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哲学的终结与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的确立

传统哲学的终结与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的确立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实世界和事物不再是人们意识中的哲学幻想,而是成为在历史活动中不断生成发展的能动性存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由此确立。而马克思与他们不同,他立足于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来思考人的本质,将人放入现实社会和历史活动去考察人的本质,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这一点说,实践观点思维方式也就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思维方式。马克思彻底完成了对传统哲学的颠倒。

传统哲学的终结与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的确立

马克思在《提纲》第1条中写道:“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正是这段话表明了马克思开始从感性活动和实践的角度关照事物、现实和感性。现实世界和事物不再是人们意识中的哲学幻想,而是成为在历史活动中不断生成发展的能动性存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由此确立。此种思维方式的确立,本质上要求从实践活动角度来理解事物、现实和感性,一方面揭示意识能动性的真正的、现实的根源,具体而非抽象地发展了意识的能动的方面;另一方面也揭示意识显现的事物和现实的真正的客观性和自在性,把旧唯物主义单纯直观的感性确定性发展为历史实践的相对确定性。不言而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只有马克思的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真正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抽象的对立,解决了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问题,真正超越了西方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历史性地终结了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有效性。

在更深层次上,马克思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也超越了传统哲学对人的理解,真正回答和解决了人的本质问题,破解了人的奥秘。在马克思之前,唯心主义对人的理解只是一种抽象,将现实活生生的人等同于抽象的理性本质;费尔巴哈则对人的本质进行直观理解,将人的本质理解为抽象的“类存在”,此时的人不是完整的、活生生的、具体的社会历史中的人,而只是片面的、僵死的、抽象的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而马克思与他们不同,他立足于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来思考人的本质,将人放入现实社会和历史活动去考察人的本质,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这一点说,实践观点思维方式也就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思维方式。

海德格尔认为,马克思完成了对西方传统哲学的颠倒。[1]我们认为,马克思颠倒了西方传统哲学关于思想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从而也就终止了传统哲学理论发挥作用的一般形式,出现了一种新的哲学功能和一种新的哲学作用方式。马克思对此有许多明确的论述,比如,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提出了著名的新哲学口号:“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在谈到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现实条件时讲到,随着历史的演进以及无产阶级斗争的日益明显,“这个由历史运动产生并且充分自觉地参与历史运动的科学就不再是空论,而是革命的科学了”,等等。总之,马克思把哲学理论当作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参与历史运动的革命的科学,即理论的实践、实践的理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的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www.xing528.com)

以改变世界为根本任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再是关于绝对真理、世界终结真理的遐想,它不再企求在某种意识的明证性、绝对的确定性基础上构造永恒真理的学说,因而它也废弃了还原论、本体化的传统哲学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了“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的理论学说。而理论学说的真理性和确定性只能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证明自己的现实性和力量。马克思彻底完成了对传统哲学的颠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