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超级女声》现象及大众文化产业研究成果

《超级女声》现象及大众文化产业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5年的夏天,《超级女声》可谓是狠狠的火了一把。“央视文艺部就《超级女声》专门开会商讨对策”。根据网友的讨论,《超级女声》的火爆可见一斑。基本所有媒体都参与了对《超女》的评价。21世纪,继《超女》之后,在中国大陆,草根偶像、平民偶像闪亮登场。《超女》,就是迎合了这种反智主义。同时,《超女》对于粉丝而言,也是个里程碑。《超女》这样的电视选秀节目,造就了内地粉丝的集体登台。

《超级女声》现象及大众文化产业研究成果

2005年的夏天,《超级女声》可谓是狠狠的火了一把。在经历了第一届的平淡期后,它在第二届的时候终于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娱乐风暴:15万人参赛,至少54万人参与逐鹿,两亿多人收看,最高的电视广告报价,最热烈的媒体讨论,持续数月的“高烧不退”……“央视文艺部就《超级女声》专门开会商讨对策”。“万人空巷,地摊、报亭、书店、超市好多贴着周笔畅、李宇春等照片贴画和文具”。“当然湖南卫视覆盖率只有现在的60%多,记得当时总决赛收视率是11%多吧,全国都是蒙牛酸酸乳的广告”。“李宇春的发型火了几年呢,还有选手的票都是真人投的。想不关注都难”。“街上各家粉丝组队拉票啊,求爷爷告奶奶甚至抢手机投票!太疯狂了!”“深山老林都没有不知道超级女声的!堪比还珠格格西游记!”“反正火,不是火哪一个,而是全部都认识,上轮唱了什么,以哪首歌赢的等等,第二天都会讨论,那时候我上初中”。根据网友的讨论,《超级女声》(以下简称《超女》)的火爆可见一斑。但是为什么2005年的《超女》是如此的火爆以至于爷爷奶奶都知道呢?这个就是我们要关注的地方。

1.《超女》为何火爆

作为一款电视节目,能够在银幕上播出,肯定是具有最基本的娱乐性的。从它能够带动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来为节目投票这一点就足以说明它的娱乐性。而2005年《超女》之所以比第一届《超女》以及很多的综艺节目办得好,还在于它本身的独特性——让观众参与到了活动之中,即参与性。那为什么观众愿意参与到这活动中来呢?我想,可能是因为这档选秀节目放低了“身价”吧。20世纪之前,我们所接触到的偶像,是身上有着非凡才能与众不同的,他们束之高阁,我们只能怀着崇拜之心去仰慕,而这档节目,从平民中挑选优秀的人,给予了每一个人成为明星的可能。同时,这档节目首次运用场外观众通过短信投票的方式来决定选手的名次,更是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参与度。所以才出现了2005年有粉丝花50万元买一万张神州行给偶像投票,花6000元买小灵通投票这样的情况,甚至家里面的爷爷奶奶都拿起手机给自己喜欢的选手投票的情况。

当然,在今天看来,这档节目的火爆是一定存在炒作的现象的。这项活动以唱歌为表,以商业广告和收视率为本,所以就想方设法争夺观众的眼球。譬如,时不时散布一些真真假假的内幕消息来吊观众胃口,场上场下设计各种方式浅陋的噱头来制造笑料,主持人用夸张肉麻的语言来煽情,评委则对选手进行各种尖刻的评价。这些炒作,更是加大了节目的可看性,让观众更加期待。

在我看来,是媒体和舆论造就了2005年《超女》的火爆。基本所有媒体都参与了对《超女》的评价。或就事论事性的娱乐化评说,或旗帜鲜明的赞成,或理性的批判,或审慎的评价,而这样那样的报道,无论是好是坏都增加了《超女》在观众面前的曝光度。所以有学者说,偶像崇拜,其实就是一项被操纵的运动。被什么因素所操纵?简单来说,就是大众文化力。以《超女》为例,有如此多的媒体不惜笔墨的大力关注,并且时褒时贬的评论,系列报道的分析,《超女》能不火爆,能不得到青少年集体关注,进而引发一场全民崇拜吗?

2.《超女》为何成为偶像崇拜的里程碑

《超女》大概是偶像崇拜的一个里程碑,或者说是一个分水岭。因为在此之前,青少年的崇拜更多的是以个体疯狂的形式出现,但是《超女》之后,当青少年看到自己亲手投票选出的女孩子成为新的偶像的时候,就产生了一种一起投票的人好像是自己的朋友甚至家人的感觉。因此,偶像崇拜升华为集体行为,崇拜者自发地组织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有集体意识的群体性疯狂,这在后面逐渐演变成粉丝团。其实,2005年的《超女》,不管是对于偶像,还是对于粉丝而言,都是一个里程碑。21世纪,继《超女》之后,在中国大陆,草根偶像、平民偶像闪亮登场。这个时期的偶像崇拜越来越成为人类自我意识下的产物,变得越来越情绪化、平民化和生活化。[7]与草根偶像、平民偶像对立的,是所谓的正统偶像,这类偶像多以崇高的形象示人,高不可攀,而自古以来,人类总是仰望着偶像,所以,当正统的偶像文化被推到极致的时候,许多人产生审美疲劳,开始有意识的颠覆传统,告别英雄,躲避崇高。我们可以称这种方式为反智主义。《超女》,就是迎合了这种反智主义。不再是单纯地接受经纪公司的包装然后推出来一个光鲜亮丽的人物,而是从平民之中产生,然后根据大众喜欢的程度决定大众选举出来的偶像。这类偶像,身上有着平民的味道,不再高高在上,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英雄。

同时,《超女》对于粉丝而言,也是个里程碑。《超女》这样的电视选秀节目,造就了内地粉丝的集体登台。因为有比赛就会有对决,这种对决不仅仅存在于选手之间还存在于粉丝之间。在此之前,中国大陆尚未形成相互对立的偶像阵容,确切的是说,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对立阵容。而《超女》改变了这个格局,不同的选手号召了不同的粉丝,而这些粉丝在为自己的偶像争取更多的投票的时候,凭借偶像这个共同的依托凝聚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粉丝群。据不完全调查显示,在《超女》之后,国内各种成规模的粉丝团已经有2000个以上,比较活跃的也有300个以上,其中规模较小的粉丝团成员有数百人,而大的则在数万人甚至十万人以上。所以不管是对于偶像来说,还是对于粉丝来说,2005年《超女》这场选秀称为里程碑完全是不夸张的。

3.《超女》粉丝现状

我们一般理解为“××迷”或者“追星族”一类的意思。所以“超女粉丝”又称为“超女迷”。那么《超女》她们的粉丝都是以怎样的爱称示人的呢?让我来为大家列举一些典型的《超女》粉丝,如李宇春的粉丝叫玉米服装常为黄色;张靓颖的粉丝叫凉粉,服装常为白色;周笔畅的粉丝叫笔迷,服装为绿色;谭维维的粉丝叫维生素,刘力扬的粉丝叫栗子,等等。

接下来,以2005年《超女》冠军李宇春为例,分析一下她的粉丝“玉米”的构成。根据李宇春贴吧在2005年的一项玉米年龄调查显示的数据是这样的:参与调查的玉米共有928人,最大的为46岁,最小的为7岁。50年代出生的玉米约占调查人数的3%,60年代出生的玉米为20%,70年代出生的约为36%,80年代出生的玉米约为38%,90年代出生的玉米约为4%。由此可见,玉米以70年代和80年代出生的人群为主。那么,这群占玉米总量一半以上的人群,究竟是做什么的呢?同样在李宇春贴吧里的一则职业调查帖,参与调查的一万多名玉米中,农村无业人士占2%,退休赋闲人士占4%,学生占37%,已经工作的占57%。

而在“Google趋势”中输入“李宇春”后会发现你,中国成都和重庆,是关注李宇春最多的地方。四川成都是李宇春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更是《超女》比赛时的主场,自然比其他地方拥有更多的玉米。但是不管是成都、重庆,还是其他地方,玉米都存在着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便是女多男少。同为女生,同样感受,女生多选择有吸引力的异性作为偶像,但是男生则倾向于将同性中的佼佼者视为自己的英雄。由此可见,李宇春的粉丝玉米是以女性的学生和上班族为主,分布在各个年龄阶段和社会群体中。而作为2005年《超女》的总冠军人气就如此火爆,那么我们可以大体知道2005年《超女》粉丝整体的状况。

4.《超女》粉丝的台前幕后

2005年《超女》的火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众,更确切地说,取决于各个选手背后的强大粉丝群。那他们到底做了什么?我们看到的是什么?那我们还没有看到的是什么呢?根据网上的新闻报道,每年的Why Me演唱会足以见证玉米们的超强消费力。这里是摘自2014年10月14日《南都娱乐周刊》的一篇报道:晚上7点半,距离演唱会开始还有半个小时,但玉米们早就把整个场馆坐满,她们中间不乏大龄的奶奶级粉丝,也有不少女粉丝是拉家带口前来。Why Me演唱会对“玉米”而言,就像是一年一度的朝圣,全国各地的玉米们从天南海北赶来。甚至有远道从新加坡赶过来的。在演唱会开始前,她们一遍遍喊着“李宇春、李宇春”齐整的口号,间或还能听到某个狂热歌迷撕扯着嗓子,大声喊“李宇春我爱你”……据悉,2014李宇春Why Me ChrisLee(大连)演唱会将于10月5日晚20:00拉开帷幕,而9月4日晚正式开票无疑是为期盼已久的歌迷们“打足鸡血”。开票前,购票网站工作人员特意在购票服务器和技术电脑旁监测并见证门票被“秒杀”实况,对于购票前如高考般必须连续快速准确的回答正确三道与李宇春相关的问题,才能跨过“门槛”顺利选座抢票。李宇春歌迷在正式开票前一天陆续进行了两次“模拟考试”演练,歌迷们早已做好功课,对购票流程轻车熟路,“拼网速”“攒人品”,只为一张演唱会门票。9月4日晚20:00时,正式抢票开始,近万张演唱会门票瞬间被秒杀!有歌迷截图证实最后一张演唱会门票竟然有三千余歌迷同时在线争抢,火爆的气氛与每年供不应求的演唱会门票不免让人感叹李宇春的超高人气无人能敌。某位大麦网工作人员笑言:“只有李宇春才敢在距演唱会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开票吧?她的歌迷太强悍了,可她还真淡定。”(www.xing528.com)

对于一个以唱歌为主的偶像而言,演唱会门票的畅销热度足以证明了李宇春的人气。当然,我们看到在台前粉丝们都很狂热,那没有了演唱会的时候,粉丝又在做什么呢?成立于2007年3月的玉米义工吧,原本只是一群李宇春北京的歌迷想在她生日那天,做些有意义的事回馈社会,3月10日当天50多个歌迷一起去了太阳村探望孤儿,从那天起,他们决定把义工活动继续下去,并成立了玉米义工吧。两年来,他们一直默默地坚持每月都参与公益慈善活动,而这样的群体,渐渐地从北京发展到全国20多个城市,两年来,有几千人次在全国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做着同样的事——探望孤寡老人儿童福利院无偿献血、义务植树……义工吧渐渐成为一个所有玉米义工交流的平台。这只是其中之一,更多的人,却以贴吧的成员为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支持他们的偶像,除了在应援上要竭尽全力为偶像造声势、博宣传,更有甚者还操心起偶像的前途,恨不得辞了经纪人自己上阵。有人觉得偶像发展受限,不仅鼓励她跟公司解约,还帮忙联系下家,铺好后路;有人担心偶像被疯狂粉丝追车,动用自己的人脉开道;有人想帮偶像宣传,联系杂志拍大片还负责安排微博微访谈……总之,从《超女》粉丝可以看出来,粉丝为了偶像是愿意做很多事情的。

5.《超女》粉丝与普赛克式爱

在谈到这一节的时候,我必须提出一点,偶像崇拜的历程可谓是粉丝们自我编写的一个美丽传说。传说中的主人公通常具有神秘性、神圣性及幻想性等特点。在通读了希腊神话故事、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以及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后,如果需要通过某种神话故事或者寓言来概括偶像崇拜的特点的话,我发现普赛克式爱是最合适的表达方式。为什么呢?在郑振铎的《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中的恋爱故事》中所讲述的普赛克与丘比特的故事里面所表达的寓意是这样的:①爱可使人义无反顾地奉献自我;②爱需要神秘感;③爱不可以忍受欺骗和愚弄;④爱需要有执着和忍耐。那在《爱徒生童话集》里所讲述的普赛克与雕塑家的故事里所表达的寓意又是这样的:①爱会给人带来无比巨大的激情和力量;②爱使人产生许多激情和虚幻;③爱使人承受煎熬;④人只有相信自我,才能达到最终的自我实现。所以根据这些,我参考了哈佛心理学博士关于普赛克式爱的总结即:①普赛克式爱中掺杂了大量的理想化、浪漫化、绝对化的认知成分;这强化了人们心目中的偶像形象,尽管他与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可能有很大的差距。②普赛克式爱是一种单相情感交流,充满了虚幻性和神秘感;而这种虚幻性和神秘感一旦被毁灭,人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③普赛克式爱是一种双驱情绪体验,它一方面可给人带来巨大的激情和动力,使人情绪兴奋激昂,另一方面也可给人带来巨大的困惑和压抑,使人情绪上下波动。

因此,当一个粉丝对其偶像的崇拜满足了以上三种特征,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普赛克式爱来概括他对偶像崇拜的性质。这种崇拜的核心就是对偶像的无条件的爱慕、依恋和认同。

其实,偶像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共食人间五谷杂粮,同怀一颗永不泯灭的追求和探求之心。当我们走近偶像,透过那七彩光束的炫耀,并不难看见:置于明星背后的依然是一条条普通的小路。生命之初,他们也同我们一样平凡地降临于世,发出相同的啼哭,那震耳的掌声,原本是对他们艰难跋涉、执着追求精神的歌颂。成功的花环,乃是沉默已久而爆发的辉煌。我们崇拜心目中的偶像,就是要将他们高尚的品质、执着的追求、坚定的信念融在自己年轻的生命里,迸发出更多希望的火光。

【注释】

[1]姜好:《传播学视角下的“粉丝文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蔡骐、毛娜:《社会心理学视野中的“粉丝”研究》,《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3]陶东风:《粉丝文化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

[4]张嫱:《粉丝力量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陶东风:《粉丝文化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50页。

[6]参见陶东风《大众文化教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5页。

[7]岳晓东:《我是你的粉丝:透视青少年偶像崇拜》,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