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想校园环境:如何打造让师生依恋的校园

理想校园环境:如何打造让师生依恋的校园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这样说,让师生依恋的校园,绝对不是校园里高大的建筑、冰冷的制度,对学生影响最久远、最深刻的,也绝对不是知识和分数,让老师感受到职业的尊严与幸福的,更绝对不是物质上的需求与满足,而是校园里的文化。我以为,校园什么都可以没有,唯一不能没有的是文化。文化因其独具特色和魅力最终让师生有归属感。

理想校园环境:如何打造让师生依恋的校园

跑了很多学校,给我最强烈的感觉就是,一所能够让师生依恋的学校,也就是学生喜欢来上学、老师喜欢来上班,甚至依依不舍、念念不忘的学校,这样的学校真的不一定要有什么大楼,什么先进的设施设备,什么标准的运动场和塑胶跑道,当然有这些,表示学校有一个好的办学条件,那也不是坏事,但比这些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文化

未来的学校,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升级、学习方式的不断优化,知识性的学习,有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容易,但是学生怎么喜欢上学校和学习,老师怎么才乐于从教、安心从教,老师和学生怎样以一种良好的关系共处在这里,我以为,唯一的途径就是给校园赋予一种强大的文化力量。

可以这样说,让师生依恋的校园,绝对不是校园里高大的建筑、冰冷的制度,对学生影响最久远、最深刻的,也绝对不是知识和分数,让老师感受到职业的尊严与幸福的,更绝对不是物质上的需求与满足,而是校园里的文化。

我以为,校园什么都可以没有,唯一不能没有的是文化。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无与伦比。

文化因其无限的美好让人有珍惜感。校园里的一切一旦被烙上文化的印迹,注入文化的基因,校园里的一切便会因文化而美好,人们对校园里的一切便会因文化的美好而倍加呵护。

就像我们穿了一身漂亮的新衣服,我们会特别小心,特别在意,生怕不慎把新衣服弄脏了。“破窗原理”,反正门窗是破的,地板是坏的,不差你我那一脚,也不差你我丢下的那一块果皮纸屑,很难有珍惜之感。

又特别是师生自己动手营建的文化,由于付出了自己的心血、辛劳和智慧,是自己劳动成果的结晶,我们就更会去珍惜它,就绝不会忍心去伤害它、破坏它。

文化因其蓬勃的生命力让人有一种亲近感。校园里那些由砖瓦、水泥钢筋混凝土堆砌的建筑物,枯燥呆滞,一旦给它赋予文化之后,一下就光鲜灵动,富有生机与生命了,也一下就成了活的教科书,校园更一下子就弥漫着温馨,充满着温暖,飘逸着温情,彰显着温度了,这样的校园,因文化而让人觉得亲切,因文化而“文”易近人。

文化因其积极的引领让人有方向感。校园里立体的、多彩的、无声的文化,为师生撑起足够的精神空间,也给师生一种蓬勃的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给师生赋能,以积极而鲜明的导向,牵引着师生不断前进、积极向上、努力向善,而且奋发有为,走向卓越。

这种无处不在的校园文化,时时刻刻浸润、熏陶、影响着校园中的每一个人,既决定着师生生命的成长方式,又决定其生命的成长方向。

文化因其强大的黏合让人有凝聚感。人性的弱点导致人与人的协作变得复杂而不确定,貌合神离,各自为政,互相拆台,水火不容。而文化的共同精神密码,共同的价值取向,也就是文化的磁场,让人们能够求同存异,画出最大同心圆,求出最大公约数。

通过文化“黏合剂”作用的显现与发挥,让不同背景甚至不同价值观的人因文化而变得彼此包容,相互合作,甚至逐渐走向志同道合。让学校里的每个人在共同愿景的作用下,都相向而行,同频共振,都有不同的专业追求,共同的责任使命的承担。(www.xing528.com)

文化因其严格的规范让人有安全感。什么是文化,有人曾说,文化是对“价值”和“秩序”有所坚持,对破坏这种“价值”和“秩序”有所抵抗。梁晓声对文化也做过这样的表达,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显然文化具有潜在的规范与约束性。而文化的规范与约束,不同于苛刻的章程,生硬的条款,冰冷的制度,这些所带给人们的往往是压抑的空气,窒息的氛围,憋屈的感觉。

而文化总是在外化于行,内化于心中,春风化雨,和颜悦色,最终给师生们传达的是一种博爱的精神、一种严于律己道德要求、一种高雅的行为准则。

对师生们的教化与改变,总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师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始终感受到的是信任,是祥和,是踏实,是坚定,是组织跟进的力量,而不是恐惧,不是惊吓,不是彷徨。

文化因其独具特色和魅力最终让师生有归属感。归属感是师生在学校环境中获得接受、尊重、支持的感觉。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归属感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是获取尊重、达到自我实现的基础。

师生喜不喜欢这个校园,师生对这个校园有没有情感,就看师生愿不愿意待在这里,这其实就看这个校园能不能给师生带去归属感。

而归属感的实现,从某种角度来说,很多时候是通过文化的呈现与表达来实现的。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认为,文化可以概括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归根结底是一种归属感。

校园中的每一个人如果都能随时从一面墙、一块砖、一片瓦、一棵树、一株草、一个楼道、一堵窗户、一扇大门感知文化的存在,并且会随时把目光投向它们,而且是那么愿意地和它们待在一起,有一种不离不弃、生死相随、相濡以沫、风雨同舟的情结,师生自然就有了归属感。

师生有了归属感,他们的内心就会变得宁静,精神就会有寄托,灵魂就会得以安放,有皈依;师生有了归属感,他们就有尊严,就有使命感,就有主人翁意识;师生有了归属感,他们就会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园、学园、乐园,他们就会在这里快乐学习,幸福工作,过一种完整而有意义的教育生活。

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师生视线所及的地方都富有文化,让校园生长出文化,让文化构建归属感,让每个人都充满归属感,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必须做出的思考与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