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小灵通漫游的未来之路》

《探索小灵通漫游的未来之路》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戴洋藩1977.12.11正是由于戴洋藩的这封“介绍信”,促成了《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出版。他们建议把书名改为《小灵通漫游未来》,压缩头、尾,并提出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在短短的半天之中,这家书店一下子卖出《小灵通漫游未来》五千册!《小灵通漫游未来》获得了中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小灵通漫游未来》出版之后,曾筹划拍摄电影。《小灵通漫游未来》电影剧本,交到导演谢添手里。

《探索小灵通漫游的未来之路》

由于写了《十万个为什么》,我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完成《十万个为什么》之后,我很想“更上一层楼”。因为《十万个为什么》是由一篇篇一两千字的科学小品所组成,我想写一部“长”的作品、“大”的作品。于是就在1961年创作了科幻小说小灵通的奇遇》——《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前身。

前已述及,在写作《十万个为什么》之前,1959年我写过一本科普书稿《科学珍闻三百条》。当时,我刚刚走上科普创作道路,缺乏写作经验,从各报刊及国外杂志中收集了许多科技新成就,共三百条,编成了《科学珍闻三百条》。这样罗列科技新闻,太枯燥,太乏味。这本书虽然没有出版,但是为了写这本书,使我熟悉了许多当时的科技新成就、新动态,其中有工业、农业方面,也有医药、交通通信、宇宙航行等方面的,无意之中为创作《小灵通漫游未来》准备了条件。

在《十万个为什么》出版之后,我对写作充满兴趣。我为了克服《科学珍闻三百条》一书的缺点,决定把它写成一本科学幻想小说。我通过一位眼明耳灵、消息灵通的小记者——小灵通,到未来城市进行一番漫游,报道种种未来的新科学、新技术。这样一来,抓住了一根贯串线,把那些一条条孤立的科学珍闻串了起来,就像将一粒粒珍珠用一根线串了起来。另外,在讲每条科学珍闻时,不是直接讲如何如何,而是通过形象化的幻想故事来写。于是,在1961年秋,写成了《小灵通的奇遇》初稿。

我把《小灵通的奇遇》投寄给少年儿童出版社。我信心满满,自以为这本书写得比《十万个为什么》好,一定会很快出版。

万万没有想到,《小灵通的奇遇》被少年儿童出版社退稿!

我当时很是想不通。后来才渐渐明白,也许是当时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之中,正处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之中,这样描画未来美好图景、西瓜桌子那么大的“奇遇记”,不适合“时宜”,遭到了退稿。

由于《小灵通的奇遇》无法出版,我一直把它压在箱底,渐渐淡忘了。

“文化大革命”之后,记得那是1977年10月,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几位编辑在上海长宁区一所小学里体验生活,约我给小学生们上一堂科学知识课。讲什么好呢?他们征求了小朋友们的意见,一致要我讲《展望2000年》。

我冒昧地答应了下来,去讲了一课。想不到,第二天消息传开,有四个小学派代表来要我去讲;第三天、第四天,几十个中小学要我去讲。后来,甚至连无线电厂、公安局消防队图书馆都要我去讲,讲的题目都是一个——《展望2000年》。

我忙于本职工作,不能一一去讲,只好请他们放录音。然而,我的脑海中久久地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对“2000年”那么关心,那么富有兴趣呢?一位老师对我说:“这是因为大家都知道祖国的未来是美好的,但很想具体地知道未来是怎样美好。孩子们是未来的建设者,他们就更加强烈地向往未来,关心未来。”还有的老师建议我把讲课的内容写出来,写成一本书。

就在这个时候,我收到少年儿童出版社戴洋藩先生的一封来信。戴洋藩是《小朋友》杂志的编辑,与我相识多年。他的这封信,是受他的妻子、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沙孝惠之托写的,当时我并不认识沙孝惠。至今,我仍保存着这封来信:

叶永烈同志:

您好!

我社拟加强中年级科技读物,现由沙孝惠同志负责。她拟搞一本《在庆祝国庆五十周年的时候》,展望祖国在2000年时工农业、科技等方面的新成就。我们觉得,这个题目由您来做较适合,沙孝惠同志希望能和您当面谈谈,时间由您决定,因据说难以找到您,是否可请您打个电话给她。电话:525762。她与张晋华同志在同一编辑组。

沙孝惠同志因初次搞科技读物,工作不熟悉,请多加指教。

握手!

戴洋藩

1977.12.11

正是由于戴洋藩的这封“介绍信”,促成了《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出版。

沙孝惠约我写《在庆祝国庆五十周年的时候》,使我记起了十几年前写的《小灵通的奇遇》,那本书就是讲“未来是什么样?”的。

感谢科学春天的到来,这颗被遗弃多年的种子终于萌发了,我把那发黄的书稿再度送到少年儿童出版社,立即得到领导和编辑的热情肯定。他们建议把书名改为《小灵通漫游未来》,压缩头、尾,并提出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于是,我重新写了一稿。责任编辑沙孝惠认真编辑,画家杜建国画出了生动活泼的插图,画家简毅设计了精美的封面。在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大力帮助下,这本书只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印好,与广大小读者见面了,算是部分回答了他们关于“未来什么样”的问题。

《小灵通漫游未来》成为“文化大革命”后出版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不光是上海的少年儿童出版社大量印制,而且许多省的少年儿童出版社也纷纷租型印刷,使这本书一下子印了150万册,成了当时的畅销书。这本书还被改编成三种版本的《小灵通漫游未来》连环画,连环画的总印数也达到150万册。《小灵通漫游未来》的总印数,达到了300万册,成了当时的畅销书。

记得,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张叙生先生告诉我,1979年“六一”国际儿童节,他前往书店参加售书。在短短的半天之中,这家书店一下子卖出《小灵通漫游未来》五千册!

记得,那时我出差北京,路过王府井大街的东安市场,见到许多人排队。我细细一看,原来是在买《小灵通漫游未来》!

幸亏当时中国还没有盗版,不然,这本书马上成为盗版的“热点”;在当时中国尚未流行签名售书。不然,要忙坏作者。

《小灵通漫游未来》获得了中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记得,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的时候,大会便是由“小灵通”和“白雪公主”共同主持的。

《小灵通漫游未来》出版之后,曾筹划拍摄电影

记得,1979年,当我在北京拍摄《向宇宙进军》的那些日子里,老资格的影人王云缦带着一位青年编剧来见我,商议改编我的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

这位编剧,当时刚进北京电影制片厂不久,尚是新手。后来,他成为名作家,他就是梁晓声

由梁晓声执笔,我与王云缦参与,我们一起写出了《小灵通漫游未来》电影文学剧本,并在《电影创作》杂志上发表。

《小灵通漫游未来》电影剧本,交到导演谢添手里。谢添极有兴趣,因为谢添拍过儿童幻想片《小铃铛》。当看了剧本之后,他为“飘行车”发愁,因为按照那时中国电影的特技水平是拍不出“飘行车”的。未来世界的种种奇迹也使谢添感到棘手,担心拍摄成本太大,承受不了。这样,拍摄《小灵通漫游未来》的计划只好搁浅。

小灵通在未来世界乘坐的“飘行车”,不仅能在地面行驶,而且能够在空中“飘行”。这种“飘行车”,也许会在21世纪出现。不过,1996年我看美国电影《第五元素》,却吃惊地发现,这种“飘行车”已经在银幕上“飘”来“飘”去——当然,电影中是用三维电脑动画拍摄出“飘行车”特技镜头,不过这使我十分激动——我20多年前的科学幻想,起码已经被美国电影导演在银幕上变为现实。

尽管《小灵通漫游未来》未能拍成电影,应中央电视台之邀,由我编剧,拍摄了42集儿童电视系列片《小灵通》,在全国播放。

我更没有想到的是,取名于《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小灵通”手机,达一亿用户,使“小灵通”跟《十万个为什么》一样,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

面对众多的媒体,我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被问及“小灵通”怎么会成为手机的品牌?

事情要从美国的公司——“UTStar.com”说起。

“UTStar.com”,现在的正式的中译名叫“UT斯达康”。其实,“UTStar.com”是由“UT”(“Unitech Telecom”的简称)和“Star.com”两家公司合并而成。这两家公司的创办人有来自台湾的留美学生,有日本留美学生,还有一大批来自中国大陆的留美学生。(www.xing528.com)

1995年,日本开始推行“PHS”系统手机。“PHS”是“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的缩写,即“个人手持电话系统”。这种手机能够在日本全国漫游,当时在日本很流行,但是价格相当高,如果把“PHS”系统引入中国,虽然技术先进,但是昂贵的价格显然不适宜于中国市场。聪明的UT斯达康公司的中国留美学生把“PHS”系统加以改造,变成只在一个城市里使用的移动电话,这样成本就大大下降。这种只在一个城市里使用的移动电话,叫作“无线市话”,即“PAS”(Personal Access System)系统。1996年10月,UT斯达康开始在浙江余杭进行小范围的推广。

这时候,使他们犯难的是如何向用户说明这种新手机。不论是“PHS”还是“PAS”,普通用户哪里听得懂?就连“无线市话”,也显得十分拗口。于是,UT斯达康要给这个新生儿取一个通俗、生动、叫得响的名字。

最初,取名“空中之星”。这名字虽说通俗,却容易使人误以为人造卫星

后来叫“无线社区本地电话”“PHS手持无线市话”,显然太啰嗦。

又有人提议叫“掌中宝”,这名字有所进步,但是还不能体现这种新手机的特色。

终于有人从《小灵通漫游未来》中得到启示,建议叫“小灵通”——又“小”、又“灵”、又“通”,立即获得一致赞同!

于是,UT斯达康要用“小灵通”注册商标。有人提醒,应该征得《小灵通漫游未来》作者叶永烈的同意。

我接到UT斯达康的电话,说了声“OK”。当时,我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声“OK”,后来演变成一亿“小灵通”用户!当时,我还没有写过授权书,UT斯达康在电话中耳提面命,口授了授权书。我写出授权书,签名之后,传真给UT斯达康,他们拿着我的授权书到中国有关部门注册了商标。

其实,《小灵通漫游未来》跟手机也真有缘:

当今,各种各样的手机公司,都带那么个“通”字,诸如“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铁通”“全球通”等等,而“小灵通”恰恰有个“通”字。

再说,手机的特点就是“漫游”,而《小灵通漫游未来》恰恰又有“漫游”两字!

当然,更加神奇的是,早在世界上还没有手机之前,写于1961年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中,已经多处写及手机:

“小虎子,你们该下来吃早饭啦。”这时,忽然响起了爷爷的声音。

我前后左右找了一通,却没看见爷爷。

“找爷爷吗?他在我的口袋里喊呢!”小虎子一边笑着说,一边从裤子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似的东西。

“快点下来!”从小盒子里,又传出爷爷的喊声。

这是一个塑料做的盒子,盒子上有一块火柴盒那么大小的荧(yíng)光屏。我从荧光屏上看到爷爷一边在看报,一边在讲话呢。

原来,这是一个微型的半导体电视电话机,使人既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又能看到讲话人的动态、表情。

“我这里也有一个。”小燕指了指自己的衣袋说。

“快下去!要不,爷爷等急了。”小虎子说着,就往下跑。

……

他俩赶紧把香烟盒似的半导体电视电话机拿出来,收听广播。

……

房间里静悄悄的,时间不声不响地从我们身旁溜走了。我们三个人都各自看着自己的书,简直看得入迷了。

“喂,喂,你是小虎子吗?你是小虎子吗?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快回家,快回家,我们等着你吃中饭……”突然,从小虎子的口袋里,传出了讲话声,把我们都吓了一跳。

小虎子从口袋里拿出半导体电视电话机,往小小的荧光屏上一看,唷,原来是小虎子的妈妈——杨老师在那里讲话呢!

我们三个人急急忙忙往外跑。

在《小灵通再游未来》中,就连机器人铁蛋,都有了“袖珍无线电话”——手机:

铁蛋从衣袋里掏出一个比香烟盒子还小的方盒,说道:“我随身带着袖珍无线电话。刚才,我躲在我的小房间里,给《未来时报》编辑部打了电话,作了口头报道。编辑同志当场答复,五分钟之后,‘大作’立即见报。他们还要我不断报道‘著名小记者小灵通’在未来城市的活动哩!”

……

铁蛋呢,拿出袖珍无线电话。

忽然,铁蛋高兴地操了我一把,对我说:“刚才,《未来时报》编辑部在电话里告诉我,我写的‘小灵通参观空中少年宫’,已经登出来了!”

《小灵通漫游未来》中所写的手机铃声,还是音乐彩铃呢:

这时候,忽然又响起了一阵叮叮当当的音乐声。哦,又来电话啦。

大约正是《小灵通漫游未来》跟手机有着不解之缘,所以“小灵通”成了手机的品牌。

《十万个为什么》是我20岁时写的作品,《小灵通漫游未来》是我21岁时写的作品,《十万个为什么》发行量超过一亿,“小灵通”手机也拥有上亿用户,有人笑称我在20岁和21岁时就“赚了两个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