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收集性会见 | 管理沟通专家分享实战技巧

信息收集性会见 | 管理沟通专家分享实战技巧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收集性会见主要以收集信息为目的。(谈感受)一、信息收集性会见的过程通常情况下,信息收集性会见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因此,会谈结束之后,必须及时整理会见记录,并将经过整理的会见记录交给被会见者核对,这不仅会增加信息收集的准确性,提高会见的效率,同时也是对被会见者的一种尊重。员工离职会见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信息收集会见形式。两周后的一天傍晚,张总处理完手头的文件后,准备回家。

信息收集性会见 | 管理沟通专家分享实战技巧

在了解会见的含义、特点和过程之后,管理者还要充分、准确地了解不同类型的会见,因为不同类型的会见有其各自不同的目的和程序。

信息收集性会见主要以收集信息为目的。这种形式的会见通常包括数据收集、陈述客观事实、描述状态、进行主观评价和谈感受等内容。例如:

“这种产品一年的维修次数是多少?”(数据收集)

“告诉我你的下属究竟做了些什么?”(陈述客观事实)

“你是怎样回答那位顾客的投诉的?”(描述状态)

“你对你的同事的工作业绩有何评价?”(进行主观评价)

“你喜欢人力资源主管的工作方式吗?”(谈感受)

一、信息收集性会见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信息收集性会见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收集背景信息阶段

由于信息收集性会见的目的是提供最原始的、第一手的资料,为以后的分析、行动打基础,因此要求会见过程紧凑、充分利用时间,不必为从其他渠道可以获得的信息浪费时间。收集信息时,收集者常可借助组织图表、生产记录等一系列文件,来树立对所需信息的概念性认识,并构造会见的一个基本的、常用的框架,用以回答“是什么”、“怎么样”和“谁”等问题。

(二)会见准备阶段

在信息收集性会见的准备阶段,会见者要决定在会见中获取何种信息以及如何获取这些信息。这里需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在会见中要获取何种信息?这些信息能否用其他更有效的手段获得?哪些人掌握这些信息?以何种顺序会见那些掌握信息的人?如何确定会见时间、会见地点?会见时间有多长以及如何通知被会见者?如何提问、问什么问题、运用什么手段获取信息?是否存在干扰提问与回答的因素?如果有,如何克服?会见结果如何记录,是做笔记还是录音?

(三)会见实施阶段

信息收集性会见的目的在于获取大量需要的信息,因此,会见者的首要任务就是熟练运用各种会见技巧,创造一个开放、轻松、友好、和谐的会见环境,让被会见者畅所欲言。其次,会见者应合理把握会见的进程与会见的时间,把交谈内容限制在会见议题之中。当然,如果被会见者提出会见者感兴趣的议题之外的内容,会见者也应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会见计划。在会见实施阶段,会见者要善于应用倾听、提开放性的问题和掌握好说话的时间等技巧来循循善诱,调动被会见者的主动性,并灵活运用追踪性提问来获取深层信息。

(四)会见分析阶段

成功的信息收集性会见会收集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大多是以会见记录形式保存,还有少部分保存在会见者的记忆中。因此,会谈结束之后,必须及时整理会见记录,并将经过整理的会见记录交给被会见者核对,这不仅会增加信息收集的准确性,提高会见的效率,同时也是对被会见者的一种尊重。

在会见记录的整理过程之中和之后,管理者应及时地分析收集到的信息,并将结果尽早用于实践中,这样信息收集才有意义。此外,分析和总结会见过程,对于提高今后会见的效率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常见的信息收集性会见

(一)市场调研会见

市场调研会见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市场的真正需求,掌握如顾客的偏好、顾客在挑选产品时最关注的方面、产品销售群体等重要信息。因此,它是最常见的信息收集性会见形式。在市场调研会见中,会见者的中心目的是获得大量用于分析的调研结果,而封闭性问题的回答通常更简洁,更易记录和分析。所以,在调研会见的过程中,会见双方较多采用简洁、易记录、易分析的封闭性问题。此外,由于调研会见经常会面对大量的被会见者,为提高会见效率,在市场调研会见中多采用有组织、有条理的问卷调查方式。

(二)员工离职会见

离职会见的目的主要是调查员工自动离职的原因。若在相对短的时期内,一定数量的员工因为相同的原因而自动离职,就说明企业内部在组织安排、激励机制等管理方面确实存在着问题,需要调整。员工离职会见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信息收集会见形式。其特殊性主要在于被会见者不愿意说出真实的离职原因。在员工已经做出离职决定的情况下,员工一般不愿过多批评企业的不足,这种心理成为信息收集过程中的障碍。克服这种障碍需具备一定的会见交谈技巧,例如:以一种没有成见、平心静气的态度交谈;尽量把会见安排在便于谈心的时间和地点;要使被会见者的情绪尽量放松,消除敌视态度;对事不对人;多提开放式问题,避免引导性问题;与被会见者交谈的语速要和缓,语调要平和;以倾听为主,少评论,不提忠告,不要曲解和自以为是地补充被会见者的叙述;掌握好说话的内容和时机,以鼓励被会见者说出心里话为宜;对被会见者提出的观点和问题,可以作必要的解释,但不要争论,更不要指责;如果被会见者明显不合作。也可主动放弃本次会见,再安排其他会见机会,不要强行将会见进行下去。成功的员工离职会见能够帮助管理者找出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不足,进而有效预防人才的流失。

专题例证(www.xing528.com)

小李有离职的想法

张总是上海某著名跨国通信公司网络技术部总监,部门承担了公司全部市场的一半(五个省)的工程量,任务重技术含量高。

1999年由于通信行业的热门,手下工程师的离职率也高了起来,张总非常担心几个骨干TEAM LEADER的动向,经常同他们一起聊聊,以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

一天,张总同负责江苏工程的李工一起共进午餐。李工是部门内非常资深的交换机工程师。

张:小李,最近一直在出差,好久不回公司了吧?

李:是啊,张总。都快成江苏人了。今天早上刚到上海,徐州用户又来电话,明天还得赶回徐州。

张:家里有没有困难啊?

李:还可以吧⋯⋯

张总发现小李对自己好像有所保留,一下子也不便多问,便暂时没有继续交谈下去。一周后张总正好要到南京去开会,他请秘书给小李也订了一张火车票,一同前往南京。

火车上,张总同小李又继续交谈了起来。

张:你手里是什么报纸啊?

李:《招聘》,最近华为和朗讯都在招研发人员了。

张:怎么对搞研发有兴趣啊?

李:一直在现场工作,有时候也对实验室有点好奇,不过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竞争力⋯⋯

张总发现小李确实有离职的想法,可能现在还没有确定,张总感到自己对小李的了解还是及时的,他觉得最近必须多和小李沟通,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两周后的一天傍晚,张总处理完手头的文件后,准备回家。他经过实验室时发现小李正在实验室里同一位工程师聊着什么,张总敏锐地意识到了这可能是非常好的一次机会,他也走进实验室。

张:小李,小刘,这么晚了还在验带啊,晚饭还没吃吧,走,我请客到楼下麦当劳去。

小李和小刘一看,张总的盛情邀请难以推辞,便接受了,一同下楼共进晚餐

在进餐中,张总单刀直入地问小李是否有方向,小李感到张总对自己的关心是真心的,便也和盘托出。原来小李参加了郎讯公司的面试,录取的可能性极大。张总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后,也坦率地把自己的困难告诉了小李,江苏今年的工程量非常大,而且目前能代替小李的人还没有。所以他想请小李在一个月内培养一个接任他的人,如果可行的话,他就不会在小李离职的问题上刁难小李。小李理解了张总的苦衷,答应一定在离职前培养一个接班人。

随后小李果然被朗讯公司录取,而小李也未食言在离职前带出了一个接班人。张总觉得自己还是满意的,因为一般培养一个TEAM LEADER需要半年时间,而自己的预防性沟通使得结果是双赢的。

而事情也并未结束,2001年IT 业的冬天来临,郎讯将小李所在的部门裁减了,小李在此情况下又同张总取得了联系,张总获知有个部门有一个职位空缺,便将小李推荐上去,不久被录取。小李怀着感恩的心情来告知张总,此时在张总内心一种管理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员工离职是企业经常遇到的情况,管理者如能采取像张总那样的预防性的沟通的手段,则对企业和员工来说是一种双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