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语文生态课堂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生态课堂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堰河——我的保姆》带有很强的自传性,诗中主人公“大堰河”是一位曾经养育过诗人的农村妇女。要理解这首诗的情感与风格,我仍然采取朗读的教学方式。本诗重叠反复地咏叹“大堰河,是我的保姆”,为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抒情基调。“我”和大堰河虽然阶级出身不同,却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并将这种情感扩大,“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直接抒发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

高中语文生态课堂教学反思

一、介绍背景

这首诗,我是提前让学生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可以查资料,还可以在网上查看,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课堂一开始,张兰同学主动站起来说:

这首诗写于1932年的冬日。当时诗人因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被国民党逮捕,关押在看守所中。据诗人自述,写这首诗是在一个早晨,一个狭小的看守所窗口、一片茫茫的雪景触发了诗人对保姆的怀念。诗人于是激情澎湃地写下了这首诗。几经辗转,诗于1934年发表。诗人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个笔名,并且一跃成为中国诗坛上的明星。

《大堰河——我的保姆》带有很强的自传性,诗中主人公“大堰河”是一位曾经养育过诗人的农村妇女。在诗篇中,诗人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塑造了“大堰河”这样一位勤劳、善良、朴实、宽厚的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大堰河出身贫寒,社会地位极其低下,是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的童养媳。尽管大堰河出身卑微,但她却像许许多多劳动妇女一样,身上有着勤劳、宽厚、无私、善良的美德。她和养子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她爱他却“如爱自己的儿子般”。每天辛勤劳作之后,她总要把养子抱在怀里,慈爱地“抚摸”。当她的乳汁流干,养子被亲生父母领回家时,她是那样依恋不舍。以后,在每个年节里,她总要为养子做米花糖,为的是养子能悄悄地来到她身边,叫她一声“妈”。她还把养子画的大红大绿的画儿“贴在灶边的墙上”,为的是“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大堰河心里还有一个梦,那就是有朝一日,“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娇美的儿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二、阅读课文

这是一首将抒情与叙事很好地融为一体的长诗。长诗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排比、对比等多种手法,借以抒发感情,收到了情深意远的艺术效果。

要理解这首诗的情感与风格,我仍然采取朗读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有在自主朗读的基础之上,充分理解作者在文本情感后,再来探究这首诗的内涵,才是比较恰当的。所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又让学生听录音朗读,最后请个别学生朗读,我又引导学生读一遍。

从学生朗读的情况来看,起初他们还没有理解文本,更没有理解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读得并不是很好。后来听了录音,又听了我的范读,结合重点字和词进行纠正,学生才读得比较准确,基本上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三、课文探究

课堂探究是我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最精彩的部分。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认真思考本首诗分几个部分,然后要求学生把每一部分的内容归纳出来,到讲台上面对大家进行演讲:

王磊:同学们,根据我对本诗的阅读理解,再结合我找到的资料总结如下。

第一部分(1~2)。本诗重叠反复地咏叹“大堰河,是我的保姆”,为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抒情基调。“我”和大堰河虽然阶级出身不同,却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我是地主的儿子”,却“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www.xing528.com)

第二部分(3~10)。诗人在狱中看到窗外大雪,触景生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追述大堰河勤劳善良、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

第三部分(11~13)。诗人的思绪回到现实,回到监狱,用儿子对母亲的情感写下为大堰河“呈现的赞美诗”。并将这种情感扩大,“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直接抒发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

四、课后反思

这首诗,我重点采用生态有效课堂教学基本方式进行教学,效果很好,最大的亮点体现如下几点:

1.课堂教学结构清楚,逻辑性强。课堂一开始,从导入、阅读,探究,师生互动环节都比较顺利,运用自如,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2.师生互动性比较强,学生参与率高。这首诗,我在教学时的重点是指导学生阅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这种边读边讨论的效果很好。

3.PPT的设计非常好,组织学生分析品味诗歌的步骤也很到位。

当然,本节课,仍然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如下几点:

1.时间安排不合理,没有按计划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由于白板显示器出现故障,调整课件浪费了时间,导致教学很重要的环节——“当堂训练”内容没有完成。这可以说是一处显而易见的败笔。

另外,个别教学环节时间安排得不够紧凑,造成了课堂教学节奏欠稳定的现象。如学生对本诗的写作背景知之甚少,课堂上对我准备课件上的内容读得不够熟练,耽误了时间。

2.吟咏不足,诗味趋淡。诗歌需要反复吟咏方能读出诗味。由于学生对诗人的身世及写作背景了解得较少,因此对诗歌的解读遇阻,甚至有失偏颇,势必要挤占课堂有效时间。而第四节写大堰河“厚大的手掌”做了很多事情,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每个动词的用法之妙,对解读大堰河的形象起了重要作用。教学中此处处理得略为草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