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主义论纲输出成果

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主义论纲输出成果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民族主义问题。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和民族独立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民族主义也有很大的进步作用。如果民族主义扩张和泛滥,甚至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列宁主张在工人运动中要无一例外地反对两种民族主义。在现实中,大俄罗斯民族主义又是表现最多、危害最大的一种倾向。因此,列宁对大俄罗斯民族主义表示了极大的政治愤慨。

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主义论纲输出成果

为了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民族主义问题。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民族主义起着不同的作用。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民族运动中,民族主义曾起过反对封建异族统治的进步作用。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和民族独立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民族主义也有很大的进步作用。

但是,民族主义从本质上来说,是资产阶级对于民族的看法以及处理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它的进步作用是有限的。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主义不利于各民族的团结与和睦,不利于民族问题的解决。如果民族主义扩张和泛滥,甚至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列宁当时虽然还没有较长时期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但他从理论上以及沙俄时期和苏维埃政权初期民族主义的表现中,已经意识到必须同资产阶级民族主义作斗争。他指出:“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民族主义,口头上承认民族平等,行动上则维护(常常暗中,背着人民)一个民族的某些特权,并且总是力图为‘自己的’民族(即为本民族的资产阶级)获得更大的利益,力图把各民族分开,划清它们之间的界限,力图发展民族的特殊性等等。”[56]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同民族主义是不能调和的,即使它是最‘公正的’、‘纯洁的’、精致的和文明的民族主义。”[57]

民族主义有各种表现,归结起来,一种是大民族主义,另一种是小民族主义。列宁主张在工人运动中要无一例外地反对两种民族主义。十月革命后,地主资产阶级的民族压迫政策结束了,但两种民族主义的残余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大民族的民族主义亦即大俄罗斯民族主义,主要表现在忽视非俄罗斯民族的民族特点,排斥和压制非俄罗斯的东西,竭力使一切管理机关都掌握在俄罗斯人手中,甚至主张“统一而不可分割的俄罗斯”,即把其他民族都置于大俄罗斯的控制之下。小民族主义的民族主义倾向则主要表现在过多地强调民族特点、民族利益,忽视无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对俄罗斯人存在着过多的戒备和不信任心理。

列宁认为,两种民族主义倾向对于各民族的团结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都是不利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列宁把重点明确地放在反对大俄罗斯主义上。他认为:“抽象地提民族主义问题是极不恰当的。必须把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大民族的民族主义和小民族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58]从历史成因看,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是压迫民族逼出来的,是大俄罗斯民族对其他民族施加了无数暴力和侮辱造成的。在现实中,大俄罗斯民族主义又是表现最多、危害最大的一种倾向。

因此,列宁对大俄罗斯民族主义表示了极大的政治愤慨。他认为,只有通过对大俄罗斯主义的严厉追究,通过俄罗斯对异族人的让步,才能消除异族人对俄罗斯人的不信任和猜疑心理,补偿历史上大俄罗斯人对异族人造成的过错,巩固各民族的联盟。

1919年12月16日,他在《立宪会议选举和无产阶级专政》一文中指出:“我们既然是国际主义者……就应该特别坚决地反对‘俄罗斯’共产党人的大俄罗斯帝国主义和沙文主义的(有时是不自觉的)残余。”[59]随后,在《为战胜邓尼金告乌克兰工农书》中,他又强调:“我们大俄罗斯共产党人,对我们当中产生的一点点大俄罗斯民族主义的表现,就应当极其严格地加以追究。”[60]

1922年,针对在筹建苏联过程中的某些错误倾向,列宁以极其强烈的措辞宣布:“要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决一死战。我那颗该死的牙齿一治好,我就要用满嘴好牙吃掉它。”[61]

随后,由于发生格鲁吉亚事件,列宁又不顾重病在身,以全副精力投入与大俄罗斯主义的斗争,并口授了《关于民族或“自治化”问题》,阐明了他反对大俄罗斯主义的严正立场,严厉批评了斯大林、捷尔任斯基、奥尔忠尼启则等人的大俄罗斯主义错误。

当然,苏联的民族问题依然非常复杂,长时期以来并没有真正解决好。到1991年,存在了69年的苏联轰然解体。

从民族角度来看,苏联解体与三个原因有关。

第一,党在维系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中的作用问题。

苏联之所以能够成立和长期存在,除了诸多客观原因之外,主要是由于有统一的苏联共产党存在。无论苏联成立前还是成立后,各加盟共和国的党组织都是统一的,都隶属于联共(布)中央。

列宁从开始建党活动起,就坚决反对将联邦制原则应用于党内,坚决反对按照各民族共产党各自独立的联邦制原则来建党。1919年俄共(布)八大《关于组织问题的决议》确认,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集中制的共产党,有一个统一的、能领导俄罗斯联邦的党的全部日常工作的中央委员会。全党不论其民族成分如何,都应无条件地履行俄国共产党及其领导机构的一切决议。

事实证明,这一决策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统一的党作为纽带,就很难把各个相对独立的共和国联系、捆绑在一起。后来苏联的解体,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苏联共产党的领导能力下降,许多加盟共和国的党组织带头闹起了分裂。纽带一断,解体就难以避免了。

第二,苏联是以民族特征为标志建立的联邦制。

世界上的联邦制有多种形式,有的以民族为基础,有的以区域为基础。苏联是以某个独立的民族为基础。各个加盟共和国都以主体民族来命名。而且宪法“保证每个共和国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力”。加入和退出联盟的条件和程序都比较宽松。

这种规定,体现了列宁的民族平等和民族自决权的思想。但从后来苏联的解体来看,这样的设计和理念还是过于理想化了。这种以民族特征建立的共和国,很容易强化民族主义思想和情绪。一旦失控,又没有严格和复杂的宪法条件和程序,就很容易造成国家分裂。1991年前后,苏联的多个加盟共和国正是利用这个宪法的规定,甚至没有经过一定的宪法程序,就很轻易地退出了苏联,宣告了苏联的解体。这种结果,大概是列宁和斯大林都始料未及的。

第三,左右为难的民族政策。

沙皇俄国在几百年的时间里,通过残酷的侵略、掠夺手段,兼并了大大小小许多民族地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帝国版图。

苏联长时期内在民族问题上的一些错误政策,带有大俄罗斯主义的倾向,伤害了一些民族的感情,种下了民族矛盾和冲突的祸根。如纳卡地区的归属问题、对外高加索3个共和国的压制、对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的吞并、10多个民族的强行迁徙,等等。这些历史问题到20世纪80—90年代都成了民族动乱之源。从1986年起,苏联的民族问题开始暴露,民族冲突开始发生。此后就愈演愈烈。其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涉及面之广、性质之严重,空前未有。

戈尔巴乔夫时期在政治领域轻率地造成的不稳定局面,为民族分立主义思潮的发展和泛滥敞开了大门,苏联的各种非正式组织,首先是在一些加盟共和国出现的。它们打着“改革”的旗号,与社会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和反共主义浪潮相配合,一步步提出了民族分立主义的要求。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一个个相继宣布独立,一个统一的联盟国家,就这样被拖进分崩离析的境地。

苏联的民族政策,有的时期非常强硬,有的时期又比较宽松。但无论强硬和宽松,都左右为难,没有能真正解决苏联的民族问题。最后在相当程度上是民族分立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注释】

[1]《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78-81页。

[2]同上书,第78页。

[3]同上书,第81页。

[4]《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232页。

[5]《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54页。

[6]《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326-327页。

[7]《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324页。

[8]《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395页。

[9]《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164页。

[10]同上书,第167页。

[11]《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13,第195页。

[12]《列宁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13,第89页。

[13]同上书,第218页。

[14]《列宁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228页。

[15]同上书,第249页。

[16]同上书,第231页。

[17]《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257页。

[18]《列宁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242页。

[19]《列宁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266页。(www.xing528.com)

[20]同上书,第264页。

[21]《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259页。

[22]《列宁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287-288页。

[23]《列宁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13,第218页。

[24]《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431页。

[25]《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67页。

[26]同上书,第254页。

[27]《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17页。

[28]《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20页。

[29]同上书,第21页。

[30]《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257页。

[31]《列宁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72页。

[32]《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258页。

[33]《列宁全集》第50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476页。

[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第313页。

[35]《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163页。

[36]《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236页。

[37]《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236页。

[38]《列宁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73页。

[39]《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130页。

[40]《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214-215页。

[41]《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145页。

[42]《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356页。

[43]《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123页。

[44]同上书,第314页。

[45]《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258页。

[46]《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252页。

[47]同上书,第138页。

[48]《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101页。

[49]《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149页。

[50]《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228页。

[51]《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139页。

[52]《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220页。

[53]《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86页。

[54]《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243页。

[55]宋士昌主编《科学社会主义通论》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4,第420页。

[56]《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250页。

[57]同上书,第136页。

[58]《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356页。

[59]《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20页。

[60]同上书,第50页。

[61]《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22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