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列宁主义论纲:三 十月革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

列宁主义论纲:三 十月革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并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而列宁主义,也进入了以指导这种探索并反映探索成果的新的阶段。无产阶级在取得革命的胜利以后,必须把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提到各项工作的首位。在《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中,列宁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并提出了战斗唯物主义的斗争纲领。列宁不仅直接领导俄国的革命和建设,而且极为关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列宁主义论纲:三 十月革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并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而列宁主义,也进入了以指导这种探索并反映探索成果的新的阶段。列宁在实践基础上所进行的理论思考,为列宁主义宝库增加了以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的极为丰富的内容,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了新的更大的发展。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在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列宁及时地为党和国家各方面的工作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围绕如何实行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列宁写下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政治》等重要著作,依据俄国的实际经验,精辟地论述了过渡时期的性质、特点,阶级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任务和政治形式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关于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系统理论。

无产阶级在取得革命的胜利以后,必须把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提到各项工作的首位。列宁在1918年的《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等文章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把以实现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为党的中心工作任务,并据以拟定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的纲领。

列宁本希望能很快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但由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这个转变到国内战争结束后才得以实现。

1920年12月,全俄苏维埃八大提出了宏伟的电气化计划。列宁称之为“第二个党纲”,并强调一定要使国民经济转到现代化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

列宁认为,大力进行经济建设,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这对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经济落后的国家里,究竟通过什么道路向社会主义过渡?这是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的一个最复杂的问题。列宁领导全党经过几年的反复探索,终于制定了系统的“新经济政策”理论。

列宁就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写下了《论粮食税》《新时代、新形式的旧错误》《论黄金在目前和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等文章,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新的贡献。

列宁十分重视执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建设。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列宁精辟地论述了领袖、政党、阶级、群众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其他许多著作中,对执政党的地位和作用、党政关系、党群关系、党内民主和纪律、党内斗争和团结、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卓越的见解。这些思想,丰富了他在十月革命前提出的新型政党的理论。

在政权建设方面,列宁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原则,以确保政权永远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从根本上消灭产生官僚主义的基础。

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列宁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中,列宁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并提出了战斗唯物主义的斗争纲领。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再论职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错误》等文中,阐述了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提出了用辩证法分析研究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基本要求,反对用折衷主义偷换辩证法。

列宁还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辩证发展过程,从而使社会主义社会的辩证法思想成为列宁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列宁不仅直接领导俄国的革命和建设,而且极为关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他领导创建了共产国际,撰写了《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重要著作,起草了《关于国际形势和共产国际基本任务的报告》《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等重要文件。

列宁站在世界革命的高度,论述了俄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关系,要求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要求正确对待俄国革命的经验;提出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组成部分的思想,要求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共同斗争,并为民族解放运动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

1922年12月至1923年初,身患重病的列宁口授了他最后的几篇文章和信件:《日记摘录》《论合作制》《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论我国革命》《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

这些文章和书信总结了苏维埃政权建立几年来的经验教训,系统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计划以及党的领导方面的重要建议,为苏维埃俄国的建设指明了进一步发展的道路,成为列宁主义宝库中的巨大财富

列宁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和繁忙的国务活动中,身体健康逐渐受到影响。1921年冬出现重病的初期症候。1922年5月不得不到莫斯科郊外的哥尔克村长期休假。从这时起,他先后一共遭受了4次脑卒中的袭击,以致全身瘫痪。列宁与病魔进行了长期顽强的搏斗。

1924年1月21日晚6时50分,列宁终因脑溢血引起呼吸器官的麻痹而与世长辞,终年54岁。

列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献给了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事业。(www.xing528.com)

人类历史上,同时是思想家又是革命家的人不多。有人堪称思想家却不是革命家,有人堪称革命家却算不上思想家。列宁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又一位卓越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以其恢宏的思想、丰富的创造性、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凡的革命气魄赢得了世界亿万人民的尊敬。

列宁给世界人民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思想遗产。以我国自行编辑出版的《列宁全集》第二版计,列宁的著作、书信、笔记共达60卷,收录列宁文献近万件,加上各种参考资料,总字数达3000万。

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做过的统计,有63个国家用134种语言文字出版列宁的著作,就出版发行量和翻译的数量来说,列宁著作占世界第一位。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362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第786页。

[3]陆南泉、黄宗良、郑异凡、马龙闪、左凤荣主编《苏联真相》上册,新华出版社,2010,第46页。

[4]同上书,第632页。

[5]《列宁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238页。

[6]同上。

[7]《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第4辑,人民出版社,1982,第119页。

[8]《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4页。

[9]斯大林:《论反对派》,人民出版社,1963,第102页。

[10]格·季诺维也夫:《列宁主义·列宁主义研究导论》,东方出版社,1989,第4页。

[1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人民出版社,2012,第132页。

[12]《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第4辑,人民出版社,1982,第124页。

[13]《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4页。

[14]同上书,第161页。

[15]《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33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