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通过民主教育方式塑造中学生的良好人格特点

如何通过民主教育方式塑造中学生的良好人格特点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中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人格特点,教师要注意更多地采用民主的教育方式。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学生较易形成良好的性格特点。可见集体的力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特点,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利用集体的力量来影响学生,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特点。

如何通过民主教育方式塑造中学生的良好人格特点

(一)中学生需要、兴趣、价值观的培养

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多侧面的,它们以高层次的需要为主导,相互交织在一起发挥着动力性的作用。从大的方面可以将人的需要分为先天的生物性需要和后天习得的社会性需要两大类。先天的生物性需要,如饥、渴、性等,它们是维持生命和种族延续所必需的,但毕竟是比较低层次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低级需要基本满足以后就会产生更高级的需要。信念是人的高层次需要,它激励和支持人按照自己深信无疑的观点和准则去行动,是一种崇高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满足的是人的最高需要。现实生活中,伦理道德美的评价、科学真理等都可以成为信念的内容。教师要注意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正确的信念。

兴趣是人格倾向性的一个方面,是人积极地接触、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在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兴趣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兴趣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鼓励学生多参加有益的活动,如阅读、手工、劳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其次,注意培养学生的精神兴趣和间接兴趣,促进间接兴趣向直接兴趣转化。人的兴趣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物质兴趣与精神兴趣、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物质兴趣表现为对吃、穿、住、行等生活方面的兴趣;精神兴趣主要是指认识兴趣,如对哲学数学艺术等感兴趣。直接兴趣是对所从事的活动本身感兴趣,对活动有着强大的推动力。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本身不感兴趣,而对活动的结果感兴趣。中学生中以学习为直接兴趣的很少,但却可以引导学生明白学习对个体发展的意义,激发其间接兴趣。待间接兴趣较为稳固再促进其转化为直接兴趣。

价值观是人格的最高层次,统合着人格的其他方面,决定着人们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对中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有人提出价值观的形成要经历顺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顺从是指在社会影响下,只是在表面上显示自己的观点、态度与他人一致。顺从主要是靠外在力量来控制的,如教师对学生违反纪律的行为给予惩罚,对维护纪律的行为给予奖励。这种靠外在力量控制的行为缺乏持续性,一旦外因消失,顺从也就停止了。认同是指把别人的判断、观点等接受为己有,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别人一致,如某学生之所以遵守纪律,是因为他认为其他学生都遵守纪律自己也应该遵守纪律,或认为老师期望自己遵守纪律所以自己应该遵守纪律。内化是在认同的基础上把接收来的价值观念等整合到自己的价值体系当中,成为自己的价值信念,变成自己人格的一部分,如某学生之所以遵守纪律,是因为他认为遵守纪律是学生应该做到的最基本的品质,并坚信遵守纪律才是好学生。

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价值观确立之初,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此同时,要引导学生对价值观的意义有深入的理解,产生共鸣,促使其将外部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内在要求。初中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较低,从因果关系看问题的能力还较差,因此对他们的价值观教育需要有更多的外在约束。高中生能利用间接经验,从联系、发展的观点思考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尤其是对社会现实和社会理想等问题更加关注,能从理论上检验某些价值观念的合理性。高中生价值观的教育要更加注重启发引导、辩证分析。

(二)中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

性格是人格的核心,良好的性格特点是健全人格的基础,其结构极其复杂,其形成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性格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经验表明,以下几个方面是培养良好性格特点的有效途径:

1.榜样的作用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人天生就具有模仿能力。刚出生几天的新生儿就能够模仿成人的表情,七八个月的乳儿就能模仿成人的招手、拍手等动作。心理学中有很多实验都证明榜样的作用不可忽视。中学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特点,自己首先要有良好的人格特点,在教学和生活中注意为人师表,对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同伴也是中学生重要的榜样,要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特点,尤其是在矫正学生不良性格特点的时候,可以通过安排良好同伴的方式为其提供可以模仿的榜样,从而起到示范和教育矫正的作用。

2.民主的教育方式

学校教育中,不同教师对学生教育引导的方式不同。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严格执行自己的要求,稍有违反便进行严厉的惩罚,甚至体罚。这种教育方式被称为“管家式的教育”,强调学生对教师的绝对服从,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学生人格比较压抑,没有独立精神和民主精神。教师在场能保持较好的集体纪律,努力学习,教师不在场时又往往故意放纵自己的行为,表现出较强的反叛意识。还有种教育方式被称为“保姆式的教育”,教师在教学中什么事情都替学生想到,替他们安排好,对学生百般爱护、嘘寒问暖。这种教师一般会被认为是认真负责的好教师,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培养的学生往往对教师比较依赖,缺乏独立精神,遇到问题自己难以决断。民主的教育方式下,教师对学生有明确的要求,又给学生自己决定的空间,引导学生遇到问题群策群力,一起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较为平等,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比较独立,有民主精神,比较自信,有责任感。因此,要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人格特点,教师要注意更多地采用民主的教育方式。

3.运用集体的力量

在学校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集体是班集体,集体的规模、气氛,个体在集体中的地位等都会影响到学生性格特点的形成。对成员既有严格要求,又有民主气氛的班集体,能够使其成员既有积极性、主动性,又有纪律性。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学生较易形成良好的性格特点。有人做过研究,挑选出班级中地位低下的后8名学生,任命他们为班级委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班级工作。一个学期后的测试发现,他们在集体中的地位明显上升,8名中的6名在重选中再次当选,他们在自尊心、安定感、明朗性、活动能力、协调性、诚实性和责任心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发展。可见集体的力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特点,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利用集体的力量来影响学生,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特点。

(三)塑造中学生优良的性格品质(www.xing528.com)

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培养优良的性格品质是非常必要的。以下几种品质是健全人格必不可少的:

1.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道德现象在个人身上的反映,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倾向和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属于高层次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应充分了解品德的心理结构、形成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品德由三部分构成:分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由外部到内部。最初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都是发生在具体的道德情境中的,以后逐渐概括抽象成为道德观念、道德理论、道德情操等较为抽象的道德品质。最初的道德行为需要有外在的强制要求,天长日久,个体就逐渐接受外在的要求为自己的要求,这时就不需要有外在的要求和强制,个体已能根据自己形成的道德信念体系做出符合道德的行为,这个过程称为内化。内化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基本过程。

中学生的认知已经获得较高的发展,能够从逻辑上思考道德要求的合理性,并选择、接受自己认为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自己的道德信念,但是中学生的认知有时容易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极端性、片面性。教师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信念,培养积极的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自尊心

自尊是个人要求社会、集体和他人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荣誉的心理倾向。自尊心是性格结构中的可贵品质,自尊的人渴望表现自己,有进取心,关心自我形象;热爱真理,尊重客观事实;既不孤芳自赏也不随波逐流,对他人能接纳和信任。自尊心能使人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成为推动人不断进取的巨大动力。缺乏自尊心的人往往自轻自贱、妄自菲薄。因此,在教育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初中生的自尊心。初中生自我意识、自尊心很强,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过度伤害其自尊可能导致悲剧性的后果。对于那些由于种种原因缺乏自尊心的中学生要注意引导,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使他们懂得人生,懂得自我的价值,增强其自尊心。

3.自制力

自制力是指一个人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行动的品质。自制力强的人能够理智地对待周围发生的事情,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思想感情,约束自己的行为,成为驾驭现实的主人。自制力弱的人遇事不冷静,不能控制自己的冲动,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和恐惧的情绪,处理问题不顾后果、任性冒失,做事易受干扰或惊慌失措。一个人成功与否往往与其自制力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中学生心智上已经比较成熟,但仍具有较强的冲动性,情绪容易激动,有时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培养中学生良好自制力的品质。自制力的培养要在具体活动中进行,在实践中锻炼,空谈道理、一味说教作用不大。

4.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必要要素,这一点被古往今来的众多成功人士所证明。培养自信心的关键是要肯定自身存在的价值,相信自己的能力。只有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有充分认识并相信自己能行的人才能在困难面前不畏惧,在挫折面前不低头,并最终取得成功。爱迪生发明蓄电池做了25000次实验,即为明证。自我暗示也是培养自信的手段,经常用“我能行”“我能胜”等鼓励性的话语暗示自己有助于提高自信心。作为教师,在培养中学生的自信方面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客观的了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给他们一些应对困难的方法,如考试前自我鼓励打气。

5.责任心

责任心是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社会有关,积极主动地对自己、他人和社会负有责任并承担义务的性格品质。当一个人尽到自己的责任时,会产生满意的、愉快的情感,如果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会深感不安和内疚。有了责任心,个人的价值才能得到更充分、合理的体现。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要从打扫卫生、完成作业、努力学习等具体事务出发,逐渐扩大范围,使学生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热爱祖国、关心整个社会。

除上述品质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性格品质如独立性、竞争性、合作意识等也是健全人格的必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