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体眼中的蓝釉器物发色与柴窑天青釉色一致

个体眼中的蓝釉器物发色与柴窑天青釉色一致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8]说明在一部分个体眼中,这类蓝釉器物的发色与柴窑天青釉色是一致的。说明“柴窑”天青釉色在这些作者心目中,并不是这类饱和蓝色。有学者已经注意到这个现象,认为汝窑的天青釉“介于蓝绿二色之间”。如果认定这一点,那么“柴窑”天青釉也可以是这样一种釉色,中国传统青瓷中青绿色的器物就可以被纳入研究范畴。

个体眼中的蓝釉器物发色与柴窑天青釉色一致

人们对自然物象色彩的感知,会受到自然界中与物象相关因素的影响,是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来的色彩认识,对天空色彩的认知也不例外。所以在确定天空的色彩同时,需要进行天文气象以及时间、空间等相关条件的限定,例如完全被云层遮挡的天空,就不再是天空的色彩。从现代色彩学的角度看,一个物象的色彩包含三个要素:色相明度和纯度。色相是指色彩的基本“相貌”,也是区别于其他色彩的根本特征;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纯度是指色彩的饱和度。在明度与纯度处在恰当的范围时,色相最为明确,如果明度与纯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就会改变色相。

天空的基本色相为蓝色,但是在特定天文及气象条件下——例如日光不同、角度的照射以及各种状态云雾的干扰,天空的色相就会通过明度和纯度变化而发生改变。例如天空的蓝色有时浓重(明度低、纯度高),有时浅淡(明度高、纯度低),如果变化有限,依然可以被认作是蓝色的天空。如果过于浓重(接近黑色)或过于浅淡(接近白色)时,就不能被认为是蓝天的色彩。还有一些因素,如有色光和沙尘暴作为影响源出现时,还会产生“光源色”[5]与“环境色”[6]对色相的影响,天空的色彩就会向影响源的色彩偏离,偏离不大,色相不变;偏离过大也不再是蓝天的色彩。只有上述变化没有超出色相范围的时候,才会被认为是天空之色。所以天空的色彩是一个基本色相不改变、但是允许有变化和偏离的视觉感受,是处在由饱和蓝色(明度低,纯度高)、浅淡蓝色(明度高,纯度低)、轻微偏色构成的色彩范围区间之内。

如果将“柴窑”天青釉假设在饱和蓝色,并和已知瓷器釉色作最直接、最相似的对应,采用钴料作为呈色剂的蓝色器物以及钧窑器物中的“钧蓝”[7]色器物最为接近。清人袁枚在其所著《随园诗话》中,认为明代宣德年间的“霁蓝”釉应当是天青釉色:“越窑、柴窑之色,具未恰可,惟明宣窑之霁蓝,则真有雨过天青色矣。”[8]说明在一部分个体眼中,这类蓝釉器物的发色与柴窑天青釉色是一致的。钧窑的烧造最迟在金元时期已经达到高峰,其蓝釉发色纯正,明度适中,属于较为饱和的蓝色,也与天空的色彩也很接近。民国时期荆子久在其所著《钧窑考证》一书中就推断钧窑工匠是由“柴窑旧人”组成,其目的也是为了仿制“雨过天晴之名釉”。但是天青色这一称谓,并没有用于这类饱和蓝釉瓷器。

值得重视的是,有关“柴窑”天青釉的记载首先出现在明代,并延续整个明代始终,而景德镇烧造的以“钴料”为呈色剂的高温蓝釉在元代已经相当成熟,明代得到进一步发展,从明初开始几乎各个时期都有烧造,但是整个明代描述“柴窑”天青釉的作者都对此视而不见,既没有将这种饱和的蓝色等与天青釉联系在一起,更没有将这二者等同。说明“柴窑”天青釉色在这些作者心目中,并不是这类饱和蓝色。(www.xing528.com)

蓝天色彩区间中的浅淡蓝色,可以将传世汝窑作为参照。成书于元代、记述南宋都城临安风貌的《武林旧事》中就有“水晶玻璃天青汝窑金瓶”[9]的记载。汝窑天青釉发色如果与钧蓝釉或者霁蓝釉对比,最大的特征就是明度偏高显现出浅淡的蓝色。清人蓝浦在其所著《景德镇陶录》中指出:“同一青瓷也,而柴窑、汝窑云青,其青则近浅蓝色。”[10]现代学者对于汝窑天青色的认识也注意到了这一特征,冯先铭主编的《中国陶瓷史》就将汝窑描述为“淡天青”:“就故宫博物院及国内各地博物馆所藏汝窑瓷器而论……呈现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有的稍深一些,有时稍淡一些,但不离开淡天青这个基本色调”。[11]这种表述拉开了天青釉色中浅淡蓝色与饱和蓝色的距离,也将文本状态的“柴窑”天青釉的色彩范围,扩展到了浅淡蓝色部分。汝窑的烧造时代晚于“柴窑”,二者烧造工艺及器物风格也会存在差异,但仅就“天青”而言,同一名称之下的瓷器釉色应当有着共同的视觉特征。有学者就认为二者完全相同:“汝窑则烧造出纯正的天青色,过去描绘柴窑的色泽‘雨过天青云破处’,正好是汝釉的呈色。”[12]这意味着“柴窑”天青釉的色相也可以是浅淡蓝色。

如果对汝窑天青釉器物做进一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釉色向绿色偏离。有学者已经注意到这个现象,认为汝窑的天青釉“介于蓝绿二色之间”。[13]蓝色与绿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色相,并且在“标准色相环”[14]之中处于相邻的位置,而青色在中国文化里就包含了蓝绿两种色相,例如形容蓝天会称为“青天”,形容草木绿色也会称为“青色”。所以在用作釉色描述时常会发生混淆:“至青色一种,常与蓝色相混。雨过天晴,均窑元瓷之青,皆近蓝色……惟千峰翠、葱翠、梅子青、豆青乃为纯青耳。”[15]青釉的烧造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以铁为呈色剂在还原焰的窑炉氛围中烧造出来的,色相一般为纯正的绿色,如果窑炉氛围掌握不好,釉色就会偏黄,甚至在完全成为黄色。而窑炉氛围掌握得当,就会向蓝色偏离。对青釉的审美一直以来都以偏蓝为上品,这种颜色在绘画色彩学中也被称为“偏冷”[16]的绿色。色相偏蓝的青瓷釉色,是汝窑天青釉的呈色范围。如果认定这一点,那么“柴窑”天青釉也可以是这样一种釉色,中国传统青瓷中青绿色的器物就可以被纳入研究范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