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的高尚道德及其缺失 - 教育理论探讨

教师的高尚道德及其缺失 - 教育理论探讨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传递着人类生生不息的文明之火,与人类事业的进步关系尤大,必须树立崇高的人生观,方可为人师表。我们今天所讲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一切献给孩子”等,与老子提出的“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的思想,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所谓“成其私”并非是要达到什么物质上的占有,而是说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今天来看这恰是老子为师之道思想的欠缺。义与利并非一定是矛盾的。

教师的高尚道德及其缺失 - 教育理论探讨

老子教育思想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为师之道”。从上文的阐释可知,老子的“师道”是出于他对人生的深刻认识,“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英国哲学家罗素,最佩服老子这几句话,认为它说出了创造欲给人带来的快乐和满足。罗素说:“创造的人并不是为自己打算什么好处,只是将自己所得者传给众人,就觉得是无上的快乐。好多人得着他的好处还是莫名其妙,连他自己也莫名其妙。这种冲动发达起来,人类便日日进化。”的确,教师的工作,就是创造的工作,是辛勤的奉献。老子对为师的德行的要求“慈爱啬俭”、“无私为人”、“一视同仁”、“修身明道”等,无不闪耀着老子人生思想的光辉。教师传递着人类生生不息的文明之火,与人类事业的进步关系尤大,必须树立崇高的人生观,方可为人师表。我们今天所讲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一切献给孩子”等,与老子提出的“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的思想,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有学者认为,这句话表明了老子的狡猾,以无私达到自私占有的目的。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所谓“成其私”并非是要达到什么物质上的占有,而是说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自然的辩证法所使然。教育界的现代圣人陶行知,不就是其名不去,永远为人民所爱戴么?

老子最是看轻物质利益,为人最是淡泊。今天来看这恰是老子为师之道思想的欠缺。教师的辛勤工作,他所创造的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理应得到他相等的社会物质报酬。教师的精神生活应该是高尚的,但他活在世上,不可能离开物质的生活。这并非是自私与否的问题,而是如何对待文化知识创造的价值,如何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的大问题。至于教师如何处理他所得的报酬,那是第二个问题。义与利并非一定是矛盾的。老子的淡泊,原意是要使百姓守“愚”,可这是办不到的。倒不如提倡墨家的义利兼顾,才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的发展。(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