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技术支持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

技术支持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上,教师特别注重对学生合作过程的监督,并设计了较高的分值,激励学生有效合作。

技术支持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

1.运用多种媒体技术,多样、可视化地呈现课程内容

八年级地理《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课上,首先运用图像等媒体形式,形象地展现气候对人类服饰、饮食、民居、交通农业、旅游等方面的影响。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上,教师运用分月饼动画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在九年级化学实验中的压强问题》课上,教师通过视频的形式,呈现压强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九年级《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课上,教师利用白板,动态呈现四点共圆,对角一定互补。合理运用媒体深度呈现合作内容,有利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

2.利用富媒体资源,创设适宜情境

利用富媒体丰富的资源形式,为学生创设情景,让教学更加生动且贴近学生生活,帮助学生理解主题。在九年级物理课中,学生通过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设计,这种真实而又具体的情境以及虚拟游戏中的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教师转变角色,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中,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都是走在学生中间,通过数据统计,看见学生的思考,掌握个人、小组以及全班的学习情况,进而调节教学进程。同时,使用挑人、抢权等技术手段,促进团队动力。

4.建互助渠道,满足合作学习的社会性诉求(www.xing528.com)

合作学习是为了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社会化情境中学习并获益,社会化情境即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合作、讨论、分享。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上,五年级《植树问题》课上,教师通过重构小组的活动,扩大了交流互助范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5.建立评价机制,激发合作动力

在七年级《杞人忧天》课上,教师设计了小组展示活动的评价单,作为评价的依据。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上,教师特别注重对学生合作过程的监督,并设计了较高的分值,激励学生有效合作。结合低学段学生心理特点,充分发挥计分板的作用,教师精心设计加分规则,引起学生对分数的重视,进而有努力的目标。

6.检视和反思技术应用的合理性、适用性和有效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构建中,一方面要使用技术,另一方面要检视和反思“技术是否增进了沟通与交流,促成了互助,促进了学习目标的达成,以及可能会失去什么”等问题,审慎、合理地使用技术,从而保证技术应用的适用、有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