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守法+良法:经典法哲学思想研究

守法+良法:经典法哲学思想研究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法治的另一层含义是,法律必须是良好的,是善法而非恶法。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把守法与良法结合起来了。

守法+良法:经典法哲学思想研究

真正的法律是一种理性与正义的通则,是政体优良的保障,是一切公共事务处理的依据,是对自由人参与政权和官职分配的体制保证,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得到平等对待的权利保护神。法律的权威,不仅在于其公正精神,更在于它能够得到所有人的一体遵守。因此,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其著名的法治命题:“我们应该将依法统治的含义区别开来:一层含义是指,要恪守这些业已颁布的法律,另一层含义是指,要大家遵行的法律,必须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44]这是影响至今的经典法治定义。法治包含两个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一是法律必须得以普遍遵守,二是被普遍遵守的法律必须是良法;这两个方面中任何一个方面没有做到,那就不是真正的法治。他把守法当作法治的第一位含义,就是突出法律的实际效力问题,也是常常易于出现的法治失灵问题,因此他认为再好的法律如果得不到遵守就是一张废纸,“即使有了一系列良好的法律,若不真正遵守执行,就难以确保依法统治”。[45]我们一谈到法治,首先会将其理解为法律的统治,法律的普遍遵守,但是守法还不是法治的全部内容。法治的另一层含义是,法律必须是良好的,是善法而非恶法。

人们有时会把法治仅仅理解为其中的一个层面,而忽视或否认另一层面,这是不全面的法治概念。人们有时很难做到守法,有时很难做到立法之良法,但相对来讲,普遍守法则更难以做到。“经验表明,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城邦来说,要想确保其成员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即使能够做到,但也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情。”[46]亚里士多德之所以把普遍守法作为法治的第一要素,这不是从形式逻辑上讲的。因为一般来讲应该是先有法律,然后才会出现是否遵守的问题,但他却把守法放在良法之前,这说明他特别强调法律的现实效用。但这与现代的实证主义法学之法律命令说不同,因为后者只强调法律的遵从,而不论这个法律是否属于良好。人类历史也表明,良法与守法之分离现象问题是一种普遍问题,诸多法学家都感叹,条文中的法律往往规定得很好,如近代以来西方诸国宪法都明文宣称了自由、民主、平等之良好目标,但现实中却并没有真正做到平等地保护每个人的自由权利。这也许就是西方法治虚伪性的一面。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把守法与良法结合起来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将亚氏的正义论理解为理解正义和实现正义,即正义的知行合一,并强调法律教育是培养公民公正德性的主要手段。我们现在法学教育的根本使命仍然是培养学生的正义的知和行,培养学生知道公正德性,教育他们倾向于愿意做公正的事,养成遵守法律的良好习惯,培育他们促进他人和共同体整体利益的公正美德,做一个拥有公正德性的“好公民”。同时,亚氏也认为,公正也有其局限性,为弥补公正的不足,他提出了公道、友爱和原谅等概念。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163页。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26、127页。

[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28、129页。

[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48页。

[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30页。

[6][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30页。

[7][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46页。

[8][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34页。

[9][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15页。

[10][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559页。

[1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565页。

[1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567页。

[1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121页。

[1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313页。

[1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330页。

[16][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249页。

[17][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165页。

[18][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267页。

[19][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273页。

[20][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275页。

[2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755页。

[2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755页。(www.xing528.com)

[2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285页。

[2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293页。

[2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409页。

[26][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257页。

[27][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257页。

[28][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405页。

[29][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409页。

[30][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405页。

[3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323页。

[3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427页。

[3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429页。

[3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431页。

[3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433页。

[36][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38页。

[37][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325页。

[38][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327页。

[39][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341页。

[40][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337页。

[4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339页。

[4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339页。

[4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389页。

[4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407页。

[4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407页。

[46][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高书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71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