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盲目崇拜说“不”∶对追星族的心理调整

对盲目崇拜说“不”∶对追星族的心理调整

时间:2023-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某些追星族来说,偶像的一切都是自己关心的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偶像崇拜是青春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青春期心理需要的反映。有的学生对心中的偶像是盲目崇拜,甚至狂热模仿到了发疯、发烧、发昏的地步,这是一种“心理缺陷”,教师应从心理健康角度对这类追星学生进行指导,以正确引导他们的追星行为。小铎就是一个迷恋体育明星的“追星族”。

对盲目崇拜说“不”∶对追星族的心理调整

据有关资料调查表明,70%的学生有过追星经历。对于某些追星族来说,偶像的一切都是自己关心的事。他们看偶像主演的每一部影片,听偶像唱的每一首歌曲,不想错过偶像的每一场比赛,疯狂购买偶像的画册、唱片,收集有关偶像的一切资料,从生辰星座、身高体重、兴趣爱好、服装品牌到恋爱情史都如数家珍。

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在这个选秀迭出的年代,追星实在不是什么新鲜词了,它已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

有的教师一听说学生追星,就表示强烈反对。其实,喜欢明星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偶像崇拜青春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青春期心理需要的反映。辩证地看,追星对学生来说,也有着积极的一面,因为追星是学生的一种社会学习,他们通过对明星的观察、模仿,掌握了许多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知识,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特别是品行高尚的明星,可以成为学生的好榜样。

有的学生对心中的偶像是盲目崇拜,甚至狂热模仿到了发疯、发烧、发昏的地步,这是一种“心理缺陷”,教师应从心理健康角度对这类追星学生进行指导,以正确引导他们的追星行为。

经典案例

很多老师对学生的追星行为颇为不解,甚至反感,因此常对这种学生加以呵斥。但重庆市奉节县梅子初级中学优秀班主任刘滨老师却从来不这样做,他认为学生追星并不是什么坏事,只要引导有方,不让学生盲目崇拜,追星有时还会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小铎是一个非常阳光的男生,身高一米七八,整天一身运动装,酷爱运动,特别是足球,踢得有模有样。小铎不但喜欢运动,学习也很不错,成绩名列前茅,是一个发展比较全面的学生。所以,刘老师非常喜欢他。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刘老师发现他学习有些心不在焉,上课经常走神,前不久的期中考试成绩也下滑了不少。怎么回事呢?刘老师决定找时间认真地和小铎交谈一下。

一天下午放学后,刘老师把小铎留了下来。来到办公室,刘老师给小铎倒了一杯水,安抚性地拍了拍他的肩,示意他不要紧张,然后温和地问道:“你最近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难事,能不能跟老师说说?”

“我,我……”小铎张口欲言,却又支支吾吾,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似的。

“说吧,不管什么事,老师都不会责怪你的。”

“老师,我,我……”小铎仍然支支吾吾,这样沉默了几秒钟,最后他像是下了决心似的,猛地抬起了头:“老师,我想去意大利看我的偶像,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足球名将。”

“啊?”听了小铎的话,刘老师有些吃惊,他想过小铎成绩下滑的各种原因,但就是没想到结果竟是这个——追星。

小铎也追星?他可是一个好学生啊!刘老师一时有些难以置信。但这只是瞬间的事,他立刻平复了心情,再次以温和的语气问道:“你很崇拜他是吗?”

“是。他踢球非常棒,我想去见见他,否则我坐在教室里也学不进去,脑子里全是这事。我去意大利,见了他,回来以后就可以专心学习了。我相信,到那时候,我一定会认认真真复习,中考不会有问题的。现在这样,难受死了!”小铎烦恼地说。

刘老师知道小铎确实有学习的潜力,现在最重要的是怎样打消他去意大利见偶像的这种荒唐想法,引导他理性地去追星。简单思索后,刘老师觉得应从心理上进行调整,第一步先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刘老师首先肯定他的偶像选择得很好。说他的偶像是体育场上的强者,勇敢、自信、意志坚强,临场反应迅速,又有极强的爆发力。这样的英雄气概,是很多中学生所选择的歌星偶像无法比的。还附带告诉他,自己曾经对足球毫无兴趣,但自从看了那届中国队参加的世界杯赛后,现在也很喜欢看了,也很欣赏他的偶像。

听了老师的话,小铎的目光一扫刚才的烦恼,变得亮晶晶的。显然刘老师的话让他感到安心,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了。

接下来,刘老师话锋一转,说选择偶像,就是希望自己能成为偶像那样的人(更多是精神方面)。但现在,显然因为过于迷恋,使你的崇拜已经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相信这肯定不是你的偶像所希望的。同时,刘老师还告诉小铎:这些明星们在绿茵场上、舞台上、广告中,绝对是公开的,但是,在离开这些地方后,绝对是比较隐蔽的。“你花那么多钱、浪费中考复习的宝贵时间,飞到意大利去,你就能见到他吗?就算你万分幸运遇到他露面的机会,你又能怎么样?就连周笔畅这种突然蹿红的偶像,一唱完歌不是马上就被保安人员护着走了吗?更何况世界足球明星呢?”

这一席话,引起了小铎的思考,他陷入沉思中。

看到小铎开始动摇,刘老师又开始对他讲一些媒体披露过的中学生荒唐追星的故事,听着听着,小铎渐渐露出了笑容。他的领悟力很强,点点头对刘老师说:“我懂了。”

为了让小铎真正安心,刘老师建议他不妨给偶像写封信,寄到对方效力的俱乐部,把自己对他想说的话全都写在上面,但不要期望一定能收到偶像的回信,因为他可能每天会收到从世界各地寄去的成千上万的信件。不过,一个中国小男生的信,也许会让他的秘书处理信件时特别感兴趣。总之要抱着“管他有没有结果,我写写,把自己的思念和渴望传递过去就是了”的心态。刚说到这里,小铎已经兴奋地站了起来,高兴地对刘老师说:“太好了,老师,你的建议非常好!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后来,小铎真的写了一封信寄到偶像效力的俱乐部。不管有没有收到回信,但让刘老师高兴的是,在寄出信的那一刻,小铎已经没有飞赴意大利的念头了,注意力也集中到学习上来,而且他还经常和刘老师谈论自己的偶像,学会了理性地追星。

案例解析

时下,形形色色的明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很多歌唱演员影视演员、体育健将等活跃在荧屏前、各大媒体上,这些明星似乎成了财富、成功、时尚的代名词。他们以其亮丽的外形、迷人的身材、优美的歌喉、动人的舞姿、矫健的身影,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小铎就是一个迷恋体育明星的“追星族”。为了追星,他甚至想远赴意大利与自己的偶像来一次“亲密接触”。显然这种想法是荒唐的。

由于小铎一心只想见自己崇拜的“英雄”,坐在课堂里心神难安,回家后心猿意马,导致期中考试成绩明显下降。如果长此以往,很可能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了解到小铎成绩下滑的原因后,刘老师并没有因为他追星就严加呵斥,而是温和地与他谈心,通过心灵的沟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从而引导他正确追星,避免陷入盲目之中。

刘老师与小铎作了推心置腹的交谈。他先肯定了小铎的偶像值得“追”,并以自己也喜欢这个明星为话题,拉近了双方的距离。这就打开了小铎的心理防线,使其畅所欲言。当感受到小铎对自己的信任后,刘老师又转而指出其追星的盲目性。小铎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好、领悟力很强的学生,所以听了老师的话,他开始思索自己这样做值不值得。

当然,此时小铎的追星心理还没有真正被调整过来,但他确实有些动摇了。刘老师趁机又给他讲了一些媒体披露过的中学生荒唐追星的故事,以此作为警示。这些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小铎露出了笑容,不再愁眉不展。为了让他更安心于学习,不再有飞赴意大利的念头,刘老师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建议——给偶像写封信寄过去。这样不但不会耽误学习时间,还能了却心愿,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这个建议让小铎豁然开朗起来,他高兴地说道:“好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通过分析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刘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非常明智。对于学生的追星现象,他采取了宽容、参与和讨论的做法,与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在讨论、探究、思索、渐悟、筛选中逐渐把问题引向深入,引上轨道。对他们的单纯幼稚甚至可笑的想法既没有嘲笑、讥讽,也没有训斥,而是在肯定追星行为的同时,让他们把握分寸,做到追星、学习两不误。这样做也给学生留下了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自我纠正、自我提高的空间和余地。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追星对学生成长有意义,老师要给予理解,没必要视偶像为洪水猛兽,严加禁止。

教育延伸

现在的学生有七成以上都追星,有的学生追星比较理性,但有少部分却很疯狂,他们到处收集有关“星”的资料,甚至有专门的记录。他们在床头桌前都贴着“星”们的照片,有的还随时带着明星的画片,就像护身符一样。他们或许记不住父母的生日,但对“星”的一切却能娓娓道来;他们极力仿效“星”的发型、穿衣打扮,甚至不惜花钱把自己的某个部位也整容得与“星”们一样,更有甚者还会仿效明星自杀。

那么,为什么学生会追星,甚至到疯狂地步呢?原因有很多,可分为自身原因和社会原因,其中社会原因是主要原因。

1.自身原因

(1)青春期的心理需要

在中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莫名的苦闷、迷茫和彷徨,对自己的人生不知如何定位,他们需要一个模式来参照,要不然就很难完成自我确立。偶像是他们理想自我的载体,于是“追星”就成了实现自我的必然途径。(www.xing528.com)

其实,崇拜偶像只是寻找一种心灵的寄托。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存在着一两个或几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影响人生价值取向的人,这也就不难理解追星现象的普遍了。既然这种现象不可避免地存在,就该坦然接受这一事实,这样才能为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找到最恰当的解决方案

(2)崇拜心理

追星心理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因为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仅仅只是满足于感官享受,这一点可以从他们所追明星的形象表现出来:男的大多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扮演的也多是义胆冲天、侠骨柔肠的铮铮铁汉;女的则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扮演的也多是娇媚可人、善良温柔的婷婷玉女;球星也都英姿勃勃、气质逼人,在赛场上更有翻云覆雨、左右全局的能力。生活中这些明星们的发型、穿衣打扮代表了时尚、潮流,在学生眼中代表了另类,这些难免让正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羡慕、迷恋、崇拜。

(3)从众心理

这一心理正说明青少年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辨能力是十分有限的,他们的好恶往往带有很强的从众色彩,为了不被看做“落伍”,视为“异端”,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加入到追星行列中,盲目追逐。

(4)时尚心理

“追星”,在不少学生看来,就是件时髦的事,至于有没有道理、有没有价值却从不去考虑,只要有“星”可“追”就足够了。

2.客观原因

(1)媒体责任的缺失

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电视电影、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信息渠道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无时不受到影响。其中部分媒体一味迎合学生的口味,推出的偶像带给学生的只是简单的视觉、听觉享受,注重的是一些外在的、娱乐性的东西,无法对学生形成正确引导。

(2)榜样的缺失

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榜样所起的作用不是越来越大,而是越来越小,特别是适合中小学生的榜样太少。而且一些树立的榜样给人的感觉却是可望而不可即,可佩而不能学的,也就丧失了其应有的影响力、感染力。

学生喜欢明星、崇拜明星,与我们这个时代缺乏偶像有关。老师和家长们所说的雷锋、赖宁毕竟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学生并不熟悉他们。学生平时所听到、见到、接触到的全是影视媒体宣传的偶像,这叫他们怎能不崇拜?

(3)学校教育的缺失

学生追星热折射出的是学校教育的缺失。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这是当今教育的真实写照。学生的学习生活枯燥、沉闷、乏味,每天处于永无休止地上课、机械重复地做题之中。师生每天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抓智育上都还不够,更妄谈其他的教育了。学生不能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而是变为学习的奴隶,为学习所累。学习就如大山般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不是学得越多越爱学,而是学得越多越厌学。

追星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学生把追星当成缓解学习压力的调味剂,绷得紧紧的神经能够在追星中得到暂时的缓解,这可看做是他们自我调节的一种表现。

对学生来说,“追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所以老师不必大惊小怪。虽然盲目“追星”有弊,但如果老师能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把握好“追星”分寸,善于从学生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积极的人生经验,让学生学会理智地去“追星”,不在盲目的“追星”中迷失自己,那么,这样的“追星”是利大于弊的,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应该是有益的。

哲学家告诉我们,一切都是辩证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学生追星现象亦如此,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就看我们教师怎样去正确引导了。

调整策略

学生的追星问题日益严重,单靠他们自身的自制能力与调节能力不足以处理好这些问题,这时需要老师、家人、社会的帮助。教师要用恰当的方式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追星之路,健康地成长。那么,如何正确引导、调整追星族的心理呢?

1.及时发现、调整

当学生有追星的外在言行表现时,教师要适当介入,站在学生的角度对他们的追星行为表示理解,向学生说明这种心理的正常性。这样可以拉近距离,在引导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可以有的放矢,让学生感到心悦诚服。

教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不反对也不提倡个人偶像崇拜。要引导学生把握分寸:对偶像的追随不是光看外表,更重要的是看其品质;是欣赏其歌,钦佩其才,而不能迷恋其人;不能只看到他们风光的现在,更要了解他们曾经艰辛的付出;要正确处理追星与学习的关系,不能因追星而荒废学业、虚度青春;追星应是学习的动力,而不能成为学习的阻力。

2.加强学生的自尊教育

学生的盲目追星其实是迷失自我、丧失自我的表现。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缺点与不足。明星也是凡人,不是神明,他们同样也有缺点和不足。但他们是公众人物,只不过在公众场合通过掩饰,遮盖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缺点罢了。如果每个学生都忽视自己的特点而盲目从众,就是对自己的不尊,同样也必然造成对他人不敬,因为一个连自己都不尊重的人,怎么会尊重他人?

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致地剖析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要帮助他们深刻地洞悉他人,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要让他们懂得尊重自己,维护自我尊严。

3.重视学生的家庭指导

在学生成长的烦恼中,父母无疑是解惑的重要人物,同时也起着榜样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学生追星方面要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提醒他们不能粗暴干涉,要用亲情感化、启发子女面对现实、摈弃幻想,引导子女珍爱自己,关爱家人。不能对子女的追星行为提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如刻意花钱购买明星的装束来装扮子女,领着子女东奔西跑追觅“星迹”,等等。这只会导致子女沉迷在“追星”中不能自拔,越来越远离现实。

4.召开有关“追星”问题的主题班会

开展“与明星面对面”活动,让学生了解明星成长历程和光环背后的艰辛,对明星所应具备的秉性天赋及所应具备的专业学识能够有正确的认识,认识到不是每个人都能当明星。

开展评选“今日校园明星”及“当代学生形象设计”活动,树立身边学生中健康成长的榜样,以时尚、健康、向上、积极的学生造型设计来丰富学生生活、活跃校园文化。

开展“畅想未来”“十年后的我”等理想教育活动,通过演讲、报告会、主题班队会、团日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成才与社会发展相联系,努力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领导者。

5.搭建活动平台,让人人成为“明星”

学生的“追星”现象,在某种意义上显示了他们对成功的向往。“与其崇拜他人,还不如让他人崇拜自己。”教师要注意营造多元的班级文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他们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有更多的人际交往和良性互动,发展特长,体会成功的快乐,把学生“追星”转化为对成功的自我激励,借以促进学生个人的心理成熟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追星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作为教师,一定要教育学生把握好分寸。学生容易盲目自信,一旦迷上某个明星,会认为全世界只有自己崇拜的明星才是最完美的。而且在“光环效应”下,哪怕是明星的缺点或坏脾气,他们也会无条件地照搬学习。所以,在解决追星问题的时候切忌简单粗暴,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从心理上加以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走出自我迷失的沼泽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