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编辑市场意识在现代社会和企业中的重要性

编辑市场意识在现代社会和企业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现代,社会和企业对编辑的要求更多了,不仅要有政治意识、责任意识,还要有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知识素养。在效益优先的企业里,市场意识尤显重要。这一切来源于编辑市场意识的增强。这不是口号,这是读者的要求、市场的呼声。编辑拥有品牌意识,在做书的过程中会追求完美,有利于图书质量的提高、服务意识的增强。这九种意识归一,就是市场意识。

编辑市场意识在现代社会和企业中的重要性

文化单位改成企业以后,市场观念得到增强。编辑作为一种职业,传统的理解就是组稿和审稿。在现代,社会和企业对编辑的要求更多了,不仅要有政治意识、责任意识,还要有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知识素养。在效益优先的企业里,市场意识尤显重要。

如果编辑心中装着市场,那么,编辑的行为就会发生变化。选题策划时,就会更多考虑读者的需求、细分读者群、社会热点、阅读方式以及阅读兴趣的变化。书稿审读时,心里想着读者,就会传递读者心声,要求作者按读者的要求修改书稿。图书设计时,就会要求设计者把内容准确地、艺术地表达出来。图书制作时,就会关注制作周期和制作成本。编辑还会对图书市场作出准确的预测,主动配合图书营销工作。也就是说,编辑会热情地、主动地关心图书出版的整个过程。这一切来源于编辑市场意识的增强。

编辑的市场意识可以理解为以下九种。

1.效益意识

企业追求效益,诸事效益优先。一件事或一个项目开展之前,先评估一下效益如何。效益是根本。编辑策划一个项目对经济效益的预期必须明确,对达到目标效益的条件也是明确的,如果条件不能实现,目标效益无法实现,该项目停止,寻找更有效益的项目。现在不是没书出,而是缺少合适的、有效益的图书项目。编辑的效益意识强,策划和组织的图书项目的效益就高。

2.效率意识

现代化企业要讲究效率。以前一个编辑一年审四五本书稿,一本书出版周期要一年多。现在的编辑一年审稿20本也是平常事,一本书两个月还不出版,出版社就没有竞争力了。审稿周期、出版周期、包括图书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出版行业跟现代社会的节奏是同步的。编辑的效率高,体现在编辑工作的方方面面,除了编辑自身工作的加快,编辑还学会了协调、催促,有时不惜修改出版流程达到快出书的目的。

效率是编辑竞争能力的体现。出版社的市场竞争就是编辑的市场竞争,效率高的编辑时间意识强,做事主动,往往事半功倍,能得到更多作者的认可,从而能获得更多的书稿来源。当然,高效率的编辑能获得高效益、高回报。

3.管理意识

国家要管理,出版社也要管理。生活要管理,工作也要管理。复杂的社会需要我们学会管理。书稿多,作者多,信息多,头绪多,管理意识不强还真做不好编辑工作。复杂的流程,复杂的人际关系,复杂的书稿,复杂的作者,管理不善会杂乱无章,把事情越搞越复杂,埋头事务堆里而不能自拔。管理井井有条的编辑每天能处理很多信息,做完该做的事情,还有时间坐下来安心地审稿。

条理分明的人才是将才或帅才。

4.质量意识

审稿质量、图书质量是生命线。这不是口号,这是读者的要求、市场的呼声。多做几年编辑工作就有体会。图书质量不能保证的编辑很难抬起头,作者不认可,同事也排斥,都不敢把书稿交给他(她)处理。质量意识差的人总是不能被人信任,不被重用。如果编辑长期审稿差错率达不到万分之一,建议换岗,不要再做编辑工作。

质量不仅是指编校质量,还包括制作质量和装帧质量。质量意识强的编辑,还会注意服务质量。

工作质量体现一个人的素质。

生活质量体现一个人的品位。

5.成本意识(www.xing528.com)

做任何事都是有成本的。多一个审次一个校次,多打一份校样,多一个环衬,多一项服务,都会增加图书成本。做事之前知道代价心中不慌,这叫三思而后行。

有成本意识的编辑在做图书项目策划时,一定会预算各项成本和总成本,在项目实施时就会节约开支。日本人特别重视目标成本法。根据销售的要求确定图书的价格,从而确定目标成本,再把目标成本分解到各项成本。通过控制各项成本达到目标成本,从而达到预期的项目赢利目标。如果成本达不到目标成本控制的要求,该项目就得撤销,另选效益更好的项目做。

6.服务意识

出版业是服务行业,服务应该存在于每位员工的血液里。服务已经成为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服务是成功的捷径,很多时候是成败的关键。服务是产品的一部分。

产品=核心产品+服务

尽管出版社不是纯服务机构,出版社生产的图书是有形产品,但讨论出版社的服务是有重要意义的。尽管编辑不是纯粹的服务员,但是编辑的服务意识和服务工作不能少。其实,出版社为作者出书是一种服务,为读者出书服务更重要。内容再好的图书也需要服务,服务的设计、服务的多少、服务的好坏,都影响图书的销售。编辑的服务意识体现在服务的设计和自身的服务上,体现在策划、组稿、审稿、制作和营销的整个流程中。

7.品牌意识

当下是品牌的社会,我们享受品牌,也创造品牌。尽管图书品牌很难建立,但还是要向着建立品牌的方向努力,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编辑拥有品牌意识,在做书的过程中会追求完美,有利于图书质量的提高、服务意识的增强。品牌建设需要很高的编辑素养和长时间的积累,有追求的编辑应该致力于品牌建设。一旦品牌建立,将会有很大的回报,编辑工作也就自然地走向良性轨道

出版社品牌的树立和维护也是编辑的责任。在一个有品牌的出版社工作,编辑的施展空间会更大一些。

8.作者意识

出版社是靠获得版权过日子的。编辑要选好作者,保护好作者。只有使用好版权,才能更好地回报作者,才能获得作者更多的著作权。作者的寻找、挖掘、培养和包装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意识强烈才能做好编辑工作。

编辑有两面性:面对作者代表出版社,面对出版社代表作者。编辑要在考虑出版社的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作者利益。编辑必须学会做到两全其美,使出版社和作者双赢。

9.读者意识

归根到底,我们是为读者服务的。编辑心里装着读者,就能千方百计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为读者服务。

读者在哪里?找到我们的读者,就解决了出版的大部分问题。有读者的选题差不到哪里去。编辑一辈子都在了解读者的需求,满足读者的需求。

这九种意识归一,就是市场意识。编辑可以对照一下这九种意识,缺啥补啥,不够强烈的,就要加强。编辑若九种意识都能兼顾,就有很强的市场意识。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市场意识的编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