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奚红妹:小巷深处30年的无私卫生主任

奚红妹:小巷深处30年的无私卫生主任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她,曾经在一个普通的小巷里做了整整30年的卫生主任。所有的卫生组长无工资、无报酬、无编制,属于义务劳动。有一年大年夜,国家号召社区居民禁放烟花爆竹,作为卫生主任的奚红妹,连年夜饭都来不及吃,就到外面去巡查,哪里燃放了鞭炮,就立即赶去把爆竹垃圾打扫干净。

奚红妹:小巷深处30年的无私卫生主任

◎ 吕瑞芳

她,普通得就像一株小草,平凡得如同一块泥土,但却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给了我们力量和温暖。

——题记

奚红妹,如同她普通的名字一样,在茫茫人海中,你肯定无法把她认出来。

她,曾经在一个普通的小巷里做了整整30年的卫生主任。那些年,奚红妹几乎与这几条街巷融为一体了,她站在那里,就像小巷里的一块石头,一道门帘,或者一道风景。每天,她都要在街巷里来来回回,不知道走上多少遍。

20世纪70年代的大同社区,在宜兴西门的城墙外,是宜兴最穷的八条街。那里聚集着挖石头的、挑夫、卖小葱的、炸油条的⋯⋯都是苦出身的人。就是这一群人,居住到了一起,形成了八条街巷,也形成了最初的大同社区。

1970年,大同社区的所有家当只有11.58元,其中10元还是一张借条。当时的社区陆主任就用这剩下的1.58元买了1斤茶叶,请来街坊邻居开了个会,喝了茶,居委会就这样开张了。那时候,奚红妹在宜兴耐火厂提前退休后,就来到了大同社区当上了义务的卫生组长。所有的卫生组长无工资、无报酬、无编制,属于义务劳动。

20世纪70年代,还没有城管这个岗位,街上的卫生和秩序由社区来管理。垃圾的回收,街道的打扫、居民矛盾的调解等,奚红妹和同事们跑遍了社区的每一户人家,每天起早摸黑, “串百家门,知百家情,暖百家心”,帮保洁员打扫卫生,提醒住户们注意公共卫生。那时候,每户人家每个月交卫生费2元,大同社区大约600户人家,需要一家一家上门收取。奚红妹总是一户户上门,与人拉家常,聊感情,见到户主忙不过来则主动搭把手,帮帮忙。所以,她与大同社区每一家住户感情都很好,几乎能叫出每一家住户孩子的小名,甚至连他们的亲戚也熟悉得很。

奚红妹有一个绰号,叫“黑猫警长”。据说这个绰号的由来还有一段故事。20世纪80年代,社区住户的垃圾开始袋装化。奚红妹一户户地做工作,要求大家把垃圾带下来,集中在垃圾处理房。有的人家不太注意卫生,垃圾一路走一路掉,奚红妹就顺着垃圾一路寻觅,像破案一样,准确地找到撒落垃圾的住户家里,坚持要求住户下来打扫干净。所以奚红妹被社区居民戏称为“黑猫警长”。如果哪一天,街道路口有了建筑垃圾,奚红妹更是挨家挨户地敲门询问,看谁家在装修,找到后,依然义正严辞:“这些垃圾你们是自己处理掉,还是由我们居委帮你们处理?如果我们来处理,请出垃圾处理费。”这样一来,社区所有的住户都不再乱丢垃圾了,而“黑猫警长”的绰号则不胫而走。奚红妹每天早上6点前巡查一遍,下午5点下班后再巡查一遍,大家只要一听到“黑猫警长”来了,就赶紧检查一下自己家边的卫生情况,生怕被抓住了。(www.xing528.com)

20世纪90年代,宜兴市第一次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上级领导对大同社区进行“布块检查”。所谓布块检查,就是在社区某些地方撒上石灰,第二天看老鼠脚印多少,来判断这地方的灭鼠情况。那段时间,奚红妹几乎整夜不睡,真的成了“黑猫警长”,整夜来回巡查,盯丁着一个个方形的石灰粉块,看看晚上有没有老鼠出没,生怕因为大同社区的卫生而影响了全市的荣誉。那一年,宜兴市被评上“全国卫生城市”,她心里比谁都高兴

为了大同社区的卫生,奚红妹几十年如一日,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甚至没有准确的下班时间,365天,天天如此。有一年大年夜,国家号召社区居民禁放烟花爆竹,作为卫生主任的奚红妹,连年夜饭都来不及吃,就到外面去巡查,哪里燃放了鞭炮,就立即赶去把爆竹垃圾打扫干净。那时候大同社区虽穷,却一直是最干净的先进社区。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都需要钱。社区居委会没有一分钱收入怎么办?20世纪80年代初,正值镇里号召大家搞活经济的时候,在街道陆主任的提议下,奚红妹带着大家在太滆桥的南堍办起了汤圆店。水缸、火钳、水桶、秤,都是居委会的几个人从自己家里带来的。奚红妹他们几个每天凌晨3点钟起床,揉米粉、烧开水、包汤团、下锅子,干得热火朝天。为了精打细算,还买了米粉加工机,没有房子安放机器怎么办?就从汽修厂找来了废弃的雨篷。机器来了,没有三相电怎么办?就从隔壁港区的水泵房里借过来。没过多久,太漏桥汤团店就生意红火起来,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奚红妹有一个账本,她记账真正做到了铁面无私。不管谁来吃,都得付钱,哪怕是丈夫老王来吃上一碗汤团,也得当面付清现钱。就这样,7分钱一个的汤团,为大同社区带来了第一桶金。

接着,大同社区又办起了废品收购站,开起了共和旅社。有一次,为了帮客人拿被子,她爬到共和旅社的阁楼上,一不小心从梯子上摔下来,把脊柱摔坏了。她在床上整整躺了3个月,所有医药费她都是自己出,不肯给社区增加一点经济负担。

奚红妹总是这样,心里装的都是别人,没有一点留给自己。长年为大家做事,她做得开心而满足。她在社区工作,常常连家也顾不上,有人说她假积极。她说,你不做,他不做,社区的事情谁来做?对家庭,她也心存愧疚,但她用自己的行为告诉5个子女,为人要正直,做事要踏实,所以,她的5个孩子在单位里都是先进工作者。2008年汶川地震时,78岁的奚红妹毫不犹豫拿出500元捐给灾区。她说,人这一辈子都不容易,只有互相帮忙,才能渡过难关。

在我们的身边,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也许普通、他们也许平常,但他们却宁愿燃烧自己的热情来发光发热,从而照亮身边的每一个地方,给寒冷的人带来些许温暖,给无助的人带来美好的希望。

吕瑞芳,现供职于宜兴市文联。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宜兴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在《扬子晚报》《无锡日报》《江南晚报》《萧山时报》《教师博览》等报纸杂志发表作品百余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