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哲学之道德认知与教学

教育哲学之道德认知与教学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德认知有如智力的发展,须以儿童对道德问题的主动思考为基础,故称为认知。道德认知的理论,杜威导其先路,皮亚杰建立理论体系,而郭尔保更深入探究并加证实。杜威认为道德认知的发展,有阶段性,是以认知与发展的观点,来讨论道德教育问题的先驱。

教育哲学之道德认知与教学

道德认知的理论

所谓道德认知的理论,是以认知与发展的观点来讨论道德教育的目题。道德认知有如智力的发展,须以儿童对道德问题的主动思考为基础,故称为认知。认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促进儿童迈向更成熟的道德阶段发展。道德认知的理论,杜威导其先路,皮亚杰建立理论体系,而郭尔保更深入探究并加证实。杜威认为道德认知的发展,有阶段性,是以认知与发展的观点,来讨论道德教育问题的先驱。杜威认为,道德的发展有三个阶段:

(一)道德前期或成规前期(pre-moral or Preconventional level):此期儿童行为的动机多来自生理的或社会的冲动。

(二)道德成规期(Conventional level):接受团体的规范。

(三)自律期(autonomous level):善恶全由自己判断,不受制于团体标准。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理论,以发展认识论为基础,他1932年出版的《儿童的道德判断》,是儿童在玩弹珠时的游戏规则研究,发现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智能的发展,有对应的序列可寻:1.纯动作期2.自我中心期3.合作期4.规则订定期。

他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阶段:

Piaget道德判断阶段

年龄

阶段特征

无律阶段

出生自5岁

行为是感官动作反应,无道德意识可言

他律阶段

5~7,8岁

道德现实观点决定是非善恶,重后果轻动机(www.xing528.com)

自律阶段

8,9岁以后

估计修订规范,选择性接受,由动机断善恶

郭尔保本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将道德认知的发展分成三期六阶段:

(一)道德成规前期:行为苦乐作为道德判断,极端服从权威

阶段一:处罚与服从导向阶段:以行为结果判断善恶,重行为后果,盲从权威。

阶段二:功利的相对论导向阶段:以物质交换来衡量人际关系,满足需求是好行为。

(二)道德成规期:不损家庭,社会及国家期望的是好行为,遵从团体成规。

阶段三:人际关系和谐导向阶段:要做乖男巧女,顺从传统成规,兼顾行为动机。

阶段四:法律与秩序导向阶段:好的行为就是恪遵法令,服从权威,维护社会秩序。

(三)道德成规后期(原则期或自律期):就事论事,不盲从。

阶段五:遵守社会规约导向阶段:尊重人权与民主法典,法律应合理运用与修正。

阶段六:道德普遍原则导向阶段:不墨守导德诫条,用逻辑思考与自律,建立原则。

郭尔保的道德认知的发展三期六阶段的划分,经中外学者(欧阳教,J.N.Flavell)的补充,认为可再加一个零阶段或零时期,而分为四期七阶段。所谓零时期(即零阶段),乃本期的儿童,尚无道德意识的善恶判断。所谓阶段(Stage),是指有层次有组织的思考体系。道德认知阶段的发展,是循序渐进而向上提升。在达到某一阶段而呈稳定状态,不会回归或退回前阶段。目前最常采用的是讨论式教学法,以道德的两难问题(dilemma)为题材,改变学生的道德认知结构,道正其道德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