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航天器发射技术:火箭历程

航天器发射技术:火箭历程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些成就大大促进了导弹的形成和发展。1)德国德国在1931年5月14日试射了欧洲首创的液体火箭。1928年3月3日发射了苏联第一枚无烟火药火箭。1929—1933年,苏联共研制试验了9种称为火箭导弹的无控火药火箭。4)美国美国火箭的发展得益于英国,珍珠港事件之后,是通过英、美科技界的互访进行的。美国火箭发展的另一项重大成就是飞机“助飞火箭”。

航天器发射技术:火箭历程

1.近代

本部分介绍1640—1918年火箭的发展。

图1.3 阿拉伯古代火箭

值得指出,在世界火箭发展史中,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大约整整一个半世纪内,由于冶金和机械制造业的新成就,膛线火炮在射程和射击密集度方面都远胜于当时的火箭武器,导致火箭的生产和应用走入低谷,一时间火炮几乎取代了火箭。但在这种趋势下,火箭技术及军事应用并未完全终止,一些研究和试验仍在进行并有所进展。如1668年,德国炮兵上校基士勒试制了25~55 kg重的火箭。在俄国,1680年设立了专门的“火箭机构”,1814—1817年,卡尔持马佐夫和扎夏德科研制成50.8~63.5 mm和101.6 mm的爆破和燃烧火箭,射程达1 500~3 000 m。

其中成就显赫者为俄国学者齐奥尔科夫斯基,他第一个提出运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可能性,并给出了结构原理图,如图1.4(a)所示;创立了著名的火箭理想速度公式及现代多级火箭的设计构思,现在仍是火箭导弹设计的基本原理,建立了火箭飞行动力学的基础并提出了星际航行的伟大理想,如图1.4(b)所示[2]。此外,18世纪末期,当印度军队在反侵略战争中使用火箭大胜英军时,英军团长康格莱夫上校顿时积极致力于火箭的研究和发展,发展出近代火箭史上著名的康格莱夫式火箭,如图1.5所示[3]

2.现代

本部分介绍1918年至今火箭的发展。

在现代火箭发展的初期,俄国的齐奥尔科夫斯基、法国的皮尔垂、美国的哥达德和德国的奥伯特4位先驱建立了很大功勋。

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功绩前已述及,不再赘述。

皮尔垂是著名飞机制造创始人。他曾精确地计算出航行太空轨道,并对军用火箭的发展有过极大贡献。1931年,他在凡尔赛附近组建试验室,发展以液氧-汽油硝酸-过氧化苯和液氧-二硝基甲烷等为推进剂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中发生意外,他失去了4个手指。

图1.4 齐奥尔科夫斯基的液体火箭和宇宙飞船草图[2]

图1.5 康格莱夫式火箭[3]

(a)康格莱夫的手稿;(b)发射示意图

美国麻省渥尔斯特·克拉克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哥达德博士,早在1911年之前就研究液体火箭理论,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试制出两枚试验火箭,可谓现代军用火箭之渊源。哥达德在一篇题为《到达极大高度之方法》的论文中,列举了多级火箭原理,理论预言可达月球。1926年3月16日,他将历史上第一枚液体火箭成功地射入空中,高度达56 m,速度为97 km/h。后经改进,他实现了超音速飞行,而且将陀螺操纵机件装入火箭,并在火箭发动机喷口内装设导流片,以控制和稳定飞行弹道。这些成就大大促进了导弹的形成和发展。

德国最伟大的火箭先驱赫曼·奧伯特自幼就投身于火箭的研究。早在1917年他就向德国陆军部建议发展威力惊人的液体火箭用作战争武器,但该建议未获军方接受。

下面分国家介绍1918—1945年的火箭发展。

1)德国

德国在1931年5月14日试射了欧洲首创的液体火箭。在1941—1942年,德国为使用军用毒剂研制了多管火箭炮,也被称为化学火箭炮。此外,德国还大量发展了发射普通弹药的多种多管火箭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曾试制过一种四级地对地远程火箭,名叫“莱茵之钮”,但其威力小,效果不佳。此外,德国还发展过空-空火箭,以及炮兵弹幕火箭和拦截火箭。

2)苏联(www.xing528.com)

苏联在1921年组建了火药火箭研制试验室。1928年3月3日发射了苏联第一枚无烟火药火箭。1929—1933年,苏联共研制试验了9种称为火箭导弹的无控火药火箭。从1929年5月起,苏联开始制造液体火箭发动机和电火箭发动机。1933年9月苏联成立了喷气科学研究所,1937年年底,该所制成82 mm和132 mm火箭导弹,同时为陆军研制出曾在卫国战争中广泛使用的多联装发射装置,即举世闻名的“喀秋莎”火箭炮,如图1.6所示。它是一种战场步兵支援武器,射击效率高,齐射时声响独特,因此驰名前线,威震四方。在对德作战中,它作为压制武器一显神威,对战争起了很大的作用。“喀秋莎”火箭炮是一种车载8轨(每轨上、下面各装一发弹)16发联装火箭炮,发射速度极快。由它发射的火箭导弹采用双基药固体火箭发动机,弹长18 m,弹径为130 mm,全重43 kg,射程达5 km。此外,当时苏联还为陆、空军研制了大、小型的各类固体火箭。

图1.6 苏联“喀秋莎”火箭炮

(a)全貌;(b)装填;(c)箭体

3)英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发展了一种弹径为50 mm的弹幕火箭,随后于1940年夏季又发展成弹径为75 mm的防空火箭。该火箭的作战效率不高,其真正作用在于阻吓敌机以降低其投弹命中率。此外,这种火箭还曾被用来撒布系有长绳索的降落伞,由很多根伞绳形成索网以阻拦敌机进袭。此法用来对付螺旋桨飞机是有效的。在空-地火箭方面,英国起步甚慢,直至1942年5月英空军方装备上76 mm空-地火箭,但因反坦克的作战效率低,于1943年4月改装成空舰火箭,在作战中有所建树。英国在1939—1940年研制成重27 kg、射程为3 200 m的专用地对地火箭。1943年1月,英国正式生产了一种125 mm火箭,可单兵肩射和多联装支援武器,其可在4~5 s内齐射800~1 000发,在作战中曾发挥很大的功效。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官方一直未介入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但有些公司却有所建树。

4)美国

美国火箭的发展得益于英国,珍珠港事件之后,是通过英、美科技界的互访进行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曾推出数种火箭武器,其中最著名的是“巴楚卡”反坦克火箭(图1.7)。该火箭于1943年进入实战应用,被称为“单人炮兵”,它起到了改变战场形势的重大作用。

图1.7 美国“巴楚卡”反坦克火箭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为陆、海、空军研制了一系列空-地、地-地、舰-地火箭,以及反潜炸弹深水炸弹用火箭。美国火箭发展的另一项重大成就是飞机“助飞火箭”。作为美国自制的真正第一枚研究火箭是“女兵下士”火箭,它装有巡航火箭发动机和助飞火箭发动机,由塔式发射架发射。该火箭于1945年在白沙导弹试验场曾创下高度7 km的记录,曾为美国导弹的研制提供过一些很有价值的资料。

5)法国

法国火箭的发展远比德国和苏联落后。法国在1934年制成80 mm固体火箭,加装于炸弹上使之成为动力炸弹,同时试制了推力为4.4 kN的助飞火箭,装在重型轰炸机上,以缩短起飞滑行距离。法国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极力反对发展火箭,但迫于德国大力发展火箭之压力,直至1934年,才开始发展无烟火药火箭,并于1936年及1937年制成50 mm及75 m直径的装药,继而发展大型固体火箭。

6)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火箭发展较为落后,用于战场的只有一些弹幕及近距离支援火箭。日本海军发展过防空火箭。闻名于世的日本自杀飞机亦为日本火箭发展计划之一,这种飞机于1943年开始计划,于次年生产,于1945年参战。机长6 m,装有3台液体火箭发动机,时速达960 km,发动机工作时间为10 s。该机由母机携带至目标区上空释放,以时速600 km无动力滑翔约可飞行80 km。当选定目标后,火箭发动机即可点火,自杀飞机加速奔向目标。

7)意大利

意大利的火箭发展始于1927年。初期研制黑色火药火箭,成果甚微。1929年后,转而从事液体火箭的研究,于1930年制成以汽油与硝酸为推进剂的火箭发动机,推力达618 N。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虽然出现过核军备竞赛,并导致洲际核武器的大量出现,但待到核均势出现后,这些核武器都只不过是一种威慑手段而已,而在常规战争中极力得到发展的还是常规武器,此中就包括各类火箭武器,如反坦克火箭筒、火箭炮和战术战役火箭等。

现代战争条件下,火箭武器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增大射程、提高威力、提升精度、提高反应能力和发射速度、提高机动性和生存能力、提高自动化程度、向人工智能化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