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福建银毫版别图鉴:中华元宝铸造历史简介

福建银毫版别图鉴:中华元宝铸造历史简介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16年,福建制造局总办刘式渊秉督军李厚基令,在局内重设福建造币厂,自1917年起利用原造币厂移存的旧币模,专门铸造“中华元宝”二角银辅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厚基督闽,自民国五年七月续用原福建造币厂模铸造“中华元宝”贰毫,继而在民国六年起开始仿铸广东毫洋。4-1中华元宝,库平七分二厘(稀)4-2中华元宝,库平一钱四分四厘4-3中华元宝,库平一钱四分四厘莲花心(稀)

福建银毫版别图鉴:中华元宝铸造历史简介

民国元年至三年(1912-1914年)第一次铸,福建造币厂(厂址南台苍霞洲银局里);民国六年至十一年(1917-1922年)第二次铸,福建造币厂(厂址洪山桥原厝乡黄店里)。

1912年3月下旬,造币厂监督彭业盈向财政司呈递《造币厂办理细则并厂中用费清析》,其中第一项即谓:“今厂中现用模式,字样不妥,难期久远,花纹欠精,易于假冒,以致有碍畅销。今将‘都督府造’,改为‘银币厂造’,并除‘辛亥’二字暨前后‘闽’字;其背面花纹改为国旗,海、陆军旗三面;精益求精,庶可以垂久远而杜假冒。”1912年4月,经过第一次整顿之后,福建造币厂新铸银辅币计有二角、一角等币值。一角正背面除下缘所署币值为“库平七分二厘”相应英文7.2CANDAREENS(七分二厘)外,其余文字,花纹及三旗图案均与二角者相同,仅一种版别;二角正面珠圈内书“中华元宝”,中间饰以芒花星,上缘署“福建银币厂造”,下缘署“库平一钱四分四厘”,左右两侧饰以五角星,背面以交叉民国国旗、海军旗、陆军旗为主图案,上下缘分别署以与面文相同内容之英文,左右两侧饰以六瓣梅花星。仅见“莲花心”一个版别。

二次革命”讨袁失败,1913年8月9日,孙道仁取消独立,向袁世凯请罪。海军总长刘冠雄以南洋巡阅使兼领福建都督,率陆军第七旅李厚基部入闽,任命李厚基为福建镇守使。于11月29日下令停办福建银币厂,将大部分人员和机器迁往福建制造局,设于南台苍霞洲的福建银币厂从此彻底关闭,留下“银局里”这一地名沿称至今。1914年,刘冠雄请裁福建都督缺,旋即卸掉兼领之职,返京任海军总长。而李厚基则由刘冠雄推荐,由镇守使提升为护军使,主政福建。1914年7月,福建造币厂彻底停办,余存所有机器一律拆卸移存西郊福建制造局。1916年,福建制造局总办刘式渊秉督军李厚基令,在局内重设福建造币厂(又称洪山桥造币厂),自1917年起利用原造币厂移存的旧币模,专门铸造“中华元宝”二角银辅币。造币厂工人主要是来自马尾海军造币厂和苍霞洲官币局的工人。

再简单介绍一下福建制造局:成立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位于福州洪山桥,福州民间常将福建制造局称为“洪山桥兵工厂”。与马江船政学堂、船政局是同时期产物,沈葆桢为钦命“船政大臣”,福建制造局则由左宗棠亲任。演变至民国,马尾厂由海军主持,福建制造局则由陆军控制。一东一西,闽江边上的两个造币局,既不乏交流,但更多是竞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厚基督闽,自民国五年(1916年)七月续用原福建造币厂模铸造“中华元宝”贰毫,继而在民国六年(1917年)起开始仿铸广东毫洋。据说每铸一枚即可获得二成利润。据史料,含银量最低时仅有40%。开办之初,每日可铸二三十万角,以后逐渐增加至五六十万角。俗称“新角”。所铸银辅币除了在福建境内流通,尚以福建督军署名义同淞沪军使署订立合同,销往上海一带,甚至由厦门海运至南洋各华埠推销。(www.xing528.com)

4-1中华元宝,库平七分二厘(稀)

4-2中华元宝,库平一钱四分四厘

4-3中华元宝,库平一钱四分四厘莲花心(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