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德责任:顾及他人利益,经典法哲学思想研究

道德责任:顾及他人利益,经典法哲学思想研究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充分考虑他人利益的行为在主观上存在着过错,这是个人道德责任的伦理根据。[72]这种理性注意义务,是个人承担道德责任的前提,因而道德责任是基于主体间性利益关系的过错责任。这种道德责任要求人们在做出任何行为时,都要顾及他人的利益,在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不要伤害到他人的利益。不道德行为的情形主要有:一是欺诈,虚伪或运用两面手段对付他人,不真诚地欺骗他人而致使他人利益受到损害。

道德责任:顾及他人利益,经典法哲学思想研究

不充分考虑他人利益的行为在主观上存在着过错,这是个人道德责任的伦理根据。即便是没有违反法律,只要对他人造成了损害,且主观上没有对他人的自由和利益进行应有的考虑与注意,他就应当承担道德责任。“一个人在决定采取一项对他人的利益有这样重大影响的步骤以前,有义务把这一切情况都列入考虑之内;如果他对那些利益不予以应有的重视,他就应当由于错误而负道德责任。”[72]这种理性注意义务,是个人承担道德责任的前提,因而道德责任是基于主体间性利益关系的过错责任。这种道德责任要求人们在做出任何行为时,都要顾及他人的利益,在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不要伤害到他人的利益。这就是不伤害原则在功利原理中的体现,它要求人们在交往中要遵循利益共存的功利原则。

不道德行为是道德谴责和道德惩罚的对象,而不道德行为情形应该如何界定呢?“侵蚀他人的权利,在自己的权利上没有正当理由而横加他人以损失或损害,以虚伪或两面的手段对付他人,不公平地或者不厚道地以优势凌人,以致自私地不肯保护他人免于损害——所有这些都是道德谴责的恰当对象,在严重的情事中也可成为道德报复和道德惩罚的对象。”[73]不道德行为的主要构成有:一是该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他人权利的损害,如果没有侵害到他人的权利,那么就不存在道德责任问题;二是该行为对他人的权利侵害没有正当理由,如果有正当理由,也不存在道德责任问题。不道德行为的情形主要有:一是欺诈,虚伪或运用两面手段对付他人,不真诚地欺骗他人而致使他人利益受到损害。二是乘人之危,利用自己的某种优势,不公平或不厚道地对待他人。三是怠于救援他人,在当他人处于危难当中而自己能够进行援助的情形下,自己却过于自私地不愿意保护他人免于损害,该不作为也应当属于道德谴责的对象。(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