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掌握人物心理描绘技巧:巧妙设喻的艺术

掌握人物心理描绘技巧:巧妙设喻的艺术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梁惠王自以为对国家的治理已十分“尽心”,自诩“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而已”“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孟子长于揣摩人物心理,知道梁惠王极其想知道其中的奥秘,他诱导启发,始终争取主动,顺着自己思维的轨迹,巧抓时机,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施仁政,行王道”,于是“王道之始、王道之成”被顺利提上议事日程。

掌握人物心理描绘技巧:巧妙设喻的艺术

东汉赵岐《孟子题辞》中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比喻手法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孟子设喻娴熟自如,在本文中可见一斑。

《寡人之于国也》记载的是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耐人寻味的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梁惠王自以为对国家的治理已十分“尽心”,自诩“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而已”“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他的“尽心”,表现在实施救灾的具体措施上:“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尽管邻国之政不及他如此“用心”,可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为此他深感焦虑,因为魏国国力虽然衰败,但梁惠王仍不甘心,依然野心勃勃,他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措施,是争夺人力的表现,渴望能借此增加兵员,解决劳力不足等问题,以提升军队战斗力,实施其问鼎天下雄霸九州的政治目的。为此,乃发问:“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深谙其人,迅速抓住对方心理,他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最熟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一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快人快语,对话序幕就此拉开,由战争引出逃兵,由逃兵引出“弃甲曳兵而走”的两种情况:“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根据败逃距离的远近,反问梁惠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进一步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否定自己观点的话:“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论辩进入高潮,孟子巧妙地解决了梁惠王的疑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www.xing528.com)

显然,孟子设“以五十步笑百步”这个圈套,内涵丰富,寓意深刻,这样做可暗示梁惠王所谓的“尽心”与“邻国之政”的不“用心”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是形式上和程度上的不同而已。从本质上揭露出所谓的“移民移粟”的虚假性,指出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使民加多,他所实施的实际上是暴政虐政苛政,天下的百姓不来归附也就是一种必然了。那么,如何才能使“民加多”呢?孟子长于揣摩人物心理,知道梁惠王极其想知道其中的奥秘,他诱导启发,始终争取主动,顺着自己思维的轨迹,巧抓时机,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施仁政,行王道”,于是“王道之始、王道之成”被顺利提上议事日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