欣喜。同时又觉得,它的成功经验为当前戏曲现代戏创作带来了很多值得研究探讨的重要启示。

戏曲作品归根到底的任务是写人。这个戏在艺术上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对一个草根女性、平凡母亲的鲜活塑造。剧中没有豪华亮丽的服装布景,也没有风花雪月的时髦场面。女主人公王美英生活在贫困山区,平时似乎毫不显眼,但是在紧要关头,从她的身上却迸发出耀眼的人性火花,让观众看到了她坚忍不拔的感人品格和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顽强精神。

“籽落石缝也要蓬蓬勃勃发新芽”,面对生存的困境和突然降临的苦难,她不怨天尤人,勇敢地和命运抗争,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毅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以连健壮男子也望而生畏的艰苦的挑山生涯,抚育三个幼小的孩子成长成才。这个人物没有被人为地拔高,而是写得有血有肉,生动饱满。无论对去世丈夫的思念,对婆婆乖张行为的宽容,对孩子的温馨挚爱,对恋人的矛盾心态,分寸拿捏准确稳妥,艺术处理丝丝入扣,动人心弦。

戏里大郎和幺妹两个孩子的刻画也富有感染力,双目失明的大郎摸索着编织千千结,年幼不懂事的幺妹以跟踪方式阻挠母亲再婚,这些细节描绘既生动别致,又入情入理,不仅写活了孩子,对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也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

戏曲长于抒情。这个剧目有不少情节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很多人不由潸然泪下。更难得的是编导不是满足于让大家一掬同情之泪,没完没了地煽情,一味营造渲染哭哭泣泣的场面,而是把苦情戏引向更深的层次、更高的品位。女主人公遭遇虽不幸,却未堕其志,未折其锋。她不气馁,不屈服,在悲痛中擦干了眼泪,挺直了腰杆,奋力向前。整个戏悲而不哀,悲而不伤,氤氲着自立自强的信念,具有一种昂扬向上、催人奋进的力量。(www.xing528.com)

沪剧现代戏常常因为缺乏对戏曲表现手段的充分运用而被说成话剧加唱,而这个戏较好地克服了这一弊端,编导在戏曲化方面所作的努力引人注目。特别是第四场,女主人公在除夕风雪之夜,带着儿女挑担上山、途中教子的戏载歌载舞,不仅身段优美,唱腔清醇,而且意蕴深远。正是对戏曲艺术传统的这种虚心学习、传承发扬,使这个戏好看好听,魅力独具,赢得观众的青睐和赞誉。

宝山沪剧团把下生活作为现代戏创作的第一要素,长期信守,坚持不懈。这次为了编排《挑山女人》,主创人员驱车数百里,风尘仆仆来到生活原型汪美红的家乡齐云山,和汪美红倾心长谈,跟着挑担的她一起上山,实地感受,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产生了难以抑制的创作欲望和激情。正因为这样,这个戏从创作到排练,相对比较顺利。现在大家称赞它直面现实,很接地气,这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创作人员深入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这个戏的编剧、著名女剧作家李莉深有体会地说,不到生活中去,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戏曲现代戏不可能真正接上地气,也难以产生具有很强感染力、生命力的优秀作品。

《挑山女人》首演四年多来,演出共达240场,观众超22万人次。四度进京,拿下了从五个一工程奖、文华优秀剧目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和中国戏曲学会奖等国内各个重量级文艺奖项。而扮演女主角的华雯凭借剧中出色的表演,也先后获得“二度梅”、文华表演奖、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等殊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