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反思与反思性教学的一般步骤及指导

反思与反思性教学的一般步骤及指导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认为,反思性教学是一个循环或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对问题的认识和反思是反思性教学的第一步,只有首先澄清问题、界定困难,才能使反思性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这一基本的步骤只是从总体上说明了教师进行反思所经历的一般过程,可以为教师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提供一定的指导。因此,在实施新课程时,教师的教学反思不一定要拘泥于这些基本的步骤,而是根据具体条件和情境而进行。

反思与反思性教学的一般步骤及指导

一般认为,反思性教学是一个循环或螺旋上升的过程。对此,国外学者进行过很多探讨。例如,伊比(J.W.Eby)认为,反思性教学包括如下八个步骤,它们形成一个循环:教师观察课堂情况——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作出判断——考虑备选策略——思考计划怎样实施——将计划付诸行动。[5]波拉德(A.Pollard)等人认为,该过程一般包括如下七个步骤:反思、计划、准备、行动、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评价资料(如图11.1所示)。[6]

图11.1 反思性教学的一般步骤(www.xing528.com)

从反思性教学的以上两种比较典型的步骤来看,反思性教学的这一循环过程是探究取向的,即以具体问题为起点,针对该问题展开探究与反思,最后解决问题并将改进的计划付诸行动。由此看来,反思起源于问题情境,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是反思的起点,这些困惑和问题为反思性教学提供了可能。因此,对问题的认识和反思是反思性教学的第一步,只有首先澄清问题、界定困难,才能使反思性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接下来就要拟定反思的计划,为反思和探究做好准备,并开展行动。最后对这些资料进行批判的分析和评价,这样,教师才能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在这样一个循环或螺旋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动态的反思与行动对其教学实践进行管理、评价和修正,从而不断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反思性教学关注自我反思,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学价值观、教学哲学观进行修正,使之更好地适合于教学情境,其教学实践水平也呈现螺旋向上的趋势而得到提升。

这一基本的步骤只是从总体上说明了教师进行反思所经历的一般过程,可以为教师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提供一定的指导。当然,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不可能存在一个标准的模式,因为反思本身就具有情境性和不确定性。反思只能针对具体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而在可能的条件下展开。这些基本的步骤只是作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一种参考,而不是绝对的、必须遵守的规则。尤其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反思也应该超越单纯的操作技术层面,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一种方式。因此,在实施新课程时,教师的教学反思不一定要拘泥于这些基本的步骤,而是根据具体条件和情境而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