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孤立主义政策下的中立法案影响

美国孤立主义政策下的中立法案影响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罗斯福反对对他的行动自由施加限制,但他接受了孤立主义者授意通过的一系列中立法律,即使这些法律并不把侵略者和受害者加以区别。毫无疑问,美国的孤立主义鼓励了独裁者,但是法国和英国的绥靖政策并没有激励罗斯福采取反对侵略者的立场。1936年,罗斯福在达拉斯发表讲话时对面临战争威胁的欧洲人表示同情,但是重申了他的中立保证。1935年8月31日,罗斯福签署了中立法案。

美国孤立主义政策下的中立法案影响

罗斯福在白宫执政的头几年奉行的对外政策反映了美国的孤立主义思潮。罗斯福反对对他的行动自由施加限制,但他接受了孤立主义者授意通过的一系列中立法律,即使这些法律并不把侵略者和受害者加以区别。他默许墨索里尼蛮横地占领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日本强占中国和希特勒无视凡尔赛和约重新占领莱茵兰,并且步英国和法国的后尘对西班牙内战采取不干涉态度。西班牙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武器试验场,德国和意大利援助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将军的法西斯叛乱,苏联援助政府部队,即忠于共和政府者。同欧洲人一样,罗斯福关心的是防止战争的蔓延,而不是挽救西班牙的民主。

毫无疑问,美国的孤立主义鼓励了独裁者,但是法国和英国的绥靖政策并没有激励罗斯福采取反对侵略者的立场。由于这些民主国家没有做出一些积极表示,因此难以指望总统会单方面采取行动。就拿西班牙的情况来说,鉴于天主教会对佛朗哥的支持,进行干涉,以支持总统私下同情的忠于共和政府者一方,在政治上是不可想象的。1938年,总统曾试图取消武器禁运,因为武器禁运对忠于共和政府者的危害大于对叛乱分子的危害,但是,国会领导人告诫总统,这将意味着“失去所有天主教徒的选票”。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罗斯福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内计划而附和了孤立主义的潮流,因此未能履行领导的义务。“作为对外政策的决策者,”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说,“罗斯福在第一个任期与其说是政治领导人,还不如说是持骑墙态度的政客。”这样的指责是以如下的推测为依据的,即总统在私下是国际主义者,而政治上的权宜之计使他不能表明自己的真正信念。情况也许是这样。但是,很多人支持这样的观点,即罗斯福当时是具有典型的美国传统的孤立主义者。他在讲演和书信中经常重申,他坚信美国应该避免被拖入另一场国外战争。

他在1935年的停战纪念日指出,这一代美国人“懂得,一场新的战争可能带来的快乐和繁荣(对那场战争的幸存者来说),肯定会导致比我们过去经历的任何情况还要彻底的经济崩溃社会崩溃”。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适当作用是为人类树立能说明和平与民主的好处的“良好榜样”。过了几个星期,他向美国驻柏林大使威廉·多德发出了一份类似的电报。“我不知道美国能不能挽救文明,但是我们至少可以通过自己的榜样使人们思考,给他们以挽救自己的机会,”总统在电文中写道,“麻烦的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人民没有得到思考的权利。”

罗斯福在1936年1月的国情咨文中详细谈到了全球各个火药桶对和平的威胁。他说:“一个关键的时刻已经到了,美洲国家的人民必须认识到越来越严重的敌意,进行侵略的明显趋势,越来越多的武器,越来越暴躁的脾气——这种局势具有导致一场全面战争的悲剧的许多因素。”他要求继续保持“双重中立”:禁止运送武器、弹药和战争工具,同时努力劝阻交战国大量购买有助于它们的作战力量的其他美国产品,如石油废铁等。他还重申,他认为,美国应该作为人类的自由灯塔,“并且通过榜样的作用和所有正当的鼓励和援助,说服其他国家恢复和平和友好的状况”。1936年,罗斯福在达拉斯发表讲话时对面临战争威胁的欧洲人表示同情,但是重申了他的中立保证。“我们想尽一切可能去帮助他们,”他宣称,“不过他们非常清楚地懂得……这种帮助将限于道义上的帮助,而且,我们不会卷入他们今后的麻烦中去。”

1936年8月,罗斯福在肖托夸的讲话中透露了他的孤立主义的思想根源。他生动地回顾了他在1918年参观法国和比利时战场的情况……那些伤员……那些被炸毁的城镇……那些寡妇和孤儿。“我痛恨战争,”他宣称,“为了考虑和计划如何使我国免于战争,我花了不计其数的时间,以后我还将花不计其数的时间……我们能够不卷入战争。”

人们常常不重视这些话,认为这些话只是竞选言辞,但是萨姆·罗森曼确信,这是总统的肺腑之言。据罗森曼说,罗斯福认为,他在肖托夸发表的讲话是他有生以来发表的最重要的讲话之一,他还把专门印刷和题字的讲话副本作为圣诞礼物送给朋友。罗森曼说,罗斯福发表这次讲话并不是为了在竞选中捞选票,而是最清楚和最确切地表白了他内心深处的信念。

罗斯福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代表了不甘心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处于守势地位的经济和政治集团,主张积极地扩大美国在国际经济和政治领域中的势力。他对于德国法西斯势力的兴起,从而威胁美国利益的形势十分警惕。他反对共产主义,但他认为法西斯主义对美国有更大的威胁。正统的孤立主义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他所希求的。但是罗斯福表现得小心谨慎。他毕竟是以战胜危机、恢复经济的“新政”的口号当选的。国内政策是他第一任期施政的重点。他不能在外交政策上使他的国内政策和政治希望遭到破坏。

事实上,经济危机使他必须集中力量应付国内问题。在对外政策方面,国内外的和平主义情绪,国会的孤立派的压力,使他受到钳制和掣肘,没有多大的回旋余地。

他在第一个任期中,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活动中,尽力不与孤立派迎头相撞,甚至有些场合还迎合孤立派的要求。

美国介入20世纪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其说是鼓励了“国际主义”,远不如说更加刺激了孤立主义情绪。一种企求确保美国不卷入欧洲事务和欧洲战争的心愿,开始在公众和国会中高涨起来。历史学家们在一些著作中尖锐地指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承担重大责任的不仅仅是德国,而且还有美国的盟国。一些有声望的著作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同美国军火商和国际金融界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残酷无情地追逐利润,这就引导他们去煽动和延长世界各地的冲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恩格尔·布雷希特所著的《贩卖死亡的商人》,该书的书名不久就成为军备工业的同义语。(www.xing528.com)

1934年2月,著名的孤立派、北达科他州共和党参议员杰拉尔德·奈伊要求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大公司与英法的军火交易的内幕进行调查。

1934年4月,参议院决定成立调查委员会。这是国会孤立派对罗斯福一次旁敲侧击式的警告。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罗斯福是威尔逊政府的高级官员,威尔逊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孤立派旧事重提,多少有点“项庄舞剑”的气味,可是罗斯福容忍了这次行动。

1935年8月31日,罗斯福签署了中立法案。他为了抚慰孤立派,在1935年10月的一次演说中郑重其事地宣布:“不管海外的各个大陆发生了什么事情,美国仍将而且必须不卷入其中,保持行动自由,这是很久以前我们的国父所期愿我们保持的。”

1935年中立法期满之后,又制定了禁止向交战国贷款的1936年中立法。

1937年中立法则规定不准美国船只航行到交战区,不准武装美国商船,对交战国实行非军火贸易的现购自运原则。

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不但不能采取反对中立法的行动,而且还表明自己是与普遍的情绪一致的。

1935年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1936年,希特勒进军莱茵河,罗斯福说他只能对局势“警惕地等着瞧”。这种语言,反映出罗斯福在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前,对欧洲局势发展采取坚定行动的境况。

1937年7月,日本军国主义者再次对中国发动进攻,这时罗斯福对美国介入国外战争的根本反感受到了最严峻的考验。日本由于人口猛增,使岛国拥挤不堪,于是开始在实行政治和经济控制的亚洲东部建立一种新秩序。日本无视国际舆论,因为事实证明,国际舆论根本没有制止住意大利对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的征服,也没有制止住日本早些时候对“满洲”的侵略。为了准备对中国发动进攻,日本同德国和意大利签订了《反共产国际条约》,条约规定,如果苏联站在中国一方进行干涉,它们将给予援助。日本还放弃了早在1921年华盛顿会议之后开始做出的限制海军力量的努力,开始执行一项大规模的军舰建造计划。

由于德拉诺家族历史上同中国的关系,罗斯福同大多数美国人一样,同情无依无靠的中国人。美国感到同中国有感情上的联系,自从20世纪初宣布门户开放政策以来,美国一直把自己视为中国的自封的保卫者。美国商人、传教士和教师造成了一个理想化的中国形象,而对日本却采取了越来越敌对的态度,特别是在日本的扩张被视为对菲律宾和太平洋其他海岛的威胁之后。为了抗议日本的进攻,美国人抵制了日本货,一些妇女宁可穿棉线长筒袜也不穿用日本进口丝织的长筒袜。

是否执行不久前国会修改过和已经成为永久性法律的中立法,这是罗斯福面临的问题。虽然孤立主义者要求他宣布这项法律生效,但是他不肯这样做,因为实行武器禁运对依赖进口武器的中国造成的损害大于对日本人的损害。这项法律中的一项条款规定,这项法律要在总统发现存在战争状态时才实行,因此,罗斯福利用了这项条款,指出双方都没有宣战,因此拒不执行这项法律。在随后几个月里,这种权宜之计变成了一项永久性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