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清政府到底是个什么态度呢?此前,即1903年12月27日,日俄两国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时任直隶总督袁世凯就曾向朝廷提建议:“咱们要是向着俄国人,那么日本人就要派海军来骚扰我们的东南沿海;但要是向着日本人,俄国人就得派陆军去侵扰我们的西北。所以,如果日俄一旦决裂,咱们最好的办法就是谁都不帮,保持中立。”
乍一看,袁世凯的分析好像还有点道理,可事实上,他忘了最重要的一点:东北毕竟是中国的领土,岂能任意让人宰割!
1904年1月22日,袁世凯再次向朝廷强调“中立”的重要性。他认为当时中国的国力根本无法阻止这场战争在中国东北进行,要保卫东三省至少需要几十万军队,即使保卫几个重要据点也需要6万~10万人,而当时中国作战能力较强的北洋新军也只有6万人。而根据《辛丑条约》规定,各国不得向中国输出武器。由于中国当时自己的军事工业十分落后,所以清军的武器弹药严重匮乏,甚至连保卫东北的几个重要据点的力量都不足。
清朝统治者虽然不愿让老祖宗的龙兴之地惨遭炮火摧残,却无力回天,只求能维护其统治,苟安一时。(www.xing528.com)
2月8日,日舰挑起事端后,袁世凯又催促清政府宣布“中立”,“以定人心”。这时,其他列强国也先后宣布“中立”。而英、美、德等国又发出通牒,认为中国中立为必要。同时,他们还表态说:战地应划定界限,不得侵入中国其他疆土。
在这些列强的压力下,1904年2月12日,清政府以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发上谕,正式宣布:中国不参战,“局外中立”。不仅如此,清政府还议定了一个《两国战地及中立地条章》,划定了日俄在中国的辽河以东,包括今天的金州、复州、熊岳等地为交战区。可怜的旅大地区,就这样被拱手交付到外强手里,从此饱受蹂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