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马克思的生产工具的文化注定是大众的文化

(四)马克思的生产工具的文化注定是大众的文化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敌对”一词足以显示出马克思对文化资本化和文化产业化的反对。如果从单纯的数量上来确定文化的受众群体,马克思的生产工具的文化是大众文化。如果从文化的内容在质量和其所表达的对社会精神的理解层面,马克思的生产工具的文化是精英文化。生产的文化是与生产相关的文化,是为了生产的文化,是从事生产的文化。马克思的生产工具的文化注定是产业工人的文化,劳动的文化,是人类的以繁衍生息、不断进步的文化。

(四)马克思的生产工具的文化注定是大众的文化

马克思明确提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69]在《哲学的贫困》中提到:“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70]生产工具是马克思生产文化的标志。

生产工具是对手功能的替代,不是肢体的延伸。有学者明确提出[71],生产工具在本质上是人的外化功能体。机器的本质是代替人的技能。生产自动化是机器本质的充分表现。机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技术基础。机器劳动是机器时代的活劳动形式。

有学者指出[72],马克思在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相关论述中分析了文化生产领域资本介入的可能性。其次,马克思对“非物质生产领域中的资本主义的表现”的分析证明了文化生产领域资本介入的现实性。在此基础上,要正确解读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就同某些精神生产部门如艺术诗歌相敌对”的观点。之所以“敌对”,是因为资本在文化生产领域虽然只占很少的份额,但它确实已经侵入并影响到某些产品生产。“敌对”一词足以显示出马克思对文化资本化和文化产业化的反对。在马克思看来,文化生产应该是人的天性的能动性表现,是一种出于人的天性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密尔顿出于同春蚕吐丝一样的必要而创作《失乐园》。那是他的天性的能动表现。后来,他把作品卖了5磅。但是,在书商指示下编写书籍(例如政治经济学大纲)的莱比锡的以为无产者作家确是生产劳动者,因为他的产品从一开始就从属资本,只是为了增加资本的价值才完成的。”[73]对文化产业化的反对并不等于对文化生产的否定,反对生产文化领域的资本介入,恰好凸显马克思对文化是人的“天性的能动性”的强调。“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74]

法兰克福学派(精英文化)和伯明翰学派(大众文化)的文化理论与马克思的生产工具的文化相比,有其一致性也有其根本的原则的差异,从而凸显出其理论的片面性。如果从单纯的数量上来确定文化的受众群体,马克思的生产工具的文化是大众文化。如果从文化的内容在质量和其所表达的对社会精神的理解层面,马克思的生产工具的文化是精英文化。

首先,从其与社会制度的关系看,是维护与消灭的对立。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从其成立之日,就明确其社会功能和社会责任,要为资本主义治病。而马克思的理想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通过批判旧世界去建立新世界。从而寻求一种正当的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的正当社会。(www.xing528.com)

其次,从其文化理论是为谁服务,为谁生产的角度来看,少数人的精神独有与大多数人的共享的对立。生产力的文化是贯穿社会发展始终的。生产工具的文化也将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按照马克思关于生产的理论,任何一种社会形态,无论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共产主义社会,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社会发展的面貌、结构和水平。也决定着社会经济结构未来发展的趋势。只要是人类社会存在,就必须要先解决吃、喝、拉、撒等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就必然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主体人通过怎样的方式,运用怎样的工具认识和改变客观现实以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因此,生产工具是人类生存的必须。其次,从使用和掌握生产工具的主体来看。一方面,主体需要运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劳动不再成为生活的需要,而成为人生成人的本能。不再是被排斥和反对的异化的劳动,而是为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成为一种经常的活动;另一方面,从事劳动的人群是人民群众。人数上的绝大多数。生产的文化是与生产相关的文化,是为了生产的文化,是从事生产的文化。

再次,对文化产生的本质的对立理解。精神文明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既是表现在某个人、某个特殊人群的特殊天赋,从遗传学的角度看,也是人类必然发展趋势的偶然显现。应该是属于人类集体的文明,而不是独属于某一个人、某一群人。因此,不能将机械化、复制和标准化的精神生产理解为精英文化的衰落,而是大众文明的兴起的标志,不能仅从其消极的层面理解。这也就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全民共享的理念是违背的。当下的生产力发展降低了文化生产的成为,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全世界人民共享的可能。马克思的生产工具的文化注定是产业工人的文化,劳动的文化,是人类的以繁衍生息、不断进步的文化。所以,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从国家的层面,顶层设计的考虑去引导和建设符合社会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全面共享的文明成果,不断纠正和改进与社会发展不相符的、不积极的、不文明的现象和状况。

最后,如何抵制资本的逻辑对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任何一种理论都受到社会发展条件的制约,也必然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反映。法兰克福学派看到的是资本的逻辑在文化的发展中带来的消极影响。资本的逻辑不仅决定了文化的传播和生产,进而在意识形态领域具有的绝对影响力。事实上,文化一定具有层次性。但是文化的欣赏或消费不仅不会造成文化的匮乏,反而会促进文化的创造和繁荣。这也是伯明翰学派带来的积极看法。“与原欲的满足适成对照,文化的欣赏不会造成提供满意感的物品的匮乏,而是保证并不断扩大这些物品对别人的供给。那些得到这些货物的人们增加了它们的普遍供给,并通过实践它们被教会的东西的方法教其他人学会欣赏它们。”[7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