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雷丙》教学反思:高中语文生态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雷丙》教学反思:高中语文生态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待一切真相大白之后,一场罪恶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四凤羞愧难当,雷雨之夜仓皇出奔,不幸触电身亡。一是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和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雷雨》是曹禺老先生创作戏剧中的一部经典之作。最大的亮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重视自主学习我在执教《雷雨》时,改变了传统单纯接受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雷丙》教学反思:高中语文生态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雷雨》(节选)里全日制高中语文必修四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二课。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鉴赏戏剧作品的能力。学习的重点是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品味人物的语言。如何实现长文短教,让现代中学生喜爱戏剧,学会鉴赏戏剧。教学实践中,我作了这样几方面的构想:一是确立了知识、能力、情意三重目标;二是将课型确定为品读鉴赏课;三是构设了“情境导入——审美感知——剧情表演——品读评析——延伸探究”的教学流程。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教会学生揣摩人物语言、鉴赏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

为了让学生积极的阅读剧本,了解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我让学生反复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品味戏剧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然后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在课堂上点拨,品读一词、一句,比较与鉴赏相结合,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

一、学生说剧情

韩燕:《雷雨》是曹禺先生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闷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走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王磊:这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悲情故事。三十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替周家少爷周朴园生下第二个孩子(鲁大海)才三天的鲁侍萍,竟被周朴园一家凶狠地逼着留下其长子(周萍),抱起奄奄一息的新生儿走向河边……

三十年后,在畸形情爱中挣扎的周萍,自知罪孽深重,为摆脱后母繁漪的苦苦纠缠,拼命地引诱了使女四凤。而四凤其实是周萍同母异父的妹妹。此刻“恨人像一把刀,爱人像一把火”的繁漪妒心大发。恰好,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并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与周朴园进行着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待一切真相大白之后,一场罪恶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四凤羞愧难当,雷雨之夜仓皇出奔,不幸触电身亡。单纯、热情、充满着幻想的周冲(周朴园与繁漪之子)跑去救四凤,也遭不测,周萍开枪自杀,繁漪疯了,鲁侍萍痴呆了……

二、课堂互动探究

我们第一组探究认为周朴园的矛盾冲突主要与鲁侍萍和鲁大海有关。周朴园和鲁侍萍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周朴园最初对自己以为已“死去”的侍萍是“怀念”的,后来知道侍萍还活着是惊慌的,最后看到站在眼前离开了自己三十年的侍萍时是冷酷的。要体会这一情感变化的过程。

第二组探究总结:课文中四个人之间有多重矛盾。一是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和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也是父与子的矛盾冲突。二是鲁大海与周萍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三是鲁侍萍与周萍母与子的矛盾冲突。四是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这是根本性质的冲突。

第三组的杨洋:周朴园与鲁侍萍有矛盾冲突。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所谓“怀念”、惊慌到冷酷的心路历程,表现了周朴园虚伪、冷酷、自私的真面目。作者的意图是将戏剧的矛盾冲突最终依附于戏剧语言,特别是戏剧中人物的语言。此环节选取周朴园的语言作为鉴赏的突破口,通过品读一词,品析一句子,去探寻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真实情感,从而获得揣摩人物语言的基本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组马兰:《雷雨》一天之内让三个人死掉、两个人疯掉的剧情未免让读者和观众太过紧张了,于是作者安排了“序幕”和“尾声”来舒解与安抚人们的情绪。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悲剧。曹禺说,“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光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三、课后反思(www.xing528.com)

采用生态课教学的自主性原则,追求独立和谐、民主的生态课教学形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雷雨》是曹禺老先生创作戏剧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虽然我对戏剧很陌生,但是我想挑战一下自己,把这篇戏剧完美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有所收获。作为老师就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提升自己,敢于挑战自己。这节示范课,我用了1个课时,教学效果非常好。最大的亮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自主学习

我在执教《雷雨》时,改变了传统单纯接受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强调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

(二)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

这一课的重点是生字及词语。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独立领悟能力,首先我让学生在预习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在自由读课文时圈出生字,再让他们找出难写的字,并说出理由。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将本课的生字重点进行归类,然后到讲台上进行解读,在解读过程中,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后进行补充。

(三)课堂表演非常精彩

学生预习之后,在课堂之上采用记者招待会的形式把课文内容串联起来。从班上抽取几名学生根据剧情编剧本,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修改、完善、定稿,最后由几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整个过程用了30分钟时间,加上5分钟的表演,虽然时间比较紧张,但几名同学的表演还是非常到位,效果非常好,赢得了全班的阵阵掌声,在场听课的教师个个称赞。

(四)有感情地朗读

通过朗读来欣赏雨前、雨中、雨后,不同的美景,是语言训练教学目标之一。在指导朗读描写雷雨前的片段时,让学生自己说说雷雨前都写到了哪些景物。例如:去品读“满天、黑沉沉、压、一动不动、垂”,能读出雨前的压抑、先动后静、电闪雷鸣的景象,带领学生去看“闪电”的动画图,听越来越响的雷鸣声。而雷雨中,让学生自己读,交流读懂了什么,引导他们从哪些地方了解雨很大,学生从“看不清”,从“哗,哗,哗”与“沙,沙,沙”的比较中,体会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重一点,停顿短一点。描写雨过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语言非常美,我将其变成诗歌的形式,再让学生扩展观看雨后的美景,让学生试着说一说“雨停了……”。这样的阅读,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今天的学生,对于纯文学,对于文学经典,已经有了隔膜。如何让他们接受纯文学的呈现方式,如何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是语文教师的职责。其难度很大,于是有效有益的尝试便显得弥足珍贵。

本课例,我勇于改变角色行为,将学习模式多样化,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学习研究的平台,既有教师深入的品味鉴赏,又有学生广泛搜集内化提升的研究探索。教师引导得当,引出了空间;学生学得有趣,找到了文学的灵性,这才是有效的教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