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私有财产发展导致的词语问题

私有财产发展导致的词语问题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占有”是个貌似简单的词语。“占有”一词的语言发展史表明,这个词语确实存在问题。这个事实表明,“占有”一词的发展是随着私有财产的发展而来的;而在功能性财产占主导的社会,拥有财产只是为了日常使用,因而“占有”这个词语是不存在的。另一种存在与表象相对,指的是人与物的真实本质和现实,而不是欺骗性表象,正如本韦尼斯特在探究“是”的词源时所指出的那样。

私有财产发展导致的词语问题

“占有”是个貌似简单的词语。每个人都拥有某些东西:身体(3)、衣服、住房,到如今人们拥有汽车电视洗衣机,等等。生活中不拥有任何东西是不可能的。那么为什么占有是有问题的呢?“占有”一词的语言发展史表明,这个词语确实存在问题。对于那些认为占有是最自然的人类生存方式的人来说,当得知有些语言当中没有“占有”一词,会感到非常吃惊。比如在希伯来语当中,“我有”必须用间接形式“jesh li”表达,意思是“对我而言”。实际上,用这种方式表达占有的语言占大多数,它们都不是直接说“我有”。有趣的是,在很多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对我而言”的结构逐渐发展为“我有”这一结构。埃米尔·本韦尼斯特(Emile Benveniste)指出,这一演变顺序不存在相反的情况。(4)这个事实表明,“占有”一词的发展是随着私有财产的发展而来的;而在功能性财产占主导的社会,拥有财产只是为了日常使用,因而“占有”这个词语是不存在的。这个假说是否正确或在何种程度上正确,将有待于社会语言学家们继续研究。

如果占有是个相对简单的概念,那么存在,或者它的动词形式“是”(be),理解起来要困难和复杂得多。它有几种不同用法:(1)用作连系动词,比如“我是高个子”、“我是个穷人”、“我是白皮肤”,在语法上意指某种同一性(许多语言没有这个意义上的“是”;西班牙语中表示主语本质属性用“ser”,表示主语临时特征用“estar”,二者是有区分的);(2)用来构成动词的被动态,比如“我被打了”(I am beaten)表示我是他人行为活动的对象,而不是我的行为的主体[如“我打人”(I beat)];(3)用来意指存在。本韦尼斯特认为表示存在的“是”与表示同一性的系动词“是”完全不同,“虽然它们一直共存并仍将共存,但它们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词”。

本韦尼斯特的研究对作为实义动词的“是”作出了新的解释,而不仅仅把它当作连系动词。在印欧语系当中,“是”通过词根“es”表示,意思是“在现实中存在”。存在和现实被定义为“真实、可靠、确实的东西”。(梵语中,sant表示“存在的、好的、真实的”,最高级sattama表示“最好的”。)因此从词源词根上看,“是”不仅仅表示主语和特点之间的同一性,也不仅仅是用来描述某一现象,而是意指某人或某物的真实存在,用来表达他/她/它的真实性和确实性。如果说某人或某物是实在的,我们指的是其本质而非表象。

对“有”和“是”词义的初步探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www.xing528.com)

1.我所说的“有”和“是”并非指的是独立于主体的特质,如例句“我有一辆车”、“我是白皮肤”或“我是开心的”。我指的是两种根本的生存模式,是对待自我和世界的两种不同取向,是两种不同的性格结构;而占支配地位的性格结构能决定人的总体思维、情感和行为。

2.在占有型生存模式中,我跟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占有和支配:我想把一切据为己有,包括我自身。

3.在存在型生存模式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存在的两种形式。一种与杜·马雷所说的占有相对,指的是与世界鲜活、真实的联系。另一种存在与表象相对,指的是人与物的真实本质和现实,而不是欺骗性表象,正如本韦尼斯特在探究“是”的词源时所指出的那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