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计处理:如何抵销内部应收应付账款

会计处理:如何抵销内部应收应付账款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集团内部成员间的应收应付账款金额是动态变化的,债权方的坏账准备可能随着应收账款的增减而发生计提或转回等业务,导致合并工作底稿中对其抵销处理也日渐复杂。我们把应收应付账款及其坏账准备的抵销归类为基本抵销分录,在此基础上再引入所得税因素的考虑。A公司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10%。本题涉及A、B公司之间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以及A公司前后两年计提坏账准备的抵销。

会计处理:如何抵销内部应收应付账款

内部应收应付账款抵销的难点在于坏账准备的抵销,正因为内部应收账款需要予以抵销,因此为其计提的坏账准备的抵销也是势在必然了。但是集团内部成员间的应收应付账款金额是动态变化的,债权方的坏账准备可能随着应收账款的增减而发生计提或转回等业务,导致合并工作底稿中对其抵销处理也日渐复杂。我们把应收应付账款及其坏账准备的抵销归类为基本抵销分录,在此基础上再引入所得税因素的考虑。

(一)基本抵销分录

1.内部应收应付账款账面余额的抵销

对于内部应收应付账款账面余额需要直接抵销,具体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2.当年计提坏账准备的抵销

既然集团不认可内部交易产生的应收应付账款,那么为此计提的坏账准备也需要抵销。如果债权方当年新计提了坏账准备,则编制以下抵销分录: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3.往年计提坏账准备的抵销

为了保持合并财务报表数据的连续性,对于上年合并工作底稿中针对计提坏账准备的抵销分录需要重复编写为: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4.当年转回坏账准备的抵销

无论应收应付账款增加或减少,对于剩余部分都需要予以抵销。所以即便因为当年应收账款减少而导致债权方转回坏账准备,也需要反向抵销,具体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5.往年转回坏账准备的抵销

同样为了保持合并财务报表数据的连续性,对于上年合并工作底稿中针对转回坏账准备的抵销分录需要重复编写为: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二)所得税因素的引入

坏账准备的计提或转回会导致债权方个别财务报表层面出现递延所得税资产,对于内部应收账款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也需要予以抵销。

1.当年计提坏账准备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抵销

对于债权方当年因为计提坏账准备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分录需要反向抵销,具体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往年计提坏账准备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抵销

为了保持合并财务报表数据的连续性,对于上年合并工作底稿中针对计提坏账准备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抵销分录需要重复编写为: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3.当年因转回坏账准备而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抵销

债权方期末根据应收账款余额减少转回坏账准备,导致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减少,由此债权方需要编制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转回分录,但是对于集团来说转回分录同样需要抵销,具体会计分录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4.往年因转回坏账准备而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抵销

同样为了保持合并财务报表数据的连续性,对于上年合并工作底稿中针对转回坏账准备而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抵销分录需要重复编写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三)逆流交易特有的抵销分录

修订后《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第36条对母子公司之间逆流交易抵销处理的规定,既适用于内部存货交易也适用于内部债权债务交易。

也就是说我们在对集团内部逆流交易产生的债权债务进行抵销处理时,除了编写之前介绍的基本抵销分录外,还需要按照少数股东分摊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编制以下特有抵销分录:

借:少数股东损益

贷:少数股东权益

[例17-10] 假设A公司持有B公司80%股权,2×16年A公司因为向B公司出售商品形成应收账款100万元,至年末B公司尚未归还欠款。A公司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10%。假设考虑所得税因素,税率为25%。假设不考虑坏账因素。

本题涉及A、B公司之间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以及A公司当年计提坏账准备的抵销。为了更好地展示合并工作底稿中当年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处理,我们将相关的会计处理分成以下两方面:

(1)A公司个别报表层面的账务处理。

①计提坏账准备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100×10%)

贷:坏账准备 10

②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上述坏账准备的计提在A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层面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5(10×25%)

贷:所得税费用 2.5

(2)A公司合并工作底稿会计处理。

①内部应收应付账款账面余额的抵销:

借:应付账款 100

贷:应收账款 100

②当年计提坏账准备的抵销: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1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0

③当年计提坏账准备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抵销:

借:所得税费用 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母公司在根据上述分录对导入合并工作底稿中的A、B公司个别财务报表数据抵销处理后,即可得出用于填列在2×16年年末合并财务报表上的报表数据。对于合并工作底稿的编制过程,我们简略展示如表17-8所示。

表17-8 合并工作底稿(简表)

(www.xing528.com)

续表

如果将本题中的债权债务关系对换,假设改为B公司因为向A公司出售商品形成应收账款100万元,其他数据都不变。则A公司合并工作底稿中的会计分录除了上述分录外,还须新增以下分录:

借:少数股东损益 1.5[10×(1-25%)×20%]

贷:少数股东权益 1.5

[例17-11] 接续[例17-10],假设2×17年A公司对B公司的应收账款增至120万元,至年末B公司尚未归还欠款。假设不考虑坏账因素。

本题涉及A、B公司之间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以及A公司前后两年计提坏账准备的抵销。为了更好地展示合并工作底稿中当年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处理,我们将相关的会计处理分成以下两方面:

(1)A公司个别报表层面的账务处理。

①增加计提坏账准备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2[(120-100)×10%]

贷:坏账准备 2

②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上述坏账准备的追加计提在A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层面产生了新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需要追加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0.5(2×25%)

贷:所得税费用 0.5

上述两笔会计分录编制完毕后,A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层面对B公司的应收账款累计计提了12万元的坏账准备,确认了3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A公司合并工作底稿会计处理。

①内部应收应付账款账面余额的抵销:

借:应付账款 120

贷:应收账款 120

②往年计提坏账准备的抵销: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10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10

③当年计提坏账准备的抵销: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2

贷:资产减值损失 2

④往年计提坏账准备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抵销: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⑤当年计提坏账准备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抵销:

借:所得税费用 0.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0.5

母公司在根据上述分录对导入合并工作底稿中的A、B公司个别财务报表数据抵销处理后,即可得出用于填列在2×17年年末合并财务报表上的报表数据。对于合并工作底稿的编制过程,我们简略展示如表17-9所示。

表17-9 合并工作底稿(简表)

[例17-12] 接续[例17-10],假设2×17年A公司对B公司的应收账款减至80万元,至年末B公司尚未归还欠款。假设不考虑坏账因素。

本题涉及A、B公司之间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以及A公司往年计提坏账准备的抵销和当年转回坏账准备的抵销。为了更好地展示合并工作底稿中当年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处理,我们将相关的会计处理分成以下两方面:

(1)A公司个别报表层面的账务处理。

①转回计提坏账准备时:

借:坏账准备 2[(100-80)×10%]

贷:资产减值损失 2

②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

上述坏账准备的转回在A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层面导致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减少,需要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所得税费用 0.5[2×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0.5

上述两笔会计分录编制完毕后,A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层面对B公司的应收账款累计计提了8万元的坏账准备,确认了2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A公司合并工作底稿会计处理。

①内部应收应付账款账面余额的抵销:

借:应付账款 80

贷:应收账款 80

②往年计提坏账准备的抵销: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10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10

③当年转回坏账准备的抵销:

借:资产减值损失 2

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2

④往年计提坏账准备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抵销: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⑤当年因转回坏账准备而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抵销: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0.5

贷:所得税费用 0.5

母公司在根据上述分录对导入合并工作底稿中的A、B公司个别财务报表数据抵销处理后,即可得出用于填列在2×17年年末合并财务报表上的报表数据。对于合并工作底稿的编制过程,我们简略展示如表17-10所示。

表17-10 合并工作底稿(简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