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性内涵:春官词的节奏韵律美感及其源于生活的声响和节奏

音乐性内涵:春官词的节奏韵律美感及其源于生活的声响和节奏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一句结束后紧随着“咚咚锵”“咚咚呛”或“唭嚓唭嚓咚咚嚓”节奏感极强的锣鼓声。春官词是描写现实生活的,它的节奏美(音乐性)源于生活而又真实地传达出生活的音响、节奏;它符合语言文字本身内在的音乐性的内涵,遵循固有的声律加以模拟和组合,使之声响和谐、自然、纯朴。富有节奏美、韵律美的春官词,让听众能够感受到音韵和谐的美感,语流顺畅舒服。

音乐性内涵:春官词的节奏韵律美感及其源于生活的声响和节奏

春官词的语言吸取了诗歌语言的特点,富有音乐美,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作近体,诵要好,听要好,观要好,讲要好。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此诗家四关。”[3]音乐美可以增强春官词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春官词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语言节奏、韵律和声调,春官借此来传达现实生活的音响,表现复杂的思想感情,春官词的语言音调和谐、节奏鲜明、语流流畅,说着上口,听着悦耳,再配以动作、鼓点的节奏,诉诸观众视觉、听觉上的美感。老舍先生在《语言与生活》中提出:我们不仅应当在意思上字字斟酌,务期妥顺,还必须把语言的音乐性发挥出来,听着悦耳,使人容易记住,像诗歌那样。历代的语言艺术大师,都很注重语言的音乐性,他们在构词造句时,注重内在的音乐美,注重语句的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长短、轻重、快慢,使之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音律美、句式美、文采美、风格美的美感享受。

节奏是春官词音乐美的主要因素,郭沫若指出:“节奏之于诗是它的外形,也是它的生命……没有节奏便没有诗。”[4]这话用来指导或解读春官词也是非常恰当的。春官词的节奏指词句有规律的间歇和停顿,常说的节拍和顿数,也包括音响的抑扬相间。春官词和诗歌、民歌有相似之处,以七言为基本句式,亦有三言、四言、六言、八言、九言等杂言。从节奏和停顿来看,绝大部分都是4个停顿,大部分也是第五字或末顿的音节是单字尾。每一句结束后紧随着“咚咚锵”“咚咚呛”或“唭嚓唭嚓咚咚嚓”节奏感极强的锣鼓声。如:

春官/抬头/用目/观——/(咚咚锵锵咚咚锵)

小小/孩子/来过/关——/(咚锵咚锵唭咚锵)

大神/大将/过一/遍——/

保你/吉利/又平/安——/

你一/锤——/(咚咚锵)|我一/锤——/(咚咚呛)

打得/雪花/满天/飞——/(唭嚓唭嚓咚咚嚓)

打个/啥来/像个/啥——/

打个/鹦歌/会喘/话——/

…………

春官词的韵脚,不像近体诗要求那样严格,有点像古体诗,不讲究什么平声韵、入声韵,首句可押韵或不押韵,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词的韵脚里可以重复出现,同义字相押也行,可以换韵。唱和这是春官常用的手段。当然这些春官词绝大多数由农民创作,他们对古体诗、近体诗,合辙押韵,一麻二波三歌四皆等基本不懂,他们就是在“战争学习战争”,向生活学习,向老春官学习,人民群众喜欢什么就说什么,怎么说起来顺口、响亮,就怎么说,人民群众喜欢听什么调,就说什么调。大量应用方言,你不懂方言你就无法理解内容,押不押韵你也无从考量,有些字在普通话中不押韵,在方言中则是押韵的。如:

不怕/难,不怕/苦;

步行/长征/二万/五。

三六/年,十月/天;

主席/领兵/到固/原。

登上/巍巍/六盘/山;

随后/转战/到延/安。

延安/窑洞/油灯/亮;

照耀/全国/得解/放。

一二句押韵,到第三句换韵,最后一句用邻韵。

他是/他来/我是/我;

鸡儿/鸭儿/不搭/伙。

斤升子/取面/尖又/尖;

勺勺/取面/多难/看。

通过类比手法向主人请求同等待遇,多给盘缠。这两首春官词通过音节的特殊排列体现了强烈的节奏感。形成了由弱到强的节奏。且用口头语言表达,如鸡儿、鸭儿、不搭伙、斤升子、勺勺等形象生动,突出要表达的意义。

十二月/小寒/与/大寒

火盆/燑[5]茶/香又/甜。(www.xing528.com)

一年/勤苦/换——/舒坦;

欢欢/乐乐/过——/新年

这四句皆韵,节奏富于变化。春官词的音调风格亲切、欢快、活泼。据礼县老人说,春官说春近似“朗诵调”的说白味道,加上他们喜欢在词语中时时加进“那个”“这”“呀的”等虚词,有一种亲切感和交谈感,令人深深感到欢畅和愉快。有规律的语流旋律是富有音乐美感的,如《节气百子歌》:

说个子来道个子,正月过年耍狮子。

二月惊蛰抱蚕子,三月清明坟飘子,

四月立夏插秧子,五月端阳吃粽子

六月天热买扇子,七月立秋烧袱子,

八月过节麻饼子,九月重阳捞糟子,

十月天寒穿袄子,冬月数九烘炉子,

腊月年关四处去躲账主子。

读起来,抑扬顿挫,回环变化,错落有致。念着顺口,听着动听,给人以音乐美之感。

而西吉、海原等地的春官说春时则以高亢、急促为主,有时近乎声嘶力竭,所以当地人把“说仪程”也叫“喊仪程”。而在甘南一带则近乎唱小调,如六盘山的春官词《十炷香》是在唢呐乐器的伴奏下轻歌曼舞,舒缓绵长。

语言的顿歇体现作者情感的抑扬,顿歇不同的春官词体现着不同的抒情特点。顿歇愈少的短词行,愈有一种短促、轻快、属于扬的节奏感,呈现出一种急促亢奋的情调;顿歇愈多的长诗行,便有着悠远、沉滞、属于抑的节奏感,能显出一种徐缓沉郁的情调。例如:

双扇门,大大开,斗大的元宝滚进来;

驴驮金,马驮银,骆驼驮的聚宝盆

社火到你家,恭喜把财发;

一脚踏开银子门,大人掏,娃娃抱;

你看热闹不热闹。

于极短促轻快的节奏中显出活泼快乐的情调。而有的春官词,却于徐缓沉郁的节奏中显示出厚重抑郁的情调:

锣鼓声响叮咚天摇地动,见年兄领人马八面威风;

走上前见过礼一言告禀:队不整未远迎你莫多心。

战鼓响红旗飘山摇地动,见年兄率领着一队精兵;

走上前打一躬一言相问,年兄你披挂好何处去征?

点起黄表火一团,好像瑶池一蓬莲;

今天晚上烧一卷,烧出个风调雨顺太平年。

春官词是描写现实生活的,它的节奏美(音乐性)源于生活而又真实地传达出生活的音响、节奏;它符合语言文字本身内在的音乐性的内涵,遵循固有的声律加以模拟和组合,使之声响和谐、自然、纯朴。富有节奏美、韵律美的春官词,让听众能够感受到音韵和谐的美感,语流顺畅舒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