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同年代的偶像崇拜在大众文化产业中的研究成果

不同年代的偶像崇拜在大众文化产业中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我们将视角聚焦,考察中国的偶像变迁的脉络。偶像崇拜在中国大陆发展的时间表:古代的偶像。这些偶像身上的精神感动了几代人,成为几代中国人学习的榜样,也是当时历史时代的标志。70年代,陈景润等偶像。在这里可以这样理解陈景润的作用,为国人在黑暗中带来希望的人。另一类是在各行各业取得辉煌成就的成功人士。另一种趋势是“实用型”偶像崇拜,对成功、财富的向往使一大批知识英雄、企业家成为青年的新偶像。

不同年代的偶像崇拜在大众文化产业中的研究成果

偶像的变迁,不仅反映出人们思想行为的变化,也折射出时代的变迁。所以我们将视角聚焦,考察中国的偶像变迁的脉络。偶像崇拜在中国大陆发展的时间表:

(1)古代的偶像。多以个人才学、谈吐、个性、魅力等气质因素吸引人。掷果盈车,看杀卫玠等例子由此我们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名以文传”的社会大环境以及君王为了巩固自己封建统治的需要。

(2)“五四”到80年代。由过去的圣人崇拜、文人崇拜转变方向,社会道德楷模到个人爱慕的对象(偶像从神坛跌落人间,从精神落实到实际)此时的偶像多是广为人知为许多人效仿的对象

(3)六七十年代的雷锋陈景润、王进喜等。20世纪60年代是共和国早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决定了当时以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号召的偶像年代。这些偶像身上的精神感动了几代人,成为几代中国人学习的榜样,也是当时历史时代的标志。70年代,陈景润等偶像。在刚经历“文革”浩劫的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百花凋零,在这样的背景下,徐迟发表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唤起了中国人的科学意识,陈景润成为国人民族振兴愿望的投射对象。在这里可以这样理解陈景润的作用,为国人在黑暗中带来希望的人。(www.xing528.com)

(4)80年代,这时的偶像很明晰的分为两种类别:一是传统社会道德楷模。如张海迪、救火英雄赖宁等。另一类是在各行各业取得辉煌成就的成功人士。在体育领域中国女排,在文学界,顾城北岛舒婷等诗人,港台的金庸三毛琼瑶等,与此同时,港台的大批娱乐明星也涌入内地。这时的偶像概念更加广泛,除了传统学习型偶像的范围,新增加了爱慕型的偶像。这一转变也可以看出:由英雄人物的生产型偶像到消费型的偶像——娱乐明星,此时的偶像由单一走向多元化。80年代是个充满迷惘的年代,一是当时的青年要重返城市,从头开始需要奋斗精神的鼓舞,人们通过文学反思过去的深重灾难,探索未来的光明道路,人们在文学中寻找民族与国家振兴的希望。这个时期的偶像都反映出了在急速变化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下年轻一代的需求。

(5)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和国门的慢慢打开,社会元素由同质单一性向异质多样性转型,对偶像的选择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转变。此时的偶像持续时间越来越短,中国人的崇拜开始向三个方面发展,个体户崇拜(有经营能力的城镇待业人员、农村村民以及国家政策允许的其他人员,可以申请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90年代“下海”浪潮的兴起煽动了大众“全民皆商”的热情,个体户自由经济人的身份受到青年的羡慕,二是大款崇拜,三是对港台明星的崇拜,在电视剧歌剧娱乐生活相对匮乏的大陆,港台流行文化的引进,世俗化,大众化的文化消费取代了过去有深度的文化形式。另一种趋势是“实用型”偶像崇拜,对成功、财富的向往使一大批知识英雄、企业家成为青年的新偶像。这一时期的偶像代表有张国荣梅艳芳等。

(6)2000年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的普及,整个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流行文化的发展由以前的那种从上到下的传播方向颠覆成更加发散的模式,偶像崇拜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偶像崇拜成为人类自我意识的产物,更加平民化、生活化,形式则更加多元和个体化,由单一的榜样崇拜到多元化的偶像。这时期偶像的主要代表有:李宇春、杨利伟、易中天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