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数学教师教法指导:演示法

提高数学教师教法指导:演示法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演示法属于验证间接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通过演示法,学生更多的是获得感性知识,而不是理性的知识,所以在演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抽象理解,再得出明确的结论。使用演示法要注意的问题:第一,在上课前教师要仔细地对演示材料做准备和检查,保证课堂上的演示可以顺利进行。

提高数学教师教法指导:演示法

演示法,即教师使用一些教具或者是实物,在实验演示中进行教学,配合谈话法或者讲解法,引导学生对实验演示进行观察,让学生在演示中理解感性事物,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讲解就不会显得空洞。演示法属于验证间接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法具有直观性强的教学特点,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

由于演示法的直观性强,所以非常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是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通过演示法,学生更多的是获得感性知识,而不是理性的知识,所以在演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抽象理解,再得出明确的结论。

使用演示法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上课前教师要仔细地对演示材料做准备和检查,保证课堂上的演示可以顺利进行。

第二,在演示时,材料、方法、语言都要与学生的认识相符合,避免学生产生错觉和误解。(www.xing528.com)

比如说,对钟面的认识。如果时针对准8,分针对准12,老师的问题应该是“这是几点钟?”而不是“这是几小时?”如果引导错误,很容易让学生把时间和时刻所混淆。

第三,演示时要抓住对象的主要部分,突出重点进行演示,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

第四,演示过程中要有适当的说明和讲解。引导学生先看什么后看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等等,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

第五,演示要和言语密切配合。演示是一种让学生感性认识知识的方式,要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就必须要创造一定的条件。讲解和演示相结合,主要有下面三种形式:①先进行演示,演示全部结束后进行讲解;②一边演示一边进行讲解;③先将内容讲解一遍,再进行演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